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

2022-03-24 11:12:11 | 浏览次数:

摘 要:国企的深化改革务必要立足于真实有效的条件下进行,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可是现阶段国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却变得日益严峻,其已发展成为严重限制着国企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避免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国家务必要深入改革现行的国企管理机制,完成政企分离的时代任务,制定行之有效的法人管理组织机构,不断建设与完善国企会计管理制度,从而在根本上监控与管理国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根本原因;应对策略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法》明确指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是现阶段我国企事业单位开展一系列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制定并推广会计法的核心理念,而且新《会计法》也为国内会计核算行为设置了具体的条款,尤其是针对目前会计核算行为当中最为严重的造假行为制定出了禁止性的限制规定,并期望能够借此来有效缓解国内会计信息失真的紧张局面。新《会计法》 能否有效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且是否落实行之有效的对应措施,已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与重视的事项之一,因此本文对现阶段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应对措施,期望能对有效管窥国企会计信息工作有所裨益。

一、目前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分析

(一)国内现有的国有企业经理制度所存在的不足是造成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性原因。近几年国内不断进行着经理人员年薪的调整工作,其有效地提升了国有企业会计经理人员的收入水平,然而有关国有企业会计经理人员年薪制定的标准、确定制定流程、与企业经理人员工资的差距等仍未能够得到有效地处理,而年薪制的宣传与推广仅仅停留于表面,没有在根本上获取预期的实施效果。而且不少国有企业经理均为上级部门或者国家相关部门所委派或者直接任命的,其在性质上仍然保留着政府官员的身份特征,如此一来国有企业经理就不需要通过实时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采用必要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来获得经理一职,只要运用一定的交际手段和经理人员任命者打好良好的关系,就能够更进一步接近企业经理岗位,甚至不少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认为“利用公家资产、操办私人事项、构建联系网络”在很大程度上都远远比贯切企业经营方针更重要,也因此出现了“常跑组织部,年年有进步”的民间留言,这些在根本上均能够反映出目前国有企业会计经理人员行为不规范化与不标准化的事实。

(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生产者和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所存在的矛盾是造成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原因。所谓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生产者,即是指可能影响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会计工作者、国企经理与其余工作人员,而会计信息所存在利益并不仅仅指企业正常运营而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能是会计信息生产者所获取的个人利益。实际上,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收益或者获取更高数额的投资资金,一些企业会选择虚报会计信息来欺骗项目投资人、债权人,甚至是博取国家有关机关部门的信任,也由此隐藏了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信息。再者,国有企业经理、会计人员等与会计信息存在密切利益联系的角色,是能够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或者直接虚报会计信息的关键人员,他们为了获得晋升机会、一定收益,选择造假的会计行为,不仅对自身的职业生涯造成严重的影响作用,而且还导致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严重失真问题。

(三)缺乏法制化、规范化的会计规范制度是造成国企信息失真的外部原因。正常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想利用法律工具来管窥国企信息失真问题,就务必要制定法制化、规范化的会计规范制度,通过强制性、法制性的形式来约束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从而逐步降低国企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概率。首先,如果国家有关会计管理的法规制度缺少必要的条理性与合理性,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断定会计信息是否失真的难度系数,甚至会让不法人员存在能够钻会计法律漏洞的机会,最终给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管理质量造成影响。其次,会计法规制度需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不然会使得执法部门在贯切落实会计信息认定与管理工作时缺乏必要的、可循的详细依据,从而导致整个执行工作质量与效果大打折扣,使得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变为现实。再者,会计法规的有效制定与推广受到广大群众思维理念、法律认识的约束,换而言之如果人们积极主动地遵循国家所颁布的会计法规与法律制度,始终坚持着“实事求是、维护真实”的态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国有企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概率。除此以外,国家对违法犯罪的会计行为所落实的惩治工作与处罚落实情况是直接关系到国企会计信息失真与否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会计法规与法律制度仅仅是在法律形式层面上对各人员作出的具体化规定,可是若国家相关部门在实际的处罚过程中处罚工作贯切不到位,或者没有实时地检查出会计信息造假行为,则其在本质上是对不良的会计行为所表现出的一种纵容,甚至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而且在反腐倡廉的视角而言,有效管窥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和抵制腐败行为存在着紧密联系,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消除企业、部门内部的腐败问题,则难以在根本上应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二、目前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探讨

