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涌的化工人生

2022-04-02 08:22:10 | 浏览次数:

申请40多项专利技术,同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教育部、石化总公司、石化协会等部级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和三等奖十多项,获专利优秀奖、专利推广成果奖等多项。

在化工研究中的卓越贡献为金涌赢得国际声誉,2007年,他获得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的PSRT流态化讲座教授奖。

春风化雨育人才

金涌教授本职工作的成功,首先应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成功。

金涌教授5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教学第一线,长期讲授“化学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直到2009年仍然与荷兰工程院士Delft大学Jakob de swaan Arons 教授一起针对绿色大学建设,为清华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资源·能源·环境·社会”的全校选修课;25年来先后被国内近20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在化工系先后指导了3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在金涌与年轻教授合作执导的博士生中,有两名博士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金涌因此也两度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凡在金涌研究组工作过的人员,在国内外都有骄人的业绩,而且该实验室的勤奋敬业传统被学生带入新岗位而广受称道。

只有让更多年轻人,走进自主研发队伍,成为项目的中坚力量,才有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春天。金涌认为:“年轻人有很多新思想,要把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发挥出来,必须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身上有‘担子’。”为了团队的活力和后劲,金涌教授到外面联系科研项目交给年轻人牵头做:“如果出了问题算我的,做好了算年轻人的。”这种“人梯”精神,使年轻人早日自强自立。

哪一个研究集体的年轻帅才脱颖而出得快,那个集体就会长盛不衰。为了整体的利益,金涌在新世纪之初,推举新的研究实验室领导人,离开了自己主持创建和成长的实验室领导岗位。虽然内心有依依不舍,但是想到实验室的成绩和大家共同创造的大片“家业”能够青出于蓝,内心也就释然了。

50多年的教师生涯,迎来桃李满园,也为金涌带来了一系列荣誉,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教学名师奖等,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两次。

老骥伏枥倡循环

21世纪之初,中国经济历经2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是人们回过头来却发现,这是以巨大物耗、能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取得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模式。

世纪之初,金涌在清华大学化工系老领导滕藤教授的动议之下,成立了生态工业经济和技术专业委员会,并找到其工程实践的突破口,初步组织了学术队伍。这样就有每两年(或每年)召开一次的学术系列会议活动和学会组织,活动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金涌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01年和2003年两次作为中美化工学术大会中方主席,任循环经济流态化系列国际会议组织顾问,并组织中日学术交流会议,成为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成为中国工业生态化的“宣传员”。

在宣传、倡导循环理念的同时,金涌还和清华的同事们一起实干。他们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的山东鲁北集团,分析该集团的能源流、物流、信息流、废物流,利用最新科技,对它们的优化配置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如今,在这个全国最大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化工企业的厂区内,闻不到异味,看不到废物排出,因为前一个车间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都已在一个封闭式的环境下,被转化成了下一个车间的原料和能源。在先驱者的示范作用下,迄今为止,全国已有上百个生态工业园区。

半个世纪以来,金涌始终以化学与化工事业为自己的奋斗使命,或许他的那首诵黄果树瀑布的《七律》能隐隐道出他毕生的价值追求—“无怨世人识君晚,已投江湖济苍生。”

一跃凌空大道成,万马踏破雪山崩。

心惊只疑天河泄,狂喜却缘跨长虹。

沉雷滚落扑面雨,波涛深处龙蛇腾。

无怨世人识君晚,已投江湖济苍生。

推荐访问: 化工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