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2022-04-07 08:58:54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左旋卡尼汀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患者, 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 观察组给予左旋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胺转肽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情况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左旋卡尼汀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对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左旋卡尼汀;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93

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病理综合征, 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 据相关研究其患病率在14%~30%之间[1]。在临床上均被认为是良性病变, 然而却可以导致肝损害, 并具有不可逆性, 甚至会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2]。左旋卡尼汀是一种治疗此病的有效药物, 为进一步探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左旋卡尼汀的治疗效果, 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患者72例, 根据住院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1例, 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47.3±8.6)岁;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2例, 年龄23~71岁, 平均年龄(47.4±8.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 456 mg/次, 3次/d, 1个疗程为6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旋卡尼汀口服溶液进行治疗, 1 g/次, 3次/d, 1个疗程为6个月。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 禁酒, 禁高脂及高糖食物, 指导患者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 对其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对患者的有氧运动进行指导, 患者的体重要定期进行测量。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以对比其治疗效果。

1. 3 观察指标[3]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如乏力、腹胀、肝区等。对肝脏进行常规检查, 对患者脂肪肝的程度进行观察, 测量患者的相关指标, 包括肝功能、血糖、肾功能、血压、血脂、腹围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肝功能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总胆红素(13.20±3.95)µmol/L、丙氨酸转氨酶(55.10±21.8)U/L、

谷草转氨酶(50.32±21.00)U/L、γ-谷氨酰胺转肽酶(87.98±38.97)U/L、碱性磷酸酶(101.41±8.90)U/L, 治疗后分别为(12.09±3.91)µmol/L、(45.04±17.99)U/L、(41.30±17.0)U/L、

(64.01±27.89)U/L、(101.68±9.36)U/L;对照组治疗前以上指标分别为(11.41±0.89)µmol/L、(55.01±21.06)U/L、(51.00± 20.95)U/L、(80.31±39.74)U/L、(101.39±9.87)U/L, 治疗后分别为(11.96±4.36)µmol/L、(44.85±26.13)U/L、(40.16±15.39)U/L、(58.06±24.05)U/L、(101.54±8.34)U/L。治疗前后, 两组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胺转肽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情况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代谢综合征情况如下:腹围(99.98±6.22)cm、体质量指数(BMI)(26.90±1.54)kg/m2、血糖(6.67±1.10)mmol/L、甘油三酯(TG)(3.00±1.21)mmol/L、总胆固醇(TC)(5.62±0.51)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0.73±0.11)mmol/L、收缩压(SBP)(137.98± 10.39)mm Hg(1 mm Hg=0.133 kPa), 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96.15±6.79)cm、(26.21±1.55)kg/m2、(5.98±1.05)mmol/L、(2.40±0.83)mmol/L、(5.45±0.49)mmol/L、(0.76±0.21)mmol/L、(130.70±9.86)mm 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分别为(99.95±6.24)cm、(27.11±1.70)kg/m2、(6.49±1.13)mmol/L、(2.86±1.05)mmol/L、(5.69±0.47)mmol/L、(0.74±0.11)mmol/L、

(138.30±10.78)mm Hg, 治疗后分别为(99.25±5.58)cm、(26.60± 1.51)kg/m2、(6.50±0.84)mmol/L、(2.65±0.79)mmol/L、(5.75± 0.39)mmol/L、(0.73±0.83)mmol/L、(133.80±10.15)mm Hg。经对比, 两组治疗前代谢综合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代谢综合征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逐渐转变了人们的饮食等生活习惯, 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在升高, 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较为常见, 而且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疾病, 肝小叶会产生病变, 其病理特征为脂肪贮积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却与饮酒无关, 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4]。左旋卡尼汀是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的天然物质, 发挥能量代谢的作用, 其功效是对脂类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中应用, 可对患者脂质代谢进行调节, 对FAβ有促进作用, 可将葡萄糖氧化利用增加, 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结构性损害和线粒体生化有改善作用[5]。

综上所述, 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中应用左旋卡尼汀具有较好的效果, 对患者脂肪肝功能的提升及代谢综合征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疗效确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寇玉坤.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 12(4):82-83.

[2] 周峰, 华春, 李建梅, 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其饮食干预.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1):5482-5484.

[3] 秦海春, 孙鹥, 刘俊, 等.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IL-17和TGF-β水平及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3):530-531.

[4] 史丽娟, 宋光耀.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肝脂沉积的机制研究进展. 生理科学进展, 2013, 44(6):415-419.

[5] 刘雯雯, 陈宁.左旋卡尼汀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0, 16(24): 3778-3780.

[收稿日期:2015-07-27]

推荐访问: 综合征 代谢 疗效 脂肪肝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