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2022-03-31 09:44:35 | 浏览次数:

摘要 通过对农药市场、经营行为、销售环节和农民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存在的问题剖析,反映了由于现阶段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和农村农业环境带来的种种后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控制农村农药污染。

关键词 化学农药;使用现状;农产品质量;环境污染;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S48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152-02

植保工作离不开化学农药,而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必然会对农产品质量带来影响,对环境带来破坏。前几年,由于我市病虫连续大发生,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水体污染现象时常发生,部分地区鱼虾绝迹,就连本地生命力最强的河蟹、泥螺、龙虾都很少见。据2007年我站对全市农药品种实施调查情况来看,总计可分四大类170多个品种,品种多而杂难免造成鱼目混珠,乱用药、多用药、错用药的现象时常发生,已不能不引起植保和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1 农药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剖析

1.1 农药市场不规范

由于当前我国农药市场不规范,农药厂家和不法商贩有时利欲熏心,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流入市场,造成农产品生产上使用违禁农药现象禁而不止。另一方面是农民对当前市场上的农药防治效果缺乏信心,随意加大使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放心”工程还只能停留在农民自觉遵守的起步阶段。

1.2 农药销售人员误导用药

相当一部分农民盲目听从农药销售者推荐农药,而农药销售人员除了无法识别假冒伪劣农药或不清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外,主要考虑销售利润高低,有意无意地误导农民使用假劣农药或加大用量,并且盲目扩大使用范围,农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合理用药,结果造成大量药害事故和环境污染。

1.3 滥用农药现象普遍存在

从目前农村中从事农业的人员来看,大都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植保知识和环保安全知识,用药盲目性较大,如盲目混配药、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和使用次数、违背安全间隔期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钻法律漏洞,有意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农药。我市农业主管部门虽长期不懈地进行宣传教育,多次组织实施行政执法大检查;但在没有处理办法的情况下,收效并不明显,目前要求农民自学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还有一定困难。

1.4 病虫害防治难度日趋加大

长期以来,在单纯追求产量的指导思想下,各地农业生产中忽视了生物和生态防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害虫天敌减少,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种类不断增加。由于近几年来多种病虫害常年大发生,用药次数居高不下,造成了农药污染程度加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的状况。

2 农产品质量和农村环境受不合理用药的严重挑战

2.1 控制病虫草危害对农产品质量的环境影响的矛盾依然突出

值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合理控制病虫草的危害。我市近3年重大病虫危害造成的水稻产量和品质损失在10%以上,严重地区超过40%。蔬菜叶菜类害虫重发年景在20%以上,灰飞虱、条纹叶枯病以及纵卷叶虫和稻飞虱已成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而菜青虫、小菜蛾、夜蛾类害虫这几种主要病虫也是连续几年大发生,导致了前几年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达到了高峰。2001年统计表明,农药残留超标率达到47.5%,近几年随着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的使用,情况得到了明显改观,渐已走上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轨道。

2.2 农产品的开发利用跟不上病虫草防治工作的需要

目前对于暴发性、常发性害虫正规防治已显得束手无策,对于近几年暴发性害虫如烟粉虱,还没有研制出控虫时间长、防治效果能稳定通过90%的无公害农药。近几年,针对水稻纵卷叶虫和稻飞虱特大发生的现状,只能通过增加防治次数和增加用量的办法来控制其发生程度。因此,在水稻用药高峰期,鱼虾、蜜峰等就成了农药的无故牺牲品。

2.3农村现有种植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监管困难

由于我市目前农业产业程度与先进地区相比还较低,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以植保部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农药作为一种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及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化学物质,理应在使用环节上得到严格的控制。近阶段无外界力量有效管理,农民成了降低农产品质量和破坏农业环境的主要“杀手”。

2.4植保技术到位率不高的状况近阶段难以改观,降低了农药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

突出反映在农药选用的随意性,导致防效得不到保证,尤其在虫害特大发生时更为突出,而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不健全,降低了农药的防治效果,农户的分散防治形式已严重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乱用药、错用药甚至造成药害事故的现象时常发生,防治适期难以掌握,防治效果得不到保证。

3 防范对策

3.1 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

我市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活动。农药管理尤其要加强对蔬菜、水果、茶叶施用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的抽查检查工作。坚决查禁无证经销农药行为,取缔生产假冒伪劣农药或违禁农药的黑窝点,严厉查处违规农药生产企业及其产品。以法律为依据,制定出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尽快实行农药备案制、农产品市场准入制、质量安全追溯制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要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充实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保证各项管理措施能得到有力执行。

3.2加快科技创新,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离不开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综合治理和可持续控制技术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条件,近3年来,我市推广的防虫网蔬菜生产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秧田无纺布覆盖防灰飞虱技术、黄板大棚蔬菜烟粉虱防治技术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的减量使用化学农药指明了方向。

3.3典型带动,发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示范作用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既需要先进的农业技术,又害怕承担风险,通过园区的生产示范,可以使先进农业技术、先进植保技术更加贴近农民,从而得以普及。目前我市已建成1~2个高效农业示范区,成为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理想平台。农业主管部门应以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园区为培训基地,向农民传授无害化植保综合治理实用新技术,减少农药污染。

3.4政策引导,加快发展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进程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产规模、市场建设和协会运作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突破;但总体来看,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易造成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投入品使用上的差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部门根本没有人力、物力逐户、逐批进行检测,即使赋予农业部门处罚权利,也恐怕难以执行。只有高度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条件,才能使其质量处于同一水平,抽少量样品代表全部产品进行检验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土地流转,把农村大量分散土地集中经营,以利于农产品质量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监管。

3.5控制农药污染源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发挥其监督机能,控制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知识的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民为消灭病虫害而必须使用农药时,应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对不按有关规定,乱使滥用农药,对环境造成危害者,要依法惩处。作为环保部门,要发挥统一监管的管理职能,制订一整套管理办法,真正把农药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当前主要是对农药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测,使农药监测纳入到日常的例行监测中,从而有效地控制农药污染源对农村环境的破坏。

4参考文献

[1] 陈万义,屠予钦,钱传范.农药与使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2] 陈万义,薛振祥,王能武.新农药研究与开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3] 屠豫钦.农药使用技术标准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 环境污染 农产品 对策 防范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