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大学生考试作弊与反作弊分析

2022-03-05 08:27:50 | 浏览次数:

摘 要: 作者对当代大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进行了动机和心理因素分析,从考生作弊和老师监考两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博弈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要在这个博弈问题中实现“双赢”,必须从学生主观上降低作弊的动机和概率,从老师和学校层次上加大监管力度,据此提出了遏制学生作弊与加强老师发现作弊的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两方面的努力可以大大减少目前大学生作弊严重的现象,从而建立起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局面。

关键词: 博弈论 考试作弊 反作弊

1.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扩招,以及大学生考试压力的增加,目前我国高校考试、考核过程中大学生作弊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仍然是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考核、评定、甄别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频频发生,其主要原因归结于当代大学生有较为明确的作弊动机和较好的“心理素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作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监考老师及自己的心理进行博弈的过程,因此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动机和考试作弊心理两方面进行分析,试从这两方面入手杜绝或大大减少大学生作弊的现象。从社会角度上讲,一个人的作弊不构成问题,因为它是个别现象,不影响普通的社会大众。当大学生作弊的现象日益普遍,成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现象并逐渐威胁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时,就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这时的作弊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已然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考试作弊动机的因素分析

任何社会现象出现都有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作弊动机的因素从考生自身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宏观上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考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因素主要有: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学习动力,担心不合格,追求高分,虚荣心强,存在侥幸心理,自制力差,习惯性作弊,存在从众心理。很多作弊的同学看到平时不上课或不学习的同学通过作弊取得高分,自己的成绩排名或奖学金等利益可能受到影响而产生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作弊动机或采取实际行动。而客观因素主要与社会、学校及家长相关,主要包括学校考风、考纪不严,同伴间影响,外界干扰因素多,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学风差,父母、老师给予压力大,试卷难度过大,补考风险高[4]。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尤其是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现象,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从众思想,并想以身试法。另外,抓作弊力度“雷声大、雨点小”。高校在考前一般都会给学生做考前动员,讲明作弊的后果,但监考老师往往比较“仁慈”并不真正上报作弊者,学生认为自己也会遇到这样的“好事”而“放心”作弊[3]。这两方面的因素是当前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动机。

3.考生作弊心理博弈分析

3.1心理博弈分析[2]

3.1.1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从人性的角度而言,每一个人都有懒惰心理,既付出少,又想获得最大的成绩。现代学生的意志力普遍比较薄弱,独生子女偏多,从小缺乏意志力的锻炼,加上对学习失去目标、学习动机不足,怕吃苦者大有人在。懒得上课、懒得复习,但又想考试过关,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作弊。

3.1.2虚荣心理。由于许多学校设有奖励制度,不仅发证书,而且发现金鼓励,这对很多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对名利看得比较重的学生为了获取高分成绩,不惜铤而走险而选择作弊这一捷径。

3.1.3不公平心理。这类学生对考试作弊从内心而言是比较反感的,一开始考试时他(她)们并不作弊,但逐渐发现平时不学习而因考试作弊获得高分的同学时,他(她)们的心理失衡了。在这种不公平心理的带动下,也开始试着考试作弊,但手段往往不高,相当慌张。一旦作弊被抓,这类学生的反应就相当强烈,情绪波动很大,内疚感、不公平感、失落感、倒霉感等一并涌上心头。

3.1.4只求过关心理。这类学生对考试要求不高,只求及格万岁。他(她)们平时不用功读书,甚至有逃课的习惯,由于害怕考试不及格无法向家长交代,考试时只好临时抱佛脚或者作弊以求考试及格。

3.1.5反感心理。这是现代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几十年的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度的反感心理,早已不知道考试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对学习已经没有多大的兴趣,一考试大脑就不好用,只好作弊以求应付了事。

3.1.6投机心理。少数学生跨入大学后,对自己放松要求,学习失去目标。平时怕吃苦,学习不努力,到了期末考试就动歪脑筋,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来坐享其成。

3.1.7讲义气心理。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是性格里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其实是害人害己。

3.2考试作弊博弈分析

基于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发现考生在决定作弊之前心理上会承受一定的压力,进行过心理挣扎、利弊分析,最后对作弊或不作弊进行选择。而考试是在监考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的,从经济学角度看,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选择是一个与监考教师监考严格或不严格进行博弈的过程。采用运筹学中博弈论的观点,我们可以对此种社会行为进行模型分析[5]。

3.2.1模型假设

任何博弈问题都必须包含三个重要的要素:局中人(Players)、策略(Strategies)、收益向量(Payoffvector)[6]。

3.2.1.1局中人假设:假设模型中的局中人,即学生和监考教师都是理性的,学生有“作弊”和“不作弊”两种选择,监考教师有“严格监考”、“不严格监考”两种选择,双方的目标是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

