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引力

2022-03-31 08:12:41 | 浏览次数:

前不久,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美国黑石集团(The BIackstone Group亦译百仕通集团)宣布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约公告,黑石集团将向中国化工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共同将蓝星打造成为在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行业的全球领先公司。公告称,黑石集团将注资6亿美元认购蓝星集团20%的股份,中国化工将持有蓝星集团80%的股权,蓝星将变更为外商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黑石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公司,能在中国首次投资命中蓝星,可见蓝星有着其独有的魅力。

泱泱中国,几多企业,黑石为什么会对蓝星情有独钟?

蓝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在众多的国有大型企业中有何不凡之处?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颗神奇的“蓝星”和他背后的故事。

一、蓝星发展轨迹扫描

蓝星的发展历程,按其特点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1 开创中国的工业清洗行业

1984年9月1日,是每位蓝星人不会忘记的日子,这年这月这天蓝星清洗公司诞生,9月1日,也成为了“蓝星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轮经商热的时期。被禁锢了许久的有志之士可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拼搏冲杀、披荆斩棘,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酣畅和淋漓。

时值26岁的任建新正是热血沸腾的年龄和同龄人一样也有着一番拼搏奋斗,实现自我的欲望,然而他更属于善思考、敢创新的中国新一代青年中的佼佼者,尽管此时他已成为化工部化学机械研究院的团委书记,但他还是想着再创一番事业。他走的是另一条路——中国经济改革体制中率先而行的创业之路。

这年8月,任建新在一次技术培训班上无意中了解到一组数字,“六五”期间,我国煤产量每年增加850万吨,而仅因锅炉结水垢浪费的煤每年就是1750万吨相当于两年增产的原煤。同时他也得知,他所在的研究院就有一项获得国家发明奖的清洗技术,但一直没有得到应用和推广,沉睡多年。

一方面有大量煤资源因为锅炉结水垢而被浪费一方面却有现成的清洗水垢的技术被搁置多年,任建新决心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他翻阅资料中又发现,国外已经把清洗业发展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文明程度的标志而我国当时还完全是一个空白。

毫无疑问,清洗业是一个极需开拓的新市场,其挑战性也是无以比拟的。一种强烈的创业冲动使他热血沸腾,一种兴业为国的责任感和朦胧的市场意识使任建新感觉到,推广这项技术对国家的节能、对单位的创收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抓住契机,任建新向院里贷款1万元,以个人财产作为抵押,和另外7名青年在一间挖防空洞时留下的旧工棚内组建了我国首家专业化清洗公司?——蓝星。

市场是检验创业者才智的试金石,任建新的蓝星大旗一举,果然生意兴隆、财源茂盛,首战西宁、南下扬子,东进太行,西入新疆……

工程一个紧接一个,而且一个比一个大。从最初的民用领域开拓到工业领域,从石化领域到纺织、食品、建筑、电子、核能、航空等领域,真是一发而不可收,不但在国家重点工程上一次次地显出了威风,而且创出了许多令外国人都汗颜的奇迹。

在山西化肥厂,面对国际某大公司清洗多次达不到开车标准的30万吨合成氨装置,他们一次清洗成功,其清洗技术和服务也都达到和超过了国际水平。

在扬子石化,当蓝星成功地完成从日本引进的30万吨乙烯和45万吨芳烃装置的系统清洗后,提供全套设备的日本公司的专家钦佩地说:“中国能有这么高的清洗技术确实了不起!”更重要的是,蓝星成功清洗这套装置,打破了我国大型成套装置要靠外国人来洗的局面。

此后,蓝星几乎包揽了国家“七五”以后所有乙烯和大化肥装置的开车前清洗任务。

与此同时,蓝星在清洗领域的技术创新步伐也不断加快,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在青海油田,成功实现了青海石油管理局花土沟至格尔木400公里输油管线的不停输清洗,清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造出两项同行业世界记录;

在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成功实现了对亚洲最大的“闪速炉”的清洗,创造了不停车清洗的新纪录;

在美国,完成了对美国某空军基地输油系统的清洗;

在西部某工厂,完成了对我国第一套核退役装置的清洗;

对酒泉卫星基地,完成了对我国第一个实验载人宇宙飞船“神州号”飞船及相关设施的清洗;

在东海,完成了对海军某舰队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的清洗……

可以说,这一段时间蓝星人搞清洗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每一次清洗都在创新,每一次清洗都有之最,每一次清洗都是挑战,每一次清洗都有着传奇般的故事。

