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免疫抑制的常见因素与防控措施

2022-04-07 10:28:13 |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规模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伴随的猪病也越来越多,病情也更趋复杂,特别是各类免疫抑制性疾病愈演愈烈,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不仅使猪群免疫力和健康水平下降,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导致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居多,而且增加了诊治难度,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规模化猪场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1 免疫抑制危害大

现在有很多养猪人认为自己猪场没发病(没有可见的症状表现),猪群就是健康的,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其实,有很多病原是潜伏在猪体里的,条件成熟便可随时发作;同时,环境中也有非常多的病原微生物伺机侵袭猪群。但在动物体内有一支奇妙的“部队”——动物的免疫系统,它的作用便是抵御外来物的侵袭,使动物机体免受疾病之害。但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免疫功能便会下降,甚至失去防御保护作用,各类病原就会兴风作浪,引起疾病的发生。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的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近年来,由于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动物交易流通频繁,而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不断增多,免疫抑制已成为临床上极为多见的病理现象;又因其往往呈隐性亚临床状态,容易被忽略,但一旦发病,由于猪群的免疫力下降,即可诱发多种病原的严重混合、并发或继发感染,给防控带来很大难度,对养殖业危害甚大。

2 产生免疫抑制的常见因素

在养猪生产中,能够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主要有疾病、理化、药物、营养、应激等。特别是一些能够导致免疫抑制的病原微生物,既可导致动物机体器官组织发生病变,又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已成为致使免疫失败与诱发其它各种疾病发生的双重元凶。

2.1 病原因素

原本与猪处于平衡相的微生物,现在却能致病,甚至引发大流行,如副猪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原本只呈现地方性流行的支原体肺炎,现在却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元凶,可谓无处不在;部分猪场,疫苗及免疫程序都无可挑剔,却总有散发或非典型猪瘟存在。

这些现象的出现,全来自于免疫抑制的原因。目前,可以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原微生物愈来愈多,如猪瘟病毒(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沙门氏菌、猪弓形体病等,都能引起免疫抑制。

2.2 理化因素

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等)能够毒害巨噬细胞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免疫抑制;许多重金属(如铅、镉、汞、砷),可抑制免疫应答而导致免疫失败;某些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卤素、农药等)可引起免疫系统组织部分甚至全部萎缩以及活性细胞的破坏,进而造成免疫抑制。

2.3 药理因素

许多抗生素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免疫应答反应。如长期滥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氯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等,可损害免疫功能。

2.4 营养因素

如饲料中营养成分配比不合理,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缺乏或过多等,都对免疫力有显著影响。

2.5 应激因素

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如在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突然改变饲料等应激状态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会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免疫功能受损。

3 免疫抑制的防制措施

临床调查表明,引起猪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从而变得异常复杂。因此,要想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既要讲究针对性,又要强调综合性。只有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营养均衡,搞好消毒灭源,合理使用药物,减少各种应激,并针对性地强化疫苗免疫与药物保健预防,才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3.1 实施程序化免疫,搞好综合性保健预防

目前,我国大部分猪场同时存在着多种病毒感染的现状,必须坚持实施程序化免疫,跟踪检测抗体水平,及时采取补免等措施;同时搞好综合性药物保健预防。

1)针对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猪场,应根据病原学、血清学调查结果,做好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口蹄疫、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等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2)对目前尚没有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确实以及常见多发的疫病,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在各个生长阶段投以免疫增强剂和保健性药物预防都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小猪断奶前后7d,在饲料中添加泰万菌素1500g/t+绿益态500g/t(主要成分:多种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益生菌),可补充营养,强效抗应激,改善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

3)对保育阶段的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并可清(主要成分:黄芪多糖、甘草酸、党参、白术、桑白皮等)1000g/t,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500g/t,连用7-10d,可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4)对育肥期的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万特肺灵800 g/t+新附优特乐(主要成分: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1000g/t+并可清1000g/t;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500g/t+均崩(主要成分:阿莫西林)500g/t,连用7d,可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等多种免疫抑制性混感疾病。

在母猪产前产后7d,在饲料中添加复方阿莫西林(主要成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00g/t+并可清1000g/t+美益生(主要成分:左旋肉碱、蛋氨酸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等)1000g/t;在饮水中添加绿益态500g/t+均崩500g/t混饮,可增强体质,恢复繁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预防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以及母猪产后综合征有显著效果。

3.2 合理使用药物,强化驱虫理念

严格执行兽药管理规定,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针对一些能够导致免疫抑制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由于治疗需要不得不用时,可配合使用协同增效并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如黄芪多糖、复合VB等),既可发挥主药的治疗作用,又能抵消主药的免疫抑制副作用,并可补充营养,增进食欲,促进康复;同时,要定期运用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在各个饲养阶段全程驱虫,有效防止寄生虫病对免疫功能的破坏。

3.3 提高管理水平,控制各种应激因素

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适时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工作;平时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定期清污消毒。接种、断奶、转群、运输是应激的常见诱因,遇骤变天气,应尽量避免猪群流动,转群前后免注射,并在天气突变前后和接种前后3-Sd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绿益态、电解多维等,及早预防,减小应激。

3.4 保持营养全面均衡,严禁饲喂霉变饲料

按照猪的不同生长期,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严禁采购霉变玉米,饲料库房干燥整洁,防止四害,杜绝饲喂霉变饲料;平时要防止霉菌毒素、重金属、杀虫剂等有害物质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可抑制霉菌生长,吸附霉菌毒素,增强肝脏的解毒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5 严格引种检疫,建立自己的健康种猪群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长时间、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盲目引种而引发,因此,规模猪场引进种猪或精液时应严格检疫,严防引进病原种猪;在养殖各阶段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定期对自家猪场的猪群进行病原学、血清学调查,采取淘汰阳性种猪、人工授精、早期隔离断奶等措施,逐步净化猪群,建立自己的健康种猪群。(编辑:赵晓松)家禽螨病的发生与防治孙桂芹

螨又叫疥癣虫。家禽常见的螨虫是刺皮螨,也叫鸡螨。主要吸血,外观呈红色,所以又称“红螨”。在皮肤和羽毛上跑得很快,不易发现,但对鸡的危害很大。

1 流行特点

鸡螨的宿主是鸡,也可寄生于火鸡、鸽及一些野禽。鸡螨白天隐匿于栖架或干粪中,或一些用具的缝隙里,夜间出来叮咬鸡体,吸饱后迅速离开。患鸡和野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夏秋温暖潮湿的季节感染率较高。环境卫生条件差如杂草丛生等,是发病的诱因。

2 临床症状

当少量虫体寄生时,因无症状,不被引起注意。但当存在大量螨虫时,病鸡不安,出现贫血、消瘦、生产性能下降,雏鸡甚至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3 防治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消毒:禽舍及运动场要经常打扫,清除污水、杂物,保持禽舍干燥。用具经常置于阳光下暴晒,并定期对禽舍、运动场进行消毒。

发病后可使用以下药物治疗:①按0.25mL/(kg·bw)注射0.1%的伊维菌素液,每月注射1次。②0.03%蝇毒磷水乳剂、O.1%敌百虫溶液、4000~5000倍稀释的杀灭菊酯溶液、特效鸡虱净喷雾鸡体、地面、墙壁、垫料、用具等。间隔6-7d再进行1次。

推荐访问: 防控 免疫 抑制 因素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