3.2.1.2策略假设:博弈规则是既定的、公开的、透明的,师生双方都清楚选择各策略时自己和对方的得益,并视为同时做出选择,即双方行为选择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2.1.3收益假设:只要监考教师严格监考,学生作弊就能被发现,学生作弊被发现后要受到惩罚;若学生作弊未被监考教师发现,则一定被督导组发现,监考教师监督不力被学校督导组发现后也给予相应惩罚(或视为只要学生作弊成功,就一定对学校管理及声誉造成损失)。

3.2.2模型建立

U包括监考费、提升教师个人信誉形象等;

根据已知参数,可以得到各种情况(学生作弊但老师监考严格,学生作弊老师监考不严格,学生不作弊老师监考严格,学生不作弊老师监考不严格)下的收益表,如下表所示的博弈模型:

表 学生作弊博弈模型

3.2.3模型分析

在图1中,当监考严格概率Y确定条件下,学生在决策是否作弊时会考虑自己的收益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老师监考严格而学生作弊的概率越大其收益反而越小;从这个角度上说,只要老师监考越严格,学生作弊的动机和概率就会减少。

在图2中,当学生作弊概率P确定条件下,老师在决策是否监考严格时会考虑自己的收益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学生作弊概率为多少,只要老师监考不严格时,其收益就为负数;只有当监考严格概率越大时老师的收益才会增加;从这个角度上说,考试作弊的概率确定,老师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影响或者为了增加自身的收益,必须严格监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加大考试的监考力度和降低学生作弊概率二者必须双管齐下,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决策结果。基于以上分析和讨论,下面将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一些对策。

3.2.4对策分析

3.2.4.1降低考试作弊概率

3.2.4.1.1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

现代学生作弊人数增多、形式多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另一原因是几十年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副作用,虽然已经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上日程,但考试的重压仍然没有缓解,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和不良个性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学生的考试诚信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在考试前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并言明若出现不诚信情况则一切后果由学生自行负责。

3.2.4.1.2对学生的处罚不要“雷声大雨点小”

对学生的处罚要说到做到,很多学生宁愿作弊被抓住也要冒险,其原因之一是目前有的学校怕自己的学生出了社会在档案上留下污点,会影响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所有往往对作弊的学生网开一面,这样就助长了学生作弊的势头。

3.2.4.1.3建立考生诚信档案信息系统

诚信档案信息系统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学籍信息管理、学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管理、学习成绩管理、信用记录管理等。大学期间,大学生在信用档案中的信用记录与素质考核和评奖评优系统紧密相连,例如,学生一旦在信用档案中有不良的信用记录(比如考试作弊),就会得不到学校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已取得的优惠和奖励也将取消。大学生毕业后,其个人信用档案也将与其他档案一起寄往用人单位。这样,学生的个人信用记录也就时时在其期考试作弊博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作弊的概率。

3.2.4.2加大监考力度

3.2.4.2.1注重教师的诚信作风。

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明白考试的成绩仍旧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严守诚信,不过于夸大考试成绩,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标杆来划分学生的等级,这样做只会让学生对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失去信心。

3.2.4.2.2严格考场管理制度。无论开卷还是闭卷考试,监考教师一定要真正履行监考的职责,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考教师在发卷子之前一定要将考生的座位随机调动,防止课桌上有参考答案或团体作弊。同时每次公开考试必须要有督导老师巡考,若被巡考的老师抓住学生作弊二监考老师没发现,除了对学生加以应有的处罚外,对监考不严格的监考老师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可以加大老师对监考的力度。

4.结语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考试作弊问题进行了动机和心理因素分析,从考生作弊和老师监考两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博弈关系,通过分析发现要在这个博弈问题中实现“双赢”,必须从学生主观上降低作弊的动机和概率,从老师和学校层次上加大监管力度。据此本文提出了遏制学生作弊与加强老师发现作弊的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两方面的努力可以大大减少目前大学生作弊严重的现象,从而建立起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局面。

参考文献:

[1]罗萌.考试作弊的博弈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9):84-86.

[2]刘郁.从诚信角度透视考试作弊现象[J].教学与管理,2008,4:62-63.

[3]秦必瑜.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58-159.

[4]刘健,江文,张敏强,黎煜新.大学生考试作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7:158-159.

[5]刘硕.防治考试作弊的博弈分析[J].科技文汇,2010,7:35-36.

[6]胡运权等.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321-351.

[7]刘媛华,周健勇等.高校考试中作弊与监管的博弈[J].统计与决策,2006.9:154.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校级特色专业学科基金资助(基金项目编号:700178)。

推荐访问: 考试作弊 大学生 博弈论 分析 反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