如果照这条路干下去,蓝星也许会赚很多钱,但不会有今天的蓝星。因为任建新的目标不是如此简单。

当时的清洗市场是显而易见的,仅靠蓝星一个公司是干不完的。于是,任建新又有新的战略。很快,他们开始举办清洗技术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训清洗骨干,让更多的人搞清洗,在加快节能步伐。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使清洗市场迅速扩大,创造了“第361行”——清洗业。

蓝星从当年的一项成果完成了向一个产业的转化,虽说步履维艰,毕竟赶上了一个改革的年代。

就在不断发展清洗业时,任建新的目光又瞄上了膜技术产业。

膜技术与水处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一下触发了他的灵感,他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市场,于是正式组建了膜技术研究所。研究所起点很高,在其麾下聚集着一批我国较早研究膜技术的人才。

膜研究所很快就承接了由国家计委支持在甘肃的万吨级苦咸水淡化工程,接着承接了北京市科委的荷电中空纤维超滤膜科研项目,山东荣城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等。目前在全国承建了1000多套膜与水处理工程,这其中包括我国最大的太原钢铁集团75000吨/日膜法炼钢废水回用工程。东方化工厂,哈啤等一系列工业废水回用工程,膜法水处理技术已拥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今年5月27日,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在慈溪召开“全国膜法水处理技术现场交流会”,来自于全国市政水务领域的设计院所自来水公司和污水处理厂的80多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蓝星水处理公司完成的慈溪杭州湾航丰自来水厂污水回用工程。该项工程在设计工艺上首次采用“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水处理技术,改变了传统城市饮用水的处理工艺,被称为“第三代城市饮用水净化工艺”。

前不久,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1周年之际,蓝星又中标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处理工程,以及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工程世行贷款项目,将承担建设一座日净产水量2万吨的再生水厂及按照日产4万吨过水能力设计的厂外配套再生水管线的任务。工程建成

后,将有效缓解开发区用水紧张的现状,同时对于北京市污水资源化有着重要意义。

2 实施兼并与重组,发展中国化工新材料

1996年,蓝星迁址到北京。

这次迁址是蓝星的又一个飞越。此时蓝星的资产达到20亿元。

公司总部迁到北京,对任建新说是如虎添翼。他又成功地抓住了一次机遇

当时化工部管辖的企业有几个是连年亏损,对于这种老大难的国有企业,化工部几次派出工作组,但都无功而返回天乏力。任建新此时出现在化工部领导面前,主动请缨要去为企业解困。部领导多少有些意外,他去能行吗,任建新以他的诚恳和决心打动了部领导的心,因为任建新毕竟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干部,没花国家一分钱能把企业做到20多个亿的资产,不是说几句话就行的。他对市场运作有着切身体会和经验,也许派他去还真是个办法。于是化工部决定把星火厂交给蓝星,正式任命他为管理与改革工作组组长进驻星火化工厂。

在星火的日子,是任建新再次显露才华的日子,也是任建新在资本运作方面进行的第一次真正的尝试,这也为他今后的资本运作打下了基础和积累了经验。

他只身到星火厂。没有上任伊始的口若悬河,也没有就职演说的慷慨激昂,他只是默默地调查研究,找人谈话,寻找措施。由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原因,这家企业停产半停产已经长达6年时间。企业亏损严重,早就资不抵债。职工四散外出打工谋生。这里有一套国家投资5亿元、历时13年建设,但建成后28次试车未成功的万吨级有机硅装置。于是,他组织国内外上百名专家会诊,找出装置运行不正常的关键所在,大胆提拔年轻技术干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公开聘用,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装置检修和改造责任到人,连主要阀门都挂上责任人的名字……

在这里,他一待就是4个月,大冷的冬天舍不得用电取暖。

他赢得了员工的心、赢得了技术人员的心。他来厂4个月后,有机硅装置第29次试车一次成功。当时电话打到部里,部长楞是没信,随后又一连打了3次电话进行核实。确认试车成功后,部长放下手里的工作直奔星火厂进行祝贺。

兼并星火厂成功后,化工部又主动让蓝星兼并南通合成材料厂。

南通厂的情况与星火厂有些类似。1993年建成的我国第一套PBT树脂合成以及工程塑料改性加工生产线,连续7次试车都未能正常生产,企业多年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有了星火厂的经验,南通厂的改革改造就得心应手了,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试车一次成功,再加上有蓝星销售的网络系统和经验,南通厂也迅速起死回生。

消息传出,无锡石化的主管领导主动找到蓝星,要求被蓝星兼并。这样,一年之内,兼并了三个企业,而且并一个活一个。

几年时间里,北化机、天津石化,黑石化,哈石化、济南裕兴、济南石化、沈阳化工,连云港设计研究院、晨光院等等一大批企业被蓝星兼并重组,76家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被蓝星兼并搞活,任建新也因此成为资本运作的高手。

