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事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2-03-20 09:24:16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电力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预防电力事故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电力事故;原因;措施;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1电力事故概述

本文在多类生产事故中仅列举最频繁、最突出、最严重的3种事故,电力生产安全形势是不容乐观的。以乐山电业局为例,20年间触电事故占人身事故总次数的14%,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20%,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36.84%,高处坠落事故占人身事故总次数的8.5%,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0%,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31.57%;倒杆机器工具事故占人身事故总次数的4.87%,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40%,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15.78%。仅这3种事故就占事故总次数的29%,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60%,重伤人数占重伤总人数的84.2%。除此之外,发生倒杆、灼伤、物体打击和起重等事故率、死亡率、重伤率也较高。事故统计数据并不是单一的体现和简单的组合,这里面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为了使安全生产工作适应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研究和讨论在一定时期内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新趋势、新办法,确保电网安全、确保人身安全,确保重要设备安全。

2电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责任心不强

部分输变配电设备运行的时间长、设备性能质量不过关,再加上检修、运行维护水平不高。主、辅设备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电力生产和电力系统安全。而任何单位或个人出事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责任心不强。多工种交叉或混合作业时,相互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各行其事,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有的是懒惰,不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随意简化手续;有的不把安全规程记在心上,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错误判断,自作主张;有的好人主义严重,在一起工作,发现问题缺乏提醒、批评、纠正和制止的勇气等。这些都是责任心不强的体现,对安全生产起到了极大的危害作用。

2.2基层管理薄弱

部分单位组织领导没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意识淡薄,重复性事故较多。一是重生产轻安全,放松了预防,在生产与安全的砝码上,自觉与不自觉的向生产倾斜;二是抓安全生产时紧时松,出了事故才紧锣密鼓的抓安全;三是不敢大胆管、大胆抓,有的对司空见惯的“小”事不去抓,“大”事不敢抓;四是检查、督促不到位,只满足于传达文件通知,缺乏跟踪检查、指导和帮助、监督;五是对事故处理不严,使事故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大批主业人员向多种经营企业剥离,一个企业重组成几块,安全管理关系不顺;一些多种经营、主管部门和企业尚未按《电力系统多种经营安全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自上而下建立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系统,把安全生产当作基础工作来抓,由于行业门类较多,有一定的的管理难度。另外,主业、多种经营员工的工资、奖金、待遇相互独立,如果互相攀比,形成对员工思想的冲击,影响员工安定,不同程度地冲乱了安全生产的固有阵地。

2.3习惯性违规

“十次事故九违规”。在生产实践中,确有相当部分职工存在着3种习惯。一种是《安全工作规程》不熟悉,有些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对《安全工作规程》知之不多,似懂非懂的状态投入工作。第二种是不按《安全工作规程》办事,有很大部分职工,为了图省事,怕麻烦,对该检查、试验、维护、保养、核对、监护程序及要求等走捷径,就不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去做。第三种是凭经验办事,有的职工在某工作岗位上时间长了,思想麻痹,在工作中凭经验,想当然的流于形式走过场。

2.4人员素质不高

城农改造点多、面广、工期紧、任务重,参加施工的队伍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安全不容乐观。另外,农电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使一些原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农电企业纳入电力系统管理,而这些企业的设备状况、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与电力系统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这是当前安全工作中的难点。在工程项目的转包工作中,有的发包合同在安全施工职责和双方安全责任上不明确,有的合同不是企业法人或法人代表签字,没有法律效力,有的对承包队伍资质、人员素质、装备、管理水平审查不严,有的包工头法制观念淡薄,只讲效益、不讲安全,只管进度、不管安全,致使这些队伍的人身事故不能杜绝。这是电力建设施工的重大安全隐患。

2防范电力事故发生的措施

2.1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安全责任

与各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直至班组与个人签约。责任书明确规定实现的安全目标与奖惩条件,做到奖罚分明。安全责任制的考核,不仅是目标实现与否,而且应对安全管理状态和违章违纪进行考核。对行为性、管理性、装置性违章和误操作、误调度等习惯性违章,即使侥幸未造成不良后果,也须照章处罚,否则应首先对安全管理者从重处理。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引下,推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机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坚持六个不变,即“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变、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安全第一责者的责任不变、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变、强化安全生产的力度不变、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不变、依靠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传统不变”的原则。只有坚持了以上原则,才能保证安全这一基础不动摇。

2.2加强制度管理,是落实安全生产的根本

各种安全生产制度,是多年工作的总结,是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纲领法则。因此,安全的核心问题是严格安全生产制度管理。安全管理指导思想要从事后处理为主,转变为事前行动,“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当前要注意采用现代安全管理手段,即以可靠性管理和状态评估技术对设备进行安全预控,以危险点管理对基建和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安全预控,通过安全性评价对输、变、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预控,以安全责任制管理对各级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安全预控。如采用点检和预防性检修等新的检修模式,同步加强设备运行监督。对于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必须同步制订巡检、操作、监护和修改定值等的有关规定,同时加强人员的培训。通过采用与新技术和新管理手段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

2.3加强领导,形成群抓群防的安全群体是关键

安全工作的基础是群众,是个人。如果各级领导把群防这个安全主体抓住了,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主要环节。因此,各级组织要加强群众学习教育的领导,使每个职工认识到个人在单位、班组和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督促每个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熟记熟背安全规程;并把《安全工作规程》作为自己工作岗位上的行动指南和防范生产事故的法宝,以此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教育每个职工要彻底克服和消除粗心大意、马马虎虎、侥幸心理等,把过去的事当现在的事,把他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小事当大事来吸取经验教训,警钟长鸣,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把群防形成安全共识、安全整体、安全防线。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

2.4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尽职尽责,是落实安全生产的重点

严谨的科学态度,就是要做到尽职尽责,要始终坚持“三个必须”: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职责意识。特别是在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前都要多动脑想一想,怎样才安全,怎样防止违规,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必须要采取和运用各种手段,把防范事故的重点放在预先发现、鉴别、判断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控制及消缺措施上,做到发现问题就是成绩,纠正问题就是进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必须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小事与大事的关系。要认识到往往很多小事是酿成大祸的基础,小与大是蚁穴与决堤的关系。二是隐患与事故的关系。隐患是发生事故的根源、恶瘤、祸害。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的灾难,隐患不除,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安全就难,这是轻与重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些以人、以群体为重点的人为因素和关系,事故才能得到扼制,生产才会安全。总之,电力生产事故大多是能防止的,防范的重点应在基层和群众,在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上狠抓落实,强身固本,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结语

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工作重点真正放到基层和班组,放到具体作业中去,放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加强调度管理,严肃调度纪律,防止误操作,杜绝恶性误操作,实现对操作的全过程管理,落实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加强检修管理和技术监督,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检修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检修质量,重视基建安全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总之,只有不断总结事故教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措施、解决新问题,不断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安全管理和监察,把安全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雷鸣鹏.电工工程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09(17).

[2]蔡建伟.如何做好对习惯性违章的防治[J],企业导报.2010(08).

[3]曹少荣.浅谈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1(04).

[4]陈建东.电力生产安全事故分析及措施[J].机电信息,2010(30).

推荐访问: 应对措施 事故 原因 电力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