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质量管理工作要点

2022-03-28 08:19:52 | 浏览次数:

2008年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质量工作会议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举质量振兴旗帜,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围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和完整的质量监管链条,切实增强综合管理和宏观协调能力,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推进我国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新贡献。根据这一思路,2008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建立质量工作长效机制,着手制定第二个《质量振兴纲要》

——认真总结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1年来的成绩、经验和差距,立足科学发展,突出自主创新,坚持以质取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到2010年全面完成《质量振兴纲要》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同时,根据新时期对质量工作的新要求,组织专家开展质量工作理论研究和调研,着手开展2010~2020年质量振兴纲要制订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质量:振兴。

二、推动建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

——制订《国家质量奖励条例》,修订《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尽快实施“国家质量奖”制度,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质量竞争力,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三、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开展百千万名牌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引导优势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和品牌竞争力

——选择百家有优势的企业向世界名牌进军,开展优势产业中外名牌对比分析研究,引导、鼓励企业制定5年赶超世界领先水平的目标、措施和计划,培育世界知名品牌的中国国家队,鼓励千家中国名牌企业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制定5年质量攻关计划,形成引领行业提升质量水平和竞争力的先进群体,引导万家省级名牌企业以国内先进为目标,制定5年质量提升计划,切实提高质量水平,奠定中国品牌的规模基础。

——科学制定2008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完善评价指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开展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产品评价,宣传、表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在传统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服务精品项目和服务名牌,研究开展中国服务名牌评价。

——改革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机制,提高评价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大市场评价力度,公开评价细则、评价数据及初选结果,加强同业监督;建立高效、有序、监督、透明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制度,修订《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加大宣传培育力度,与广东省联合举办国际中小企业名牌博览会,举办中国名牌广东论坛、陕西论坛、四川论坛,交流创建名牌经验,研究、探讨、推广培育国际知名品牌的实践方法。组织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四、按照“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测全报告”的要求,抓好企业质量档案建设工作

——在总结2007年10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档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新一轮重点整治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CCC认证目录范围内的产品生产企业全部建档工作,最终实行所有企业全部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进一步发挥企业质量档案建档作用,从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质量综合分析,为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宏观质量状况分析

——建立质量状况的分析报告制度。进一步做好质量状况分析研究,总局每半年对全国质量监管状况进行分析,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每年发布质量状况白皮书;省级局和地(市)级局每半年一次,县级局每季度一次对本辖区的质量监管状况进行分析,省、市、县每年一次质量状况分析,为各级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六、进一步完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及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扩大缺陷产品召回范围

——在做好缺陷汽车和儿童玩具召回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家具、装饰装修材料、农业机械、电动工具等产品纳入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范围。

——完成《缺陷产品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征求意见和上报稿的修订,组织《机动车产品安全管理规定》、《小企业产品安全监管条例》的起草工作;完成《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担保责任规定》的修订工作。

——根据《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实施的需要,组织制定玩具召回管理配套实施细则,建立专家库,指定玩具检测机构,部署各地方开展召回管理工作,组织缺陷调查。与有关部门合作,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和媒体向消费者宣传儿童玩具缺陷召回的知识和发现问题后投诉的渠道。

七、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加快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决定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产品全部实施电子监管的要求,2008年加快推进列入《首批入网产品目录》9类69种重点产品的生产企业加入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步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推进更多产品入网。围绕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管链条,有效发挥电子监管网在产品溯源、质量跟踪、打假治劣、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

八、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重点,着眼于提高中国制造声誉,进一步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以企业质量档案、产品监管等信息作为信用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统一的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实现有针对性的监管与帮扶。对质量信用等级高的(A级)企业,予以公示和表彰,实施名牌、免检、地理标志保护等扶优扶强措施,对严重失信(D级)企业,提高抽查频次,慎重放行,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质量失信成本。

——整合全系统有关企业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资质记录、优良记录、不良记录、提示信息形式,建立国家级和省级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信息。为优化投资方向、调整外贸结构,引导拉动消费,提供可靠的质量信息服务,营造“讲诚信,重质量”的社会环境。

九、深化质量兴市工作机制,幽合《质量兴市绩效评价标准》,使质量兴市成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总结经验,扩大成果,加强交流,对口帮扶,推动全国各地广泛深入地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力争2008年底全国55%的市县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对口帮扶30个市县。提高质量兴市活动的有效性,出台《质量兴市绩效评价指导标准》,指导各地开展质量兴市经验交流和效果分析工作。

十、进一步做好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测评与公布工作

——加强全方位的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完善地方质量竞争力评价准则与标准。做好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发布、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工作。运用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与多种经济成份的质量竞争力比较与分析,扩大社会影响和引导作用。

——开展重点企业质量竞争力测评试点,运用企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体系,提升企业自觉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增强竞争能力的意识;积极推进服务质量指数的研究,建立服务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为实施服务质量监管,促进服务领域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十一、推进设备监理工作深入开展

——推动《设备工程监理管理条例》尽快颁布实施。修订和完善《设备监理单位管理办法》、《设备监理人员管理办法》、《设备监理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和文件。尽快制定将设备监理费用列入建设项目的政策和设备监理计费参考标准。组织编写宣贯手册,为配合条例出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规范设备监理单位甲级、乙级资格证书核发工作的受理、收费、评审、核准等程序。加强对获得甲级、乙级资格证书设备监理单位的监管工作。

——组织、指导行业自律组织积极进行执业资格教育培训,继续协助配合人事部门组织好设备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工作

——成立全国设备监理与工程咨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全国设备监理技术委员会工作。

十二、广泛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努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按照“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形成品牌”的总体要求,开展2008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充分利用“质量月”的载体,广泛宣传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有关工作和措施,宣传质量政策,宣传节能减排、减少质量损失的经验和做法,发布质量信息。在2008年质量月活动中,推广开展名牌周宣传活动。继续开展质量专家企业行、质量专家西部行活动。按计划为西部地区举办质量管理培训班,提高西部地区质量管理水平。

十三、深入推进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继续做好2008年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积极推进高级质量专业资格制度,会同人事部出台有关文件,做好高级质量工程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重要产品生产企业关键质量岗位注册质量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进行试点。

十四、完成“金质工程”全国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工工作。整体提升信息化水平

——完成“金质工程”全国企业质量信用系统开发工作,将质量、监督、食品、计量、标准、认证、出入境检验检疫、组织机构代码等监管信息导人数据库,加强质量信用信息的综合应用,形成分类监管、决策辅助、失信预警、信用报告、信用跟踪等能力,建立质量信用信息服务和交换平台,依法披露质量信用信息,提供质量信用查询,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十五、着力构建产品防伪监督管理体系,促进防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新时期防伪行业发展趋势,修订《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深入推动防伪技术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扩大发证范围,协调证后监管和无证查处工作;完善境外防伪注册登记制度,继续推动境外防伪注册登记工作,保障入境防伪技术及其产品质量;完成第二次防伪技术专家注册工作,加强防伪技术评审和防伪标准化工作,推动行业科技创新。

推荐访问: 质量管理 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