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2022-04-08 08:15:10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102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血管病98例,随机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5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9.2%,显效率74.5%。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41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恶化8例。总有效率78.6%,显效率6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笔者通过对102例住院患者的疗效观察,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治愈率,减少病残率和死亡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选择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男70例,女32例,年龄39~78岁,平均58.9岁。对照组:98例,男66例,女32例,年龄42~80岁,平均57.6岁。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枢高热等并发症,两组病情情况大致相同。

1.2 治疗组 中医证候分类:中经络88例,中脏腑14例,中医辨证分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27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34例,气虚血瘀17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16例,风火上扰清窍5例,湿痰蒙塞心神3例,痰热内闭心窍4例,元气败脱心神耗散2例。西医诊断分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65例,脑梗死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对照组:未按中医证候分类。西医诊断分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65例,脑梗死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西医治疗:急性期有颅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脱水治疗,控制高血压防止脑水肿、脑疝形成。选用脑活素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隔1周做第2个疗程。治疗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并及时纠正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大便通畅,配合吸氧、冰敷头部,保护脑细胞。

2.2 治疗组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①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治宜熄风化痰祛瘀通络。选用导痰汤加减,1剂/d。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 120~16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1次/d;②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1剂/d;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治宜清热通腑化痰,选调胃承气汤加减口服,1剂/d。静脉滴注清开灵针60~80 ml加入5%葡萄糖250~500 ml,1次/d;④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治宜清热泻火平肝熄风通络,方选镇肝熄风汤加减,1剂/d;⑤风火上扰清窍,治宜清肝熄风开窍醒脑,醒脑净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次/d。患者出现神昏抽搐者,可给予醒脑静20 ml加50%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或鼻饲安宫牛黄丸1粒;⑥湿痰蒙塞心神,治宜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方用涤痰汤加减;⑦痰热内闭心窍,治宜清肝凉血豁痰熄风开窍鼻,饲安宫牛黄丸1粒;⑧元气败脱心神耗散,治宜益气回阳扶正固脱,方用参附汤加减。

3 疗效评定

3.1 疗效标准 治愈: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消失,生活自理。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肌力提高≥2级,生活部分自理。有效:症状减轻,肌力提高1级。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恶化:症状与体征加重或死亡。

3.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50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89.2%,显效率74.5%。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41例,有效18例,无效13例,恶化8例。总有效率78.6%,显效率6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截然相反。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抗凝,出血性脑血管病降颅压和防止再出血及并发症。在中风急症时,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难以鉴别,清开灵针具有异病同治的双向作用,使两种脑血管病都可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标实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急性期患者以标实为主,尔后则由实转虚,肾虚、气血不足的本虚病机随即显现,尤其以后遗症患者多见。急性期以痰火上扰证多见,而恢复期以气虚血瘀证常见,这是病情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少数患者一开始就出现气虚血瘀多见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急性期可加三七活血止血;昏迷者可加羚羊角,或配合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清心开窍;后期气虚血瘀证用补阳还五汤,若有阴虚者可加枸杞子、熟地之类,患肢疼痛、寒者可加桂枝、细辛以温经止痛。另外,补阳还五汤中本应重用黄芪,但有人认为黄芪益气升阳,有升压作用,对有高血压者不宜用,或者不敢重用。我们认为,只要辨证准确,对确有气虚者重用黄芪并不会使血压升高。补阳还五汤起效较慢,宜守方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缺血型中风,主要原于风痰瘀血痹阻经络,经气不通,在治疗上主要选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盐酸川芎嗪。临床疗效较理想。脑活素是神经细胞代谢活化剂,它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利于脑细胞蛋白质合成和核酸代谢,加快葡萄糖和氧在大脑屏障中的转化速度,能提高脑组织抵御毒性物质和抗缺氧能力。安宫牛黄丸则可以保护血管屏障,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同时亦可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并有显著镇静、抗惊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光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727.

2 刘亦选,陈镜合.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530.

推荐访问: 中西医结合 临床研究 脑血管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