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程地质模型在防水煤岩柱研究中的应用

2022-04-03 08:29:10 | 浏览次数:

总结出如下几点:

(1)通过3号煤的上覆岩层工程地质类型、结构特点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等方面,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采矿过后的岩体或土体变形以及机理破坏程度。直接顶板ET8,煤层进行开采后,垮落填充采空区。上面的ET7以及ET5相对容易积累应力,逐渐形成裂缝带,然而基于它的中间存在两层厚度分别为1.9m、21.8m的泥浆类型,可以再某种程度上缓解覆岩的破坏以及抑制导水的水裂缝带发育。

(2)上覆岩土层的水文地质构成相对较好,和3号煤采矿相关的主要含水层皆是弱含水层。此外,第四系底部的含水层下面含有具备稳定性的粘土层,它可以再某种程度上阻隔上含水层、下含水层的水力关联。

以上的留设防水煤岩柱,已在实际的横河煤矿工作管理中成功应用,进而说明其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因而,各地区也可在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的运用上述办法,促进采矿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向峰,于双忠.矿区原岩应力场宏观类型工程地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27(01):60-63.

[2]孙玉科.矿山岩体工程的系统工程[J].工程地质学报,1996,4(04):7.

[3]隋旺华.开采覆岩破坏工程地质预测的理论与实践[J].工程矿业学报,1994(02):29-37.

推荐访问: 防水 模型 工程地质 分析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