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营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问答知识手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2021-10-31 16:09:01 | 浏览次数:

消防救援队**区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问答知识手册 (消防救援局后勤处) 目 录 一、基本常识 1、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哪里来的? 2、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3、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 4、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6、什么是接触传播? 7、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8、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消毒剂有哪些? 二、营区人员管控 1、营区是否需要限制人员进出? 2、训练如何调整有效? 3、门岗卫兵如何防护? 4、营区内人员如何防护? 5、外出人员如何防护? 6、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7、垃圾需要分类处理? 8、需要医学隔离观察的人员包括哪些人? 9、医学隔离观察的方法是什么? 10、探亲休假人员注意事项。

三、营区预防性消毒 1、什么是预防性消毒? 2、什么情况下营区需要开展预防性消毒? 3、预防性消毒多长时间实施一次? 4、营区内需要空气消毒的区域主要有哪些? 5、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消毒剂有哪些? 6、需要进行表面消毒的场所有哪些? 7、实施消毒的人员包括哪些? 8、常用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的药品有哪些? 9、用于化学消毒的器械有哪些? 10、实施消毒的人员应进行怎样的个人防护? 11、预防性消毒的程序是什么? 12、发现疑似病人后消毒的程序是什么? 13、室内空气消毒如何进行? 14、公共区域的表面消毒如何进行? 15、容易污染的生活和工作物品表面消毒如何进行? 16、对于病人污染的物品如何进行消毒? 17、参加会议如何做? 18、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19、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四、就医事项 1、何时就医? 2、就医时注意事项。

一、基本常识 一、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哪里来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于2019年12月首次在武汉发现,病毒很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二、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三、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染。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四、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个人要减少与他人近距离(2米)接触,做好个人方护;
集体要减少人群聚集,对高危人员进行隔离,对疑染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

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六、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七、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是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八、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消毒剂有哪些?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 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营区人员管控 一、营区是否需要限制人员进出? (1)建议所有营区人员必须每天测量体温,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营区。

(2)建议全体人员(除必须外出的人员外)尽量在营区内活动,严格请、销假制度;

(3)外来人员不得进入营区;

(4)营区门岗处,设置体温测试岗;

(5)进、出营区的人员须测量体温,正常者(体温小于37.3℃)方可通行。

二、训练如何调整有效? 适时调整消防员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淋雨和低温等因素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减少或临时取消人员集中的集体活动。

三、门岗卫兵如何防护? 佩戴医学防护口罩值岗;
接待外来人员时,务必保持2米以上距离。

四、营区内人员如何防护? 营区内官兵,视情佩戴口罩。

在疫情解除之前,务必做好以下几点:
(1)每天开窗通风20~30分钟,早晚各一次;

(2)每天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使用清水搓洗20秒以上;

(3)保持宿舍、办公场所和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的整洁和清洁;

(4)生活物品不得混用;

(5)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者手捂住口鼻,如果使用双手捂住口鼻,需要立即洗手;

(6)人员之间保持距离;

(7)随身携带湿纸巾、餐巾纸,有条件者可携带75%酒精棉球;

(8)集体宿舍的床铺分开放置,相邻人员的头部位置错开;

(9)每天监测体温,如有低热(不超过38℃)、轻度乏力、咳嗽等疑似症状时,立即进行隔离观察;
如有高热、呼吸困难时,必须立即送至指定医院治疗;

(10)营区内需划定独立区域作为隔离观察区,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11)对公共区域的空气、表面和物品定期或随时消毒。

五、外出人员如何防护? (1)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至少每4小时更换一次;

(2)远离疫情高发区,尽量不去人流密集场所,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不得采购和食用来源不明的畜禽;

(4)不得自行宰杀和食用活畜禽;

(5)返回营区后立即洗手、更换外衣,对换下的外衣及时进行日晒和清洗。

六、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1)增加维生素含量较高、易于消化的蔬菜水果;
不吃生鲜和凉拌菜;

(2)实施分餐制,专人专用餐具;

(3)每天对餐具进行消