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的独立学院教改研究

2022-04-01 10:11:53 | 浏览次数:

zoޛ)j馟i6
zwۍ׎uO4oimu餏	i评价等;而多数独立学院无科研管理机构,由人事处、党政办或者教务处履行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考虑到独立学院需要培养具有实践性、创新性与复合性的人才,缺乏跨学科的教研管理机构使得教学与科研脱节、不同学科之间脱节,不利于学生集成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也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3.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实践性较弱。独立学院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三块,即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训、实习与生产综合实际操作,这需要高校与企业、政府之间的协同,然而多数独立学院较为重视基础实验教学,未能给予专业实训、实习与生产综合实际操作以重视,其突出的体现是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低、实训配套设备落后,与企业的联系较弱。虽然独立学院设立了毕业实习的课程,但是更多的是认知学习,学习的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方式上,独立学院多数仅设置基础课程模块,缺少跨专业、跨学科的共享课程模块;缺乏将课题或实验研究融入教学过程的推进机制,导致学生独立做课题及实验的能力较弱。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独立学院教学模式

基于协同创新的视角构建政-产-学-用(就业)的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其中政府的职责在于制定激励政策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联系(见图1);高校则通过与企业的联合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1.以服务地方经济与政-产-学-用(就业)为目标,调整教学定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政-产-学-用(就业)为目标,课程设施可以体现出不同于母体学校的异质性特征。地方政府应出台激励性的政策,推进企业与高校在教学方面的合作;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利用独立学院的人才与技术,借助于激励政策的推行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对生产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就业水平。

2.以多主体、多学科交叉为纽带,构建具有协同创新功能的教研机构。多主体参与,在学校内建立跨专业、跨学科,具有协同创新功能的教研机构;同时可以建立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用机构。机构设立的目标在于推进独立学院理工科与文科之间的融合,推动高校知识、技术的转化,使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集成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知识,形成“一专多能”与“一专多路”,最大限度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

3.以课程的理论为基础,实践运用为重点,优化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独立学院虽然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并不表明可以忽视课程的理论教学。应以理论为基础,重视实践运用。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式上,要突出“两个课程模块”、“两个协同”、“一个互动”。“两个课程模式”是指跨专业、跨学科的共享课程模块,以及基于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训、生产综合实际操作的课程模块。“两个协同”是指与母体学校的学科点、学位点、高端科研机构的协同,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协同。“一个互动”即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将课题与实验研究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利利,吴方,谭忠兵等.独立学院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8):16-19.

[2]胡艳华.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教改简论[J].计算机教育,2011,(20):49-52.

[3]马莎莎.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教改研究[J].山西建筑,2013,39(30):242-243.

[4]胡勇.三本院校《国际贸易》教改初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2):79-81.

[5]武学超.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与经验-以I/UCRC模式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4):47-50.

[6]拓春晔.基于协同创新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2013,(4):19-22.

[7]周小丁,黄群.德国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其借鉴[J].德国研究,2013,28(2):113-123.

推荐访问: 教改 协同 视角 独立学院 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