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2-04-07 10:46:18 | 浏览次数:

zoޛ)j首总结归纳的研究思路,设计出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总体框架。

[关键词]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127;X176;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6-0062-19

[作者简介]孔凡斌(1967—),男,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理论与政策、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熊 凯(1987—),男,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3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例”(12&ZD213)和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究跨学科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大湖流域的开发和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探索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纵观国内外大湖流域的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深刻教训。我国大湖流域自然条件好,资源开发潜力大,以湖泊为核心加强流域综合开发,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我国多数湖泊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湖泊萎缩与剧减、湖水咸化四大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的生态问题,湖泊流域开发过程中所显现的不可持续态势令人堪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湖流域通常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也是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极端敏感地区。对于我国大湖流域发展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就是把流域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改善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流域经济增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创造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流域资源综合开发新模式。因此,如何协调好流域综合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关乎未来我国大湖流域地区乃至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从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视角看,造成流域开发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流域综合开发管理的理念和系统设计。从表面上看,生境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环境质量恶化和外来物种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损失的直接原因,但是从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以及政府环境保护的公共服务角度来审视的话,造成流域开发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流域综合开发管理的理念和系统设计。流域开发模式粗放、流域生态系统功能与开发秩序错乱、土地资源及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错乱无序、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环保机制的制度力度不足、缺乏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流域综合开发管理机制体制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流域综合开发的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

国外流域综合开发的成功经验表明,以流域为单元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国有关流域综合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开发、集成和示范取得了显著发展,并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有关流域综合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与政策方面的研究则十分零散和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大湖流域科学发展理论和政策创新的重要瓶颈。因此,客观上迫切需要提出一套大湖流域综合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框架、内容体系和政策建议,并针对流域综合开发中的主要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鄱阳湖流域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被列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在世界大湖流域的开发浪潮中,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流域在全国乃至世界大湖流域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鄱阳湖流域是由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注入鄱阳湖而形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鄱阳湖流域水系。鄱阳湖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鄱阳湖流域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洄游鱼类和大型水生哺乳动物迁徙重点区、江河鱼类产卵后幼鱼洄游通道,它对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鸟类和鱼类等重要类群)、确保长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以及实现国家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格外突出,这在较大程度上威胁着区域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我国首次系统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新模式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一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国家行动。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标志着我国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新模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先进经验,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在全面比较和充分吸纳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研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伟大实践为生动案例,深入系统地开展“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重大课题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推荐访问: 流域 新模式 综合开发 生物多样性 大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