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在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2022-04-04 10:14:08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在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应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诊治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诊治情况。结果168例患者中治疗性ERCP90例(53.57%),整体疗效较好,手术后出血4例,并发胰腺炎7例;诊断性ERCP78例(46.43%),诊断准确率96.15%。结论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是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失去手术机会的胆胰管梗阻类患者,能有效延长生存期限,大大改善生活质量,而对于肝移植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更是可以避免二次手术。

【关键词】内镜;胰胆管造影术;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临床应用

【关键词】内镜;胰胆管造影术;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89-02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1]。近几十年来ERCP在临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2]。现将我院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在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详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应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诊治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8例,女性80例;年龄25-78岁,平均(46.8±1.2)岁。

1.2ERCP检查指征与镜下治疗指征①ERCP检查指征:属于胆道系统内疾病;手术切除胆囊后症状复发者;胰腺疾病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疾病患者;原因不明的上腹痛、疑似胆胰疾病患者;毕罗Ⅱ式手术后或肝移植手术后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其中47例(27.98%)伴发高血压,13例(7.74%)伴发冠心病,32例(19.05%)伴发糖尿病,2例(1.19%)肾功能不全,2例(1.19%)陈旧脑梗死。②实施ERCP与EST(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胆囊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总管下段发生良性狭窄、胆道蛔虫者,胆肠吻合手术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胆源性及复发性胰腺炎,Oddi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者[4]。

1.3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治疗分三个阶段:①内科保守治疗,完善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ERCP前完善CT、B超检查;②内镜治疗:血压、心电图、指脉氧监护情况下,给氧并开发静脉通路后择期进行ERCP诊治。手术后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留置鼻胆管引流的患者术后3h和术后第2天进行血淀粉酶和血常规检查,第5天检查肝功能;③外科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肝移植手术后、胰腺或胆管内乳头黏液瘤等患者必要时进行外科治疗。

1.4诊断性ERCP选用Olympus JF-240型十二指肠镜以及多种型号的造影管,术前禁食6小时,肌注射10mg安定、10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50mg杜冷丁,取患者左前俯卧位将内镜置入十二指肠内并调整乳头位置,选择造影导管进行插管造影。

1.5治疗性ERCP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进行EST,利用取石网篮和取石气囊进行取石,留置ENBD;胆道蛔虫患者采用EST加网篮取石;胆瘘患者采用EST加内支架引流并封堵瘘口;胆管癌及壶腹癌患者采用EST和ENBD。2结果

168例患者中治疗性ERCP90例(53.57%),诊断性ERCP78例(46.43%)。ERCP诊治原发病的患者中主要是胆道系统疾病,诊断准确率96.15%(75/78),其中胆管结石32例(41.03%),急性胰腺炎8例(10.26%)。治疗性ERCP中主要进行胆总管气囊扩张、胆总管取石、胆道蛔虫取出、鼻胆管引流、胆道或胰腺支架置入等手术。手术后出血4例(4.44%),并发胰腺炎7例(7.78%),均通过内科治疗痊愈。

3讨论

1968年首次报道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以成功显示胰胆管结构来诊断胆总管结石、胆道良恶性梗阻、胰腺占位等胰胆系统疾病[5]。1974年Kawai、Classen等相继报道了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开辟了治疗性ERCP时代[6]。通过ERCP可以在内镜下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行胆管支架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取石术等微创治疗[7]。由于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以前有专家认为MRCP将取代ERCP,但实践表明对于微小结石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类患者ERCP仍具有显著优势。ERCP不仅可以清楚显示胆胰总管内常见疾病,还可明确胆囊切除术后黄疸或腹痛的病因,尤其可清楚显示残余或复发的结石、胆管是否扩张、乳头周围病变等[8]。同时,内镜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急性胰腺炎,可确诊胰管会流异常及胆总管囊肿等。研究总结认为ERCP是胆胰疾病诊断金标准之一,现在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本组ERCP诊断胆胰疾病准确率为96.15%。而胆胰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虽然ERCP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术后仍存在出血、胰腺炎、感染、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本组ERCP治疗病例中整体疗效较好,术后出血率4.44%,术后胰腺炎发生率7.78%。综上所述,内镜下ERCP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胰疾病诊治手段,对于急症、危重症以及老年患者应优先选用,但要严格把握其适应证,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预后。参考文献

[1]龚镭,彭晓斌,傅美丽.治疗性ERCP相关并发症与处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30-231.

[2]沈卫东,姚玉玲,吴毓麟,等.179例80岁以上患者ERCP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6):445-447.

[3]所广军,胡海.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术式的选择[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8):776-778.

[4]郭召军,石丽红,刘永哲,等.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9):592-593.

[5]Ridtitid W,Rerknimitr R,Janchai A,et al.Outcome of second interventions for occluded metallic stent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J].Surg Endosc,2010,24(9):2216-2220.

[6]陈涛,张炳印,汤礼军,等.治疗性ERCP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3):245-248.

[7]郝峻烽,胡良皞,廖专,等.ERCP难度分级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5):297-300.

[8]Stanley J,Rogers,John P.Cello;Jan K.Horn.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LC +LCBDE vs ERCP/S+LC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 Disease[J].Arch Surg,2010,145(1):28-33.

推荐访问: 胆管 治疗 疾病诊断 造影术 内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