在蓝星成立20周年,也就是2004年时,其资产规模已达到200亿元。这一年,蓝星与原化工部有关直属企业进行重组,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任建新被国务院国资委任命为集团公司总经理。

3 实施国际化,世界为之瞩目

在蓝星成立20年之后,蓝星已在世界化工领域有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任建新没有满足,此时他的眼光已放在了国外。在全球化的时代,他要让蓝星“走出去”,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自己,参与全球竞争。任建新制定的国际化策略是:积极探索通过国际并购、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引进国际战略投资等方式,积极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自然资源、先进管理方法,国外智力。国际资本等要素,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加快我国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和工程化、产业化。

任建新带领蓝星迅速行动起来国际合作与并购重组工作低调但十分有效。就在不停地传来国内某某公司在国外并购遇阻时,中国蓝星已然无声无息地成功并购了几家国外公司。

2006年1月17日,蓝星公司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100%的股权,成为迄今中资在法国工业领域的最大并购案。

此项并购受到中法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法国政府投资部,法驻华使馆,我国驻法使馆,驻比利时使馆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外交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法国政府投资9部评价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法最大的并购投资项目。出席签字仪式的我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对该项并购给予高度评价:“此举为国有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探索出一条殊途同归的成功之路。中国蓝星的这一并购项目,在中资企业投资欧洲的案例中均为名列前茅的大手笔。”

由于该并购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引导方向,又填补了我国蛋氨酸和生物酶的产业和技术空白,国家开发银行对此项目也非常支持。

2006年10月26日,蓝星收购法国有机硅公司100%股权,成为全球第三大有机硅生产企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法国总统希拉克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签字仪式。

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公司是国际上重要的有机硅生产商,有机硅单体年生产能力22万吨,规模在全球名列第五拥有6%的全球有机硅产品市场份额,其生产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蓝星公司成功收购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公司并与蓝星星火化工厂的有机硅公司整合后,有机硅单体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42万吨,生产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使我国有机硅工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蓝星公司已经规划将国内现有的有机硅单体生产规模由20万吨改扩建到30万吨,并在天津新建年产40万吨有机硅单体装置,还将利用罗地亚技术开展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以改变国内有机硅下游产品空白的落后状况,初步实现上下游一体化,促进中国有机硅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

而在这年的4月3日,任建新领导的中国化工也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和唯一的聚乙烯生产商——凯诺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项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出席了在堪培拉举行的签字仪式。

并购实现后,按照国际通行的管理规则,我们迅速在原企业改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组织架构,形成层次清晰,有效授权、功能完善、分工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组建董事会,由蓝星公司派人担任董事长。一批具有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管理人员进入海外企业管理团队,在实践中逐步培养成为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公司还调配海外高层管理人员,在国内有关企业建立了以外籍总会计师为首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防范体系。同时,积极做好中外企业文化的融合。

一年多来,收购的海外企业实现了平稳过

渡。并购后的企业保持了管理团队员工队伍的稳定,几家海外公司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销售收入,利润大幅度提高,均创历史新高。

海外并购对蓝星乃至中国化工来讲,重要的不仅是实现了中国化学工业在特种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领域新的突破,进一步完善了产业格局,还在于搭建起海外经营的平台,吸收了海外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和先进的企业文化。

在蓝星有个知名人物罗杰,全系统员工都知道。这是蓝星从国外聘请的安全顾问,他的足迹跑遍了蓝星所有企业的角角落落。他每到一个企业,到达每一个车间,都拿着照相机把不安全的隐患拍下来,然后制成幻灯,在管理者和安全员中讲问题。现今蓝星许多企业都学习了这种方式开展“人人争当罗杰”的活动鼓励职工拿起手中的相机,到生产一线拍照不安全的行为,并将其公示出来,成为企业抓安全的重要环节。把国外安全顾问好的管理模式变成全体员工的行为,成为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有效方式。

如今蓝星的资产已达30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240多亿元。

从23年前的一万元贷款起家,到今天的300亿元,蓝星的飞速发展向人们昭示着蓝星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吸引着人们对蓝星成功奥秘的进一步探求。

二、蓝星的核心竞争力

蓝星的发展与众多的国有大型企业不同,他没有垄断资源,也没有国家投资。蓝星能在无资源的情况下,发展这么快,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对此任建新坦言:蓝星的核心竞争力是用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同这个观点。我们听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解释,说法各有不同,诸如技术核心论、组织能力论企业创新论、稀缺资源占有论等等方面但还没有人把企业文化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由于蓝星没有垄断资源,和其他国企的发展有所不同,它有着它明显的个性,也就形成了它明显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可复制它又和企业的领导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蓝星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兴业报国”,这个理念缘于任建新的对党、对国家的朴实情感。他提倡蓝星人要树立和坚持“为国家富强民族富裕建功立业”的信念,这个信念指导着他和蓝星人创业发展的全过程。

