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内科学考试模式适应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022-03-10 09:33:25 | 浏览次数:

【摘要】针对目前内科学考试重理论、轻实践,难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未能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接轨等诸多弊端,提出内科学考试模式改革,改革后的内科学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又分为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和技能考试,改革后的内科学考试模式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接轨,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内科学 考试 资格考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13-02

考试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影响教学质量的因子最终都能够通过考试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考试是把握课程教学质量的总缰绳,抓好了考试环节,就等于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目前内科学考试仍然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即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理论考试,"一卷定终身",而且考试命题大多由教研室负责,基本实行"谁讲课、谁出题","讲什么、考什么";教师不完全依据教学大纲为命题依据, 使命题方案不够合理。这种体制失去了考试对教学的监督机制,没有发挥考试对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2]。

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的学科,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更要掌握基本技能,毕竟医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患者,应用于治病救人[3]。因此,医学院校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更要大力开展临床技能的学习,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性思维、能适应临床诊疗工作要求的学生。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4],考试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们平时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对其"学和教"的效果进行评估,因而内科学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考试不是目的,是手段[5]。手段该如何利用,应以提高学生内科学临床应用能力为目标。目前的内科学考核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 重理论、轻实践,难以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未能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接轨等,在许多方面不能适应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6]。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考试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进行内科学考核方案的研究,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培养临床思辨能力和临床诊治能力。改革后的内科学考试共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一、实践技能考试

实践技能考试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1)病史采集:考题为简要病史,请考生按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围绕主诉将如何询问现病史及相关病史内容写在答题纸上。其中对现病史的问诊主要包括:病因,诱因,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的特点,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诊疗经过;对相关病史的询问主要包括:药物过敏史、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等[7]。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症状、问诊内容及问诊技巧的熟悉情况。(2)病例分析:考题为病例摘要,要求考生将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临床思维能力,对提高考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为:技能考试。其内容包括临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术、识别心电图、X 线检查的能力。

二、理论考试

参照内科学教学大纲和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建立内科学试题库,实现计算机自动命题,实行教考分离,理论考试的题型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和病例分析题。理论考试目的是让考生全面复习、重点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综上所述,内科学考试的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成绩占总成绩的20%,技能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考试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考试的方法和模式是否先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往的医学考试模式只注重理论考试,忽视对学生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查,已不能适应目前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我们突破传统医学考试模式,对内科学考试进行了改革,在原有理论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技能考试。改革后的考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改革后的考试模式提高了学生病史采集、心电图阅读、病历分析的能力,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改革后的考试模式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及时调整授课重点,纠正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授课技能。

目前,笔者的考试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地方仍存在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笔者将以此项研究为契机,不断找到改进办法,并逐渐将此种考试模式推广到其他临床主干课程,以此带动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真正实现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水平、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出适应21 世纪发展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推荐访问: 内科学 资格考试 执业医师 改革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