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考志愿的专业选择

2022-03-06 08:44:57 | 浏览次数:

摘要:高考是人生命运的重要一步,志愿填报非常重要。本文拟从正确处理“冷”“热”专业、学校与专业、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以及根据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进行专业选择等方面就专业选择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考志愿;专业选择;性格特征

如果说高考是人生命运中的重要一步,那么,填报高考志愿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步迈出的方向。考生、家长、中学老师都十分重视高考专业志愿的选择,不少中学师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存在不少误区,本文拟从多个方面就高考专业志愿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正确处理“冷”“热”专业、学校与专业、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的关系

1. 辩证看待“冷”“热”专业

所谓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在录取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录取分数和报考人数多少的区别上,并不表示某个冷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低或者未来的社会重要性低。专业的“冷与热”“好与差”因人而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现在是“热门专业”,几年后毕业时有可能变成“冷门专业”,所谓的“热门”和“冷门”不仅是相对的,而且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原来热门的专业现在不热了,有的甚至变成了就业难的冷门专业。如原来的“黄金专业”IT专业,现在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现象;而以前一些颇受冷落的专业,如今却在不少地方成了热门专业。因此,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个专业是不是“热门”,最主要的是看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看用人单位对它培养出来的人才欢不欢迎。我们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开阔的胸襟,如果一门心思追“热门”,而不考虑自己的潜能所在,很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盲目追求热门,很可能揪住的只是热门的尾巴,等四五年毕业后,昔日的宠儿,已变成明日黄花。我们要考虑到从进校到毕业有四五年的时间差,风物常宜放眼望,选择专业不仅仅要考虑眼前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考虑将来的发展。

假如我们想选择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恰巧是“热门”专业的时候,我们应该作下列思考:(1)这种“热”是人才需求而形成的正常的“热”,还是大家盲目哄抬而造成的“虚热”?(2)四五年或更多年以后,此专业的人才需求形势如何?(3)我是否真的热爱这个专业并且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我会喜欢与此相关的职业吗?我的潜能优势到底是什么?

2. 正确处理学校与专业的关系

按照学科(专业)优势原则选择专业。在保证有学可上的前提下,在分数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优势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在一个学科下,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2007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开设学校名单和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开设学校名单,为考生挑选其相关专业提供了可靠依据。

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财力的可能,在高等学校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教育部颁布的学科分类中,有12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每个学科门类下分设若干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下又分设若干二级学科(学科专业)。如工商管理是专业名称,它归属于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大多数大学在招生时,专业和二级学科是并用的,所列专业可能也是二级学科。有些学校按大类招生时,实际上也是按二级学科大类招生。国家批准开办的重点学科,一般来说,师资力量比较强,硬件配备也较好。选择这类学科下所属专业,能够学到扎实的知识。

从大学的发展趋势选择学校。上世纪90年代后,政府和高等教育界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认识到单科性大学的不足,乃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初步建立了一批综合性和多科性大学。我国高等教育界现在采用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分类。研究型大学是最顶尖的大学,科研水平尤其突出,学生报考自然应该选择研究型大学。我国有一批研究型大学,要在其中挑选就要看这所大学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能与时俱进,是否在中国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有重大的影响。还要看大学的学科是否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众多的发展机会。填报志愿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面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

3. 专业选择与未来职业

专业是职业的起点,但并不意味现在学什么专业,将来就从事什么职业,本科专业只是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那些具有宽厚扎实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才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近年来文理基础学科受到考生的高度关注,而成为热门专业。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包括对科学知识的吸收和对工作能力的锻炼,要为以后的研究生教育和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科专业不是决定自己未来职业的充分条件,一个毕业生应该能适应多种职业的要求才能算比较合格的毕业生,要开拓思路,不拘泥于自己非做什么职业不可。当然,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是最好的结果。

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是必然一致的关系。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更加关注应聘者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许多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也不断在更新,因此从长远来看,在就业市场上,综合素质突出、学习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这方面来讲,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不存在必然一致的关系。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有一部分人终身都在从事与大学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攻读研究生时也在本专业或者本学科内深造,从这些方面来讲,选择专业与选择职业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选报志愿时,两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二、 根据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进行专业选择

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是确定专业选择的重要前提。选专业,不仅要看专业本身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更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为此,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学什么专业会建立和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特性的专业才更容易学好,也就拥有了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转换的选择优势。一个人对某一学科或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不代表具有这方面的潜在动机和能力,即便具备了潜在的动机和能力优势,其性格特点是否适合专业发展也应该予以充分考虑。考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都可能会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选择大学最佳专业时,至少应该综合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心理特点所对应的专业:

1. 兴趣中心所对应的大学专业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工作等活动的内在心理需要。因此,考生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对自己以后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通常,考生的专业兴趣包括文科和理科兴趣两个大的方面,每个方面的兴趣按照学科划分为理科16大学科兴趣,文科8大学科兴趣。兴趣优势是专业选择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2. 生涯动机所对应的大学专业