“兴业报国”听起来很平常,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朴素的内涵。就是这个朴实的理念形成了蓝星发展的主基调,也成为了蓝星企业文化的核心。

蓝星是任建新以个人财产为抵押贷款一万元创办起来的。从产权关系的角度讲,蓝星是完全应该步入民营企业中去。当年有许多人下海经商创办民营企业,也有许多人通过改制,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变为民营企业。但是任建新的不同常之处就在于能够出人意外。他把蓝星公司注册成了国有企业,而且一直没有改变,为的就是“兴业报国”。

他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受挫的烦恼,但更多的是百折不挠的信心和朴实的信念。从清洗民用设施,到清洗大型装置乃至国防设施他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和教育,总是希望能够报效国家。

在清洗军队装置时,他主动提出为军队提出免费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在清洗某国家重点工程的装置时,他意识到该工程对国家的声誉的重要性,主动减免了部分清洗费用,在清洗核退役装置时,他被在这茫茫戈壁滩上为祖国强大而默默奉献的知识分子感动,决定免去20多万元的清洗费用,并请这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蓝星接管的原化工部兴城疗养院疗养,还优先接收该厂大学毕业子女到蓝星工作。

1994年,国务院总理李鹏到兰州视察工作,任建新参加了总理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任建新在发言时谈到了蓝星的经营理念,引起了总理的兴趣。在座的科工委的领导向总理汇报了蓝星清洗退役核设备的情况和事迹称赞蓝星技术好、作风硬,并且对国防工业有感情。总理很高兴,并关心地询问任建新你们还有什么困难?任建新一不要资金二不要项目,惟一向总理提出希望国家支持把蓝星总部搬迁到北京,这样更有利于清洗业的发展。

化工部的领导也向总理汇报了蓝星公司发展情况和清洗事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几经周折,通过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1996年蓝星搬迁到了北京。

任建新很感激化工部领导并想着报答,他的感激也是朴素的。他说要用公司的资金替部里解救困难企业出一些力量。星火厂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来去解困的,不想一年之内,使原化工部当时的三个老大难企业走向了新生。

在此以后又兼并重组了几十家困难企业,有人说任建新是兼并高手,可是真正如果为兼并而兼并,未必能有这样的效果。任建新后来总结到,这是无意插柳。

扫描蓝星发展的轨迹,每一步都离不开“兴业报国”的理念,这也就构成了蓝星企业文化的核心。在这个核心下,还产生了一系列的理念行为:诸如“事在人为”成败观,“本岗位不可替代”的人才观,“要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用人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情观,“产品如人品”的质量观,“汗水浇灌市场”的销售观,“细节决定成败”的劳动观,“不要带血的利润”的安全观:“鄙视见利忘义”的义利观,“先做人、后做事”的为人观等等。这些理念不是从书本上抄袭来的,也不是为应付某种活动而堆积的,这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蓝星每个发展时期的故事之凝练,有些甚至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理念斗争之总结。这些理念行为构成了蓝星的企业文化体系,有着鲜明的企业个性和特色。

蓝星对企业文化重视,就在于它没有自己的资源,从而要创造自己的资源——用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人。蓝星在超常规发展中最缺的就是干部,他也从各个方面引进过一批干部,并积极培养人才。公司每年在中央党校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至今培训了6批干部,这些干部在企业的各个岗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蓝星从1989年开始,每年开办蓝星夏令营,让职工子女接受培养锻炼,至今已是18年了,每年都在办,每年都在扩展,从当初的只是总开办到现在凡有它企业的地方都在办夏令营。蓝天星夏令营如今已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蓝星在兼并企业过程中,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每次兼并一个企业后,不是往这个企业大批派干部,而是向这个企业灌输蓝星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并且把蓝星文化和本企业文化相融合,形成职工的共识,发挥出巨大作用,从而保证了兼并的成功。

事实证明,企业文化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三、蓝星科技创新的魅力

如果说把企业文化作为飞速发展的一翼,重视科学技术,主张科技创新是蓝星飞速发展的另一翼。

蓝星从7个人、1万元、1项技术起家,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强调着技术开发和引进。

在任建新最早涉猎的清洗领域里,清洗业的发展是和科技创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不停步的科技创新,就不可能有清洗业的发展。

