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诺奖人的人生路

2022-03-14 08:29:03 | 浏览次数:

1.罗伯特·蒙代尔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现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蒙代尔出生于加拿大。1956年,他攻读完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进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他曾在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洛尼亚中心教学。1961年,他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员。

蒙代尔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之父”而闻名,在国际货币制度和转型经济的经济学方面有大量论著。他早期从事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1969年发表了“欧洲货币计划”,这使他被誉为“欧元之父”。

2.约翰·纳什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创建非合作博弈的均衡理论。现任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纳什是所有诺奖得主最不幸的,又是不幸中最万幸的人。上个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大牌科学家,然而天妒英才,他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多亏前妻的爱心呵护和朋友、同事的无私帮助,才没使他流落街头,最终把他推上诺奖宝座。一举获得8项奥斯卡提名的电影《美丽心灵》,就是以他的真实感人故事为题材。

纳什的“非合作博弈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其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

3.伊瓦尔·贾埃佛

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中的隧道现象。现任职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

贾埃佛1929年出生在挪威,早年曾在挪威军队中担任过1年的工程师,在挪威政府中担任过1年的专利审查员。目前是奥斯陆大学的博文讲座教授,他与查理·R·吉斯于1991年创立了应用生物物理学公司,担任该公司总裁。

他和团队所开发的电子细胞基质阻抗判断(ECIS)技术,能利用电流的变化对细胞动态行为进行实时、定量、无损伤的监测,可用于癌细胞生长、转移、伤口愈合、血管再生等方面的研究,使研究结果更直观且便于分析。这对广大癌症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令人欣喜的福音。

4.戴维·格罗斯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场论中夸克渐进自由过程中的开创性发现。现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达巴勃拉分校。

格罗斯于1966年在加州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物理学“托马斯·琼斯教授”的称号,在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界具有重要影响力。他和学生弗兰克·维尔切克发现量子场中夸克渐近自由现象,构建适用于所有物质的“万有理论”。

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是什么?自然中的各种作用力是通过什么形式相互作用的?这些作用力如何产生?这些贯穿了整个20世纪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学。而对夸克渐近自由现象的发现,为上述问题找到答案提供了可能。

5.哈特穆特·米歇尔

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细菌的光合作用中心之蛋白质复合体的三维空间结构”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现任职于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学研究所。

米歇尔于1948年出生在德国的路德维希堡。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膜蛋白,了解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可用于新药的开发。目前,他的研究重点已从光合作用转移到了细胞的呼吸作用、二级转运蛋白和医学上重要的接收器。

1979年,米歇尔试图使膜蛋白结晶,而在那个时期,这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在为法兰克福的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院工作期间,他成功地从紫红蛋白中获取了光合反应中心的结晶体,并通过X光线的衍射确定了晶体的结构。而光合作用的最基本反应,由于这一知识而得以理解。

6.费里德·穆拉德

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他在采用一氧化氮作为心血管系统信号分子工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目前就职于在休斯顿的得克萨斯健康科学中心大学。

他从事一氧化氮研究20多年。他坚信一氧化氮气体对于机体的信号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在20世纪70年代,他发现硝酸甘油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来缓解心脏病患者的胸痛。而后,他与诺贝尔共同获奖者发现如何利用这一无色气体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发出信号,从而降低血压。现在,采用一氧化氮用于治疗心脏病与休克、减少早产儿肺部高血压的可能已得到认可。

最近,他的另一项研究是超氧化氮的合成。他相信蛋白氮化可以代表另一重要细胞信号系统,进一步调节许多生物学过程。

7.道格拉斯·奥谢罗夫

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在检测氦-3的超流动性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奥谢罗夫进入美国著名的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参加了低温实验小组的工作。小组的研究内容是,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液体氦的样品会失去所有的内摩擦力,从杯中溢出,具备超流动性。而这些氦-3新相是超导体的不带电类似物,但次序更加复杂。

1972年,奥谢罗夫离开康奈尔大学,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物理部工作,担任低温物理和固体物理部部长。在这里,他与同事一道研究新发现的液态氦-3超流相,并首次观察了无序金属薄膜的弱局域化现象。

2003年,他还加入“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查明了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重返时失事的原因。

8.卡罗·卢比亚

卡罗·卢比亚因发现中间矢量波铯子荣获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1934年3月31日生于意大利戈里齐亚,毕业于比萨高级师范学校。在那里他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论文主题是宇宙光实验。自1961年起,就职于欧洲核子物理研究所。1976年,在其建议下,欧洲核子物理研究所改装了超质子同步加速器(SPS),用以进行质子和反质子在同一环内的碰撞试验。世界上第一家反质子工厂由此诞生。

他现在的研究活动集中于未来能源供应问题,重点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在其担任意大利国家能源环境局局长期间,他发展了高温聚集太阳能以进行能源生产的新技术。此技术被称为阿基米德工程,现已交由工业部门研究以进行商业应用。

9.乔治·斯穆特

他因为发现了“黑体形式和宇宙微波背景射线的各向异性”而被共同授予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6年,斯穆特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数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与物理学博士学位。从1970年开始,斯穆特一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

1992年4月,乔治·斯穆特所领导的小组探测到了宇宙早期的变异。而这些变异也是宇宙诞生时的遗留物。

目前,斯穆特仍在继续对宇宙学的研究,目前正忙于普朗克(Planck)和SNAP的任务。普朗克任务是探索宇宙当中的差动微波,而SNAP的目的则是为了了解造成目前宇宙膨胀加速的暗能量。

10.马丁努思·韦尔特曼

马丁努思·韦尔特曼1931年6月27日出生于荷兰。1966年,他成为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1981年,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任教。

1999年,韦尔特曼与他的学生霍夫特因 “阐明物理学中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计算理论使粒子物理有了更牢固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可以用他们的理论来更精确计算物理量。

自那时起,人们不断用他们的理论方法对电弱统一理论进行精确计算,做了大量预言。近年的分析表明理论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这项理论成为本世纪物理学发展的一项十分重大的划时代的成就。理论与实验的比较还预言了顶夸克(当时还未发现的第6种夸克)的质量为171.4GeV左右。后来证实与预言相差无几。

推荐访问: 的人 生路 诺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