生涯动机是个体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并成为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机,激发个人努力工作和学习,在专业和职业方面有所建树,因此生涯动机也是考生专业选择中需要侧重考虑的方面之一。生涯动机包括文学动机、艺术动机、社会动机、管理动机、研究动机、操作动机、常规动机等七个方面的动机,不同的动机表现适合于选择的大学专业也是有所区别的。

(1)文学动机强的人会被与文字、观念和沟通有关的生涯所强烈吸引,非常喜欢以写作表达自己,或者非常希望能直接与人沟通。最好选择文学类专业,如汉语言文学、导演、戏剧影视文学、编辑、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

(2)艺术动机强的人会被能有机会自我表达的生涯所强烈吸引,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或艺术表演来表现事物,表现自我,喜欢具有许多自我表现机会的艺术环境。一般不喜欢从事笨重的体力活动,对高度规范化和程序化的任务不感兴趣,总之创造性的活动能令他激情倍增。如果在某个艺术领域已经有了良好的早期训练基础,就可以选择艺术类专业,如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动画、广告学等等专业。

(3)社会动机的人非常喜欢能够与他人接触的生涯,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或者喜欢能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工作,可以选择社会类、管理学类等能有更多机会与人接触的专业,如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贸易、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村区域发展、法学、外交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4)管理动机强的人被能塑造自我形象,想做“人上人”,并具有高的物质回报的生涯所强烈吸引。这种人希望将精力放在具有决定性的、积极的工作上,可以自己做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工作,最好选择管理类等专业,如管理科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导演等专业。或可以先学某种技术,再学管理类专业。

(5)研究动机强的人喜欢研究生涯,喜欢运用分析和逻辑的方法解决问题。喜欢挑战性的难题,即使让他远离人群独立工作,也不觉得寂寞,因为知识本身在强烈地吸引着他。最好选择理学类、航空航天类等专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

(6)操作动机的人喜欢根据具体事实和资料而工作,希望从事技术性职业,可以运用自己的手做生产性工作。最好选择工学类等应用性技术专业,如核工程与核技术、飞行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

(7)常规动机强的人可能非常喜欢办公室工作,即与组织机构、文件档案和活动安排表之类的东西打交道的工作。最好选择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等。

3. 能力优势所对应的大学专业

一个人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不等于就能够学好选择的专业,因为兴趣和生涯动机不代表个人具有某方面潜在的能力。因此,专业方面是否有发展,还必须考虑考生是否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学好自己选择的专业,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所成就。因此,考生的能力优势也是报考志愿应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不同能力的人有不同的选择。(1)现实型的人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交际能力较差,比较适合工科类、农林类。(2)调查研究型的人一般具有数学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和研究能力,但通常缺乏领导能力,比较适合学习理科类、医学类、宏观经济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工科中偏重研究开发的专业。(3)艺术型的人一般具有写作、音乐或艺术方面的能力,但常常缺乏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比较适合在文学、美术、装潢艺术、服装设计、表演、音乐等专业上发展。(4)社会型的人的长处是具有社会交往能力,但缺乏机械或科学方面的技能,比较适合师范类、历史学类、政治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等。(5)进取型的人一般具有领导和口头表达能力,但缺乏科学研究能力,比较适合学习外贸、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法学、新闻学以及管理类专业。(6)常规型的人一般具有计算机能力和文职人员办事能力,比较喜欢从事按规定安排好的日常工作,适合学习会计学、审计学、文秘等。

4. 个性特点所对应的大学专业

选择专业除了考虑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外,还应该考虑到考生的个性特点。因为不同的大学专业和职业,对个人的个性特点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学习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和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人在乐群性、世故性、恃强性等方面应具有较高的表现,而从事机械工程和技术方面的人在这几方面的表现就要低一些。各职业领域对人员的个性特点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因此,一个人具备了学习某一专业的兴趣、动机和能力,还要看他的性格特点是否适合于学习这方面的专业。

考生选择报考的专业如果能够同时符合上述四方面的心理特点,这样的专业才更有可能成为考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最佳专业,更有利于考生潜能优势的发展,使考生在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 要分清应用型专业与基础型专业

(1)家长和学生选择专业时,应该先把大学里的专业分成应用型和基础型,然后再看学生偏向于哪一领域。如果是想搞纯理论研究,就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不但可以继续攻读该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而且还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如果是为就业着想,则可以选择一些应用型专业;而如果家长和学生目前还没有明确将来的奋斗方向,则可以选择一些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科,如信息、计算机等专业,以后既可以进一步深造,也可以顺利就业。

(2)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内涵。例如,它的研究领域、开设课程、培养目标,等等,切忌简单地从专业名称的字面上望文生义。现在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时能吸引考生,将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了很“前卫”“动听”的名称,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吸引大批考生报考。如某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想象中这个专业应当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实际上该专业就是过去的锅炉专业。

综上所述,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职业发展设想等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规划,在建立规划的前提下选择专业。

参考文献:

[1]王中会.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兴趣进行生涯设计[J].职业技术,2003(7).

[2]于桂兰.大学本科生职业倾向与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2).

[3]史国君.CGLC模式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湖南师范大学招生办)

推荐访问: 高考 志愿 选择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