蓝星自主研发过喷淋清洗、空气爆破清洗、

多功能全自动清洗车,高层楼宇清洗机器人等清洗工艺和装备,其中全自动多功能清洗车、高层写楼字清洗机器人已经成功应运于现代清洗领域,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成为国际上首创的技术和装备。蓝星从美英、德,法,日、澳等国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各种物理清洗装备,通过对这些技术和装备消化吸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蓝星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成功的大口径管道干燥技术也为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填补了我国大口径管道干燥的技术空白。目前,蓝星清洗所拥有的物理清洗技术和装备在国际同行业中最全,综合运用各种清洗手段的能力最高。

1996年任建新到星火厂脱困,使蓝星又进入到化工新材料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的发展也是和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的。

星火厂是生产有机硅的,这是一种高科技新型材料,当时只有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生产技术,并在行业内形成了技术垄断和壁垒。为此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开始研发该项技术,并建立了星火有机硅厂,专门从事有机硅生产。

不料星火厂命运多舛,历经13年、开车28次,却一次次地遭遇失败。由于试车耗资惨重,企业几乎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任建新接手星火厂后,从有机硅技术攻关上人手,邀请100多名国外著名化工专家对技术、设备、工艺逐项进行诊断,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使彻底改造后的有机硅装置一次试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日、德、法、俄之后又一个能规模生产有机硅的国家。

由于中国能生产有机硅,国际有机硅价格从原来的每吨5万元瞬间剧降至每吨4万元。

装置虽然一次试车成功,但随后的科技进步从来没有停止过。1999年,蓝星建成2万吨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更大规模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开发。2002年又建成了5万吨有机硅生产装置,经过几年的改造扩建,蓝星的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已经从1万吨扩大到10万吨,后来又上了一套10万吨的生产装置,形成了20万吨生产能力的企业。在不断创新中,蓝星形成了独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彻底打破国外对有机硅技术的封锁与市场垄断,获得了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蓝星收购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公司后发挥国内外企业的协同效应,整合技术资源,目前已开始在天津建设40万吨有机硅核心中间体装置。

任建新重视科技、依托科技发展企业的思路在蓝星下属的各企业迅速推行起来。

北京化工机械厂是我国惟一能够生产离子膜电解槽的企业。这之前主要靠进口,由于价格较高制约了我国氯碱行业的发展。

这家企业进入蓝星后,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较快实现离子膜电解槽国产化,大大降低了离子膜电解槽的价格,使国内离子膜法烧碱的整体工程造价大大降低,从而推动了国内离子膜法烧碱的发展。以前,离子膜电解槽每1万吨的投资是1000万人民币,目前北化机给国内用户提供的价格是每1万吨投资500—600万元人民币。

为了北化机能更好地了解行业动向,为行业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经研究在2006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第八届会员大会上将北化机列为常任理事单位。

北化机不负众望,不但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设备,还在今年实现了由单台设备供应商向工程总承包商转变,扩大了向氯碱行业的服务范围,也为行业贡献新模式。

随着中国蓝星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企业在化工新材料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使得我国在新材料技术上拥有与国外公司对抗的实力。近几年,有机硅、双酚A、TDI、PBT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取得较大发展,如蓝星的有机硅已经由原先的1万吨扩大到今天的43万吨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可以说蓝星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在众多化工新材料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并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已形成多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软件包,突破了我国一直以来在化工领域没有突破的众多技术难题。

蓝星现在拥有5家国家级研究院所和工程技术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硅单体、双酚A、环氧树脂、聚碳酸酯、PVC糊树脂、感光化学品,PBT、离子膜电解槽生产技术及蓝星系列清洗(剂)技术,承担上百项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项目,在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网络,和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科技创新,支撑着蓝星快速持续的发展。

蓝星的发展,永没有止步。

今年国家提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蓝星审时度势,再次抓住这个机遇,在这里大干一番。

今年6月15日,随着近30台钻机的共同轰鸣,蓝星投资200多亿元在天津建设的蓝星天津临港工业开发区破土动工。建成后的蓝星天津基地将是世界一流的化工基地,其建设投资规模、技术工艺水平,资源综合利用、对下游产业的带动以及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远高于一般的乙烯化工项目,将为天津及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总体规划安排还体现了注重环境保护和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注重发挥产业链优势和园区化特色,力争做到优化资源利用,节约投资、提高整体规模效益。同时,产品以化工新材料和原料中间体为主,便于开展下游延伸加工,为带动地方工业发展,繁荣经济起催化的作用。

这样的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区在南通,上海、兰州等地也在建设之中,这些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生产基地建成后,一个崭新的蓝星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推荐访问: 蓝星 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