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种草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2022-03-31 09:47:40 | 浏览次数:

摘要:研究了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对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后,增加了茶园植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有利于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可避免某一种害虫的大发生。种草园与不种草园相比,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类群的数量比例明显增加,对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发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茶园种草;紫花苜蓿;茶园节肢动物

中图分类号:S476.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10-0089-03

在茶园这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着大量节肢动物,包括害虫和有益昆虫、蜘蛛和螨类。这些有益和有害生物的共同存在,维持着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量研究表明,茶园内间作其他植物,如经济树木、果树、药材、绿肥植物等,或在茶园周围保留较多的其他植物,如种植行道树、遮荫树、防风林等,构成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高,优势度指数较低,害虫大发生的几率小。昆虫生态学研究表明,在物种结构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比较稳定的昆虫群落结构,与大规模单一植物物种的栽培模式相比,很少有单一病虫害的暴发。然而,在北方大部分茶园,基本上都是单纯种植茶树,不与其他树木或植物间作;另外,多数茶园采用双行区田栽培方式,大行间距1.2-1.5m,尤其在幼树阶段,茶行间距较大,地面裸露;同时,茶园大多采用人工除草,茶行间无任何覆盖。这样就会造成茶园植被单一,生态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减少。田间调查表明,在这种类型的茶园,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均少,优势种害虫容易大发生并造成危害,每年都必须采用化学农药予以控制。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杀伤了大量天敌,使害虫失去自然控制力,出现害虫越治越多的现象,而且还可能造成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量超标,影响茶叶质量。为了减少或完全不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根据北方茶园栽培的具体情况,试图通过茶园种草,增加茶园植被,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从而有效控制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在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北宅有机茶种植园(山地茶园)进行。选择3块面积约1500m2、茶树品种和栽植方式相同的茶园。茶树品种为龙井43,树龄8年,双行区田栽培,大行间距120cm,小行间距和穴距各30cm,每穴栽3株,每666.7m2约栽植8800株。茶园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绿盲蝽和茶蚜。每年都需要进行化学防治,一般用药3-5次。其中2个茶园种草,定为1号园和2号园,另外1个实行清耕,作为对照园。

1.2 种草

根据茶树生长情况,选择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与茶树高度相似的紫花苜蓿,品种为三得利。2009年春季茶芽萌动前,将茶树大行间土地整平后,在中间开沟,宽约10cm。为了播种均匀,用与草籽大小的细沙与之混匀,均匀撒于播种沟内。每666.7m2播种量为300g左右。播种后用细土覆盖种子,并保持土壤有一定湿度。在苜蓿草生长到与茶树高度相当时,将草从中间刈割。将割下的草铺在茶树下做覆盖物。

1.3 调查和记录

6月下旬到10月下旬,采取网捕法调查种草和不种草茶园内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数量,每2周调查1次。在每个茶园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取样,每个样点随机扫捕5网。将捕获物收集到大口瓶内,带回室内进行分类和计数。在2个种草园除了在茶蓬上扫网以外,还在草上用同样方法扫捕,分别计数害虫和天敌种类和数量(只记活动虫态)。在大量的捕获物中,有许多种类难以确定是否危害茶树,因此,只记录能够确定危害茶树的害虫和捕食性天敌。

2、结果与分析

2.1 茶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发生时期和数量

通过系统调查,发现茶园主要害虫有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绿盲蝽和蚜虫,主要捕食性天敌有蜘蛛、小花蝽和瓢虫等。

表1结果说明,茶园害虫种群数量最大的是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绿盲蝽种群数量虽然不大,但其危害性很大,1只成虫或若虫能刺吸多个嫩芽,造成嫩芽破裂,受害严重。蚜虫数量虽多,但多为苜蓿上发生的种类,这些蚜虫基本不危害茶树,但可以作为天敌的食料。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是危害牧草的主要害虫,在种植苜蓿的茶园,自然会有较大的虫口数量,但未见其对茶叶危害的专门报道。

在捕食性天敌类群中,蜘蛛数量最大,占天敌总数的45.8%,其次是小花蝽占27.5%。捕食性天敌发生数量较大的时期在6-8月,与害虫的发生时期明显吻合。

2.2 种草茶园主要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种群结构变化

由表2结果看出,种草茶园与不种草茶园相比,茶树上节肢动物的组成结构差异很大。1号种草园节肢动物数量最多,说明茶园种草后,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利于节肢动物的生存,使茶园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较稳定的生物群落结构。2号种草园节肢动物总量虽然比不种草园稍有减少,但捕食性天敌数量在所有节肢动物中占比例最大,达到12.8%,这是控制害虫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在不种草茶园,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所占比例最小,仅为10.6%,而种草的1号和2号茶园,蜘蛛所占比例分别为55.3%和34.0%。

3、小结与讨论

茶园种植紫花苜蓿增加了茶园植被,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有利于节肢动物的生存,特别是捕食性蜘蛛的数量明显增加,从而使茶园具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的生物群落结构,避免某一种害虫的大发生。昆虫生态学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对害虫危害具有转移作用。当间作作物或杂草都是某些害虫的合适寄主时,害虫除危害主要作物外,同时危害次要作物或杂草,从而降低害虫对主要作物的危害程度。另外,在茶树和苜蓿两种植物上,都有各自的专有害虫,如茶蚜、黑刺粉虱、茶叶瘿螨等,这些害虫只危害茶树;发生在苜蓿上的害虫,如某些鳞翅目害虫的幼虫、苜蓿盲蝽、蚜虫等,均不发生在茶树上。而在茶园发生的天敌,尤其是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瓢虫、小花蝽、草蛉等,不仅取食茶叶上的害虫,也可捕食苜蓿上的害虫,并且在茶树上没有猎物时,会自然到苜蓿上寻找食物,从而保持茶园内天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另有研究表明,茶园间作牧草,夏季能明显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并且能有效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提高阳离子交换量及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从而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试验和实践证明,在种草茶园或在茶园周边、山坡等处保留一些杂草或种植防护林,可以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起到蓄养天敌的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在控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基本不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在某种害虫数量较多时,根据其天敌的发生情况,采取挑治的办法,不必全园施药。

参考文献:

[1]韩宝瑜,茶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机制研究[J],茶叶科学。2000,20(1):1-4

[2]谭济才,邓欣,袁哲明,不同类型茶园昆虫、蜘蛛群落结构分析[J],生态学报,1998,18(3):289-294

[3]彭萍,李品武,俞嘉,等,不同生态茶园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J],植物保护。2006,32(4):67-70

[4]汤宇,肖润林,张超,等,茶园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J],湖南农业科,2004,6:33-35

[5]田永辉,梁远发,王国华,等,茶园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2,30(1):39-41

[6]冯明祥,姜瑞德,崂山茶区茶树害虫的发生及生态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茶叶,2010,32(2):10-11

[7]王庆森,吴光远,曾明森,生物多样性与茶园害虫控制[J],茶叶科学技术,2003,3:1-4

[8]黄东风,林新坚,罗涛,茶园牧草套种技术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中国茶叶,2002,24(6):16-18

推荐访问: 食性 茶树 害虫 天敌 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