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素数 伟大的证明

2022-03-20 10:01:27 | 浏览次数: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证明素数(也叫质数)的数目是无穷的.2004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格林和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证明: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他们的发现揭示了素数中存在的某种规律.

在数学家的眼中,素数是美丽的,就像原子之于化学家、DNA之于遗传学家.素数是自然界中全部数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那么究竟什么是素数呢?也许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能清楚地回答这个问题:在正整数中,除了1以外,只能被自身和1整除的数就是素数,比如2,3,5,7,11,13,17,….

美丽的素数

1,2,3,…是正整数,其他数如负数、有理数则都是以正整数为基础定义的,所以,研究正整数的规律很重要.由于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正整数均可表示为素数或素数的乘积,而且这个表示是唯一的,所以,研究素数的性质非常重要.但是,要想得到一条关于素数的定理是相当不容易的.

陶哲轩和格林所证明的“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恰恰揭示了素数中存在的某种规律.

什么是等差数列呢?这是一个古老的数学课题.一个数列(指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连串数,如4,9,25,36,49,…)从第2项起,若后一项减去前一项所得的差都是一个相同的常数,则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比如,1,3,5是由3个数构成的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所得的差是2;1,3,5,7则是由4个数构成的等差数列,后一项减去前一项所得的差也是2.

由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又被称为素数等差数列.比如从5开始,以12为间隔常数,就可以得到数列5,17,29,41,53,65,….但对这个数列来说,只有前5个数是素数,因此,5,17,29,41,53是一个由5个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因为65可以被5和13整除,不是素数,所以这个特定的素数等差数列不可能达到6项.

问题出现了:由其他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会更长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199,409,619,829,1 039,1 249,1 459,1 669,1 879,2 089就是由10个素数构成的间隔常数为210的等差数列.

事实上,数学家们一直猜想,由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任意长. 这个猜想已经提出很久了,以至于没有人知道它最初是由谁提出来的.但是,在2004年以前,从来没有数学家能够证明这个猜想.

永不消失的素数

到目前为止,已经明确找出了由23个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而且这还是通过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找到的.这个数列的第一个数是56 211 383 760 397,数之间的间隔常数为44 546 738 095 860,数列的最后一个数是56 211 383 760 397 + 44 546 738 095 860 × 22.仅仅看这些素数的大小,就知道找到它们是多么不容易了.

随着自然数数值的增加,素数的分布变得越来越稀疏,因而要寻找这样的素数等差数列就越来越困难.但是,素数是永远不会彻底消失的,素数有无穷多个.

尽管在正整数中,素数看起来是以一种无规律的方式出现的,但在19世纪末,法国数学家哈达玛达和比利时数学家法勒布赛曾指明:一种隐藏的规则存在于素数逐渐稀疏的背后.换言之,在看似混乱无序的素数中,一定存在着某种规律.

伟大的证明

有关素数等差数列猜想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进展出现在1939年.当时,荷兰的一位数学家证明:有无穷多个由3个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

后来,著名数学家布朗证明,由前面3个素数和后面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构成的4个数的等差数列有无穷多个.

1975年,匈牙利数学家施米列迪证明了一个定理.简单地解释,这个定理的意思就是在任何不会快速稀疏的无穷的整数数列中,肯定会有任意长度的等差数列.但施米列迪定理不适合于素数,因为,随着自然数数值的增加,素数会突然变得稀疏.

2002年,陶哲轩和格林这两位数学家开始着手证明:有无穷多个由4个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为了证明这个问题,他们用了两年多时间分析施米列迪定理的4个完整证明.

陶哲轩说:“我们研究施米列迪定理并努力改进它,以便使它能解决素数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借用这4个证明方法来建造一个施米列迪定理的扩展版.每次当格林和我陷入困境时,其中某个证明方法的思想总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两年后,格林和陶哲轩用一个非常漂亮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结果实在惊人.2004年4月18日,两人宣布他们证明了“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也就是说,对于任意值k,存在由k个素数组成的等差数列.例如k = 3,有素数数列3,5,7(间隔常数为2);k = 10,有素数数列199,409,619,829,1 039,1 249,1 459,1 669,1 879,2 089(间隔常数为210).当然,对于比较大的k值,尽管现在还没有具体找出相应的素数数列,但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数列一定存在.

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他们的证明立即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 随后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评论说:“两位数学家用数论中一个令人眩晕的突破解决了一个难题.”

美国《发现》杂志则将格林和陶哲轩在素数方面的研究评为2004年100项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中国数学家王元在评价他们的成就时,由衷地赞叹道:“我一生都在研究数论,我不敢想象天下会有这样伟大的成就!”

2006年8月22日,在第25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为了表彰陶哲轩的杰出贡献,大会决定颁发给陶哲轩和其他三位年轻数学家有“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

【责任编辑:潘彦坤】

摆线

摆线是数学中众多的迷人曲线之一.它是这样定义的:一个圆沿一直线缓慢地滚动,则圆周上一固定点所描出的轨迹称为摆线.

摆线最早可见于公元1501年出版的C.鲍威尔的一本书中.17世纪,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如伽利略、帕斯卡、托里拆利、笛卡儿、费马、瓦里斯、约翰·伯努里、莱布尼茨、牛顿等)热心于研究这一曲线的性质.经过大家的努力,人们发现摆线具有如下性质:

1.摆线一拱的长度等于旋转圆直径的4倍.尤为令人感兴趣的是,它的长度是一个不依赖于π的有理数.

2.摆线一拱的弧线下的面积,是旋转圆面积的3倍.

3.圆上描出摆线的那个点,具有不同的速度.

4.当弹子从一个摆线形状的容器的不同点放开时,它们会同时到达底部.

在许多与摆线有连带关系的令人迷惘的悖论中,火车悖论格外引人关注:在任一瞬间,一列移动的火车绝不可能整个地都朝机车拖动的方向移动.火车上总有一部分是朝火车运动的相反方向移动!

推荐访问: 素数 证明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