(一)不断改革与完善现有的国有企业经理制度是管窥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条件。现阶段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政企合一特殊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完全落实政企分离工作的不可能性特点,因此为了科学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国家政府务必要对现有的国有企业经理制度落实具体、恰当的改革与完善工作,务必要从政企分离视角着手,构建完善合理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而让其在根本上保障与维护企业利益。与此同时,国家政府还应当消除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把所获取的企业经济效益当成为评价国有企业经理工作者绩效的基础性指标,并且配置具体化、创造化的环境氛围,逐步让国有企业经理人员从经理人行列逐步晋升为企业家行列,从而不断发展出蕴含职业企业家性质的职业阶层。除此以外,国家相关部门或者组织机构应当定期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进行具体化的绩效评价,且具体对其进行声誉评定,并将该结果记录在案,而对于声誉不好或者评定结果较差的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则应当将其逐出经理人行列,更严重时应当毁掉该经理人员的全部事业,从而借此来警示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长短期行为,有效减少违法犯罪、造假行为的出现,全面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二)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会计法规制度是有效管窥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环境条件。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完善、颁布会计法规制度时,务必要在最大限度上考虑和会计信息具备密切联系的工作人员在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上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并且根据具体的联系与影响结果,设置具体的行为规范或者工作制度来有效地约束该工作人员的实际行为,在根本上预防相关工作人员为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作出虚报会计信息的行为。而且对于违反会计法规或者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行为,给予严惩处罚是在最大限度上展现国家法律强制性、发挥法律制度规范化性能的重要途径,因为如果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过低,甚至远远少于违法行为给工作人员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则会使得会计法规难以真正展现其处罚的影响作用,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应当远远高于该行为可能获取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其明白一时的经济效益引发巨大代价的严重后果,逐步加深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国家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必要的检查工作,提高自身的执法力度,尽可能地暴露国有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事件,并且开展一系列规范会计行为的活动项目,积极提倡反腐倡廉的时代口号,从而逐步转变现代化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严峻局面。

(三)加强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是有效管窥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途径。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现有的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落实具体化的深化改革工作,持续性地改变与完善国企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具体职责,在优化会计部门职责与国有企业实际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所颁布的具体规章制度开设与制定专门化的会计行业协会,而且该协会务必是具备纯粹的民间性质,其能够得到专门授予的组织开展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具体资格,并能够为考试过关的人员颁发合格证书。其次,国家有关会计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会计行业管理制度,让整个会计专业工作充满制度化、合理化、规范化,并且对未获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或者会计专业道德水平较差的工作人员落实禁止入行的具体规定,如若出现未取得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而从事会计行业的人员,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严重的惩治处罚,为广大社会群众作出警示作用。再者,科学有效地宣传与推广会计委派制度,而所谓的会计委派制度其实是指委托人给具体的企事业单位派出专业化的会计工作者,从而努力转变原始仅由会计经理人员掌控整个会计财务项目的不良局面,从而让委派会计工作者实时地监督管理会计经理人员的具体行为,使其能够在最为客观公平的视角下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与评价,在根本上降低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可能性。

随着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国企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其能够规范社会会计行为,减少不良的腐败问题,确保国民经济的正常、稳定地增长。总而言之,国有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的同时,应当严格遵循国家所颁布的会计法规,关注与重视违法会计行为对国企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管理与惩治工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国有企业逐步进入发展正规,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永武. 提高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分析[J]. 中国市场. 2010(48)

[2] 杨海. 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0(08)

[3] 刘艳弟.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科学之友(学术版). 2005(06)

[4] 孙剑.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冶金财会. 2014(03)

推荐访问: 管窥 失真 国企 根本原因 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