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转型研究

2022-04-04 09:18:06 |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科技创新,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金融用户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互联网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商业银行应该深刻思索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迎接新的挑战。从而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变原有的“外延式”经营模式,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由此提升客户的粘性。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探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转型

中图分類号:F8323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30-0158-02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和网络平台等手段从而实现资金融通、信息媒介和支付工具等功能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化的进步,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互联网金融产品日益创新,品种繁多。具体包括: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保险、网络券商等多种形式。同时,传统金融业务日益和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随着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日渐成熟,即便是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人们在日常的消费和购物中,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日常的购物方式。据易观国际统计,2019年仅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77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占据的份额为5321%。另外,从2018年开始,国家加强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据网贷之家统计,到2018年年底网贷运营平台数量依然有800家左右。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里的借呗,还有京东白条等,虽然贷款利率高于银行利率,但是因为其快速便捷,随借随还,期限灵活等优势,依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互联网众筹平台大浪淘沙,截至2017年年底,还有近338家众筹平台在运营。据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互联网理财规模创55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渗透和融合,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众多互联网金融的新型模式层出不穷。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1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产品丰富多样,以大家熟悉的互联网借贷业务而言,P2P和网络小贷分流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从2018年开始,国家加强对P2P网络借贷的监管,据网贷之家统计,到2018年年底网贷运营平台数量依然有800家左右。P2P信贷业务受到部分消费者欢迎的原因,是因为其低门槛、品种丰富,客户选择余地大。而网络小贷,主要是针对急需用钱的个人客户。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里的借呗,还有京东白条等,都属于网路小贷的品种。借呗的贷款利率是万元日利率万分之四,部分信用好的客户的额度高达十几万元。虽然贷款利率明显高于银行利率,但是因为其低门槛、放款迅速、随借随还、期限灵活、循环借贷等优势,依然受到众多个人消费者的欢迎。因此,现在很多商业银行也加大和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针对个人客户,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在网银、掌银客户端自助办理的信用贷款产品,如农行“网捷贷”“随薪贷”,南京银行“信宜贷”等;针对法人客户商业银行也推出线上质押贷款服务,如农行“快e贷”、光大“融e贷”、招行“空中贷款”等,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线下业务办理金额和规模还是占了较大的比重,但是这部分业务主要是针对大中型客户或者企业来办理。

2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吸收的居民储蓄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负债业务。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多样化。而投资套利的驱动很容易会使投资者放弃收益相对较低的投资方式。在中国银保监会的监督下,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不能超过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上限。而以市场主导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对灵活的多。很多P2P平台的利率甚至超过10%,明显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这对中小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商业银行处于竞争的需求,相应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又会增加其融资成本,压缩其利润空间。互联网金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不仅分流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规模,而且使得储蓄存款更加的短期化,久而久之必将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业务发展规模。

3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一,商业银行紧跟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对银行硬件设施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使其成为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先进设施,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举例来说,比如一个客户要去办理一张储蓄卡,过去,客户必须排队等候很长时间,但是现在,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及人工智能的机器上,客户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自助办理一张储蓄卡。现在在我国一线二线城市,很多商业银行,都因为人工智能硬件设施的提升,相关业务实行客户自助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第二,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完善其中间业务。不少商业银行,为了推广手机APP会推出相关的优惠活动。比如去银行柜台办理个人资金转账业务,是要有资金门槛限制以及收取相应手续费;但是,比如工商银行,如果办理了手机银行U盾,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的单笔转账限额100万元,单日累计高达500万元。而且办理境内同行、跨行人民币汇款免收手续费。手机银行APP还同时提供很多其他功能,包括贵金属,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的手机下单买卖。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服务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以前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存贷款利息差。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部分收益提升的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中外商业银行相对比,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明显低于国外同类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化发展,中间业务的低风险性以及巨大的交易数量,也将在未来使其成为商业银行极具发展潜力的业务之一。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路径与策略

1扩大线上线下渠道的覆盖与融合

商业银行应当加深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加大线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推广,实现线上线下渠道全面覆盖,打造更加完善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互联网掌上银行客户端的综合服务能力,努力扩大线上客户的数量,进行全方位的线上线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进行市场细分,实现客户端的精准营销,从而為优质客户提供更加完善优良的服务,提升客户的粘性。2017年3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蚂蚁金服宣布合作,共同推进互联网电子支付业务的开展。同年6月20日,京东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资产管理、校园生态、个人联名账户乃至电商物流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同年6月,百度也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相关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客服、区块链等方面进行合作。同年6月,中国银行也与腾讯展开相关合作。由此可见,国有四大商业银行都在加快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战略布局。

2构建移动应用场景,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据相关数据统计,现在各家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互联网掌上移动APP软件系统,但是即便很多用户已经下载了相关APP,使用的频率和效率都非常低。有的用户可能只是使用其中的转账及查账功能,但是几乎没有使用移动支付功能去购买相关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以及使用网络贷款的功能。如今,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涉足互联网P2P业务。至2017年为止,有近39%的P2P平台宣布与银行签署了直接存款管理的协议,有超过49家银行直接管理P2P网贷平台资金,这其中就包括一些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城市商业银行,甚至也包括部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等。由此可见,为了迎接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各商业银行都在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第三方支付普遍运用的今天,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与阿里与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合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资金托管业务,分得移动互联的一杯羹。

3加快智能化银行建设,全面提高软硬件设施

商业银行应当加快智能化智慧银行的建设,提升金融科技的硬实力,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和实践运用。加快启动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建设工程,推动银行科技变革。银行软硬件设施的提升,是互联网金融下金融科技创新与变革的基础。比如,比利时联合银行所推出的“My Car”这项互联网金融下的零售客户的新型体验式服务,它把传统汽车贷款业务和新型区块链技术无缝对接,提供包含汽车贷款、保险以及收购车牌、道路紧急援助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服务。在整个生态互联环境中,无论是客户、汽车经销商,还是政府、保险公司和银行都会在一个更加安全快捷的系统流程中获益。同时经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针对每位客户设定个性化的服务。由此可见,智能化数字银行的建设迫在眉睫。

4建立客户征信档案,强化风险监督

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金融P2P平台暴雷现象时有发生,至2018年,出现了几百家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集体暴雷现象。由此引发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大家熟知的“e租宝”“钱宝”等,涉案金额高达几百亿元,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有的投资者投资金额巨大,整个家庭由此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传统商业银行在运营中应当把握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处于互联网金融浪潮中的商业银行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同时,必须牢记安全性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应当健全风险检测机制和风控力度,提升对外部风险的防御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客户征信的检测,建立完善的客户征信档案,加强资金流向的强效监管。与此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让投资者熟知过度追逐高收益的背后,一定潜藏巨大的风险和危机。

参考文献:

[1]王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7)

[2]吴敏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转型探索[J].现代金融,2018,(10)

[3]高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1)

[4]李岳男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2018,(7)

[注]基金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支付宝、微信财付通飞速发展的视角》;项目编号:2017SJB0752;项目负责人:王英姿

作者简介:

1王英姿,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2王先瑞,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推荐访问: 互联网 转型 银行业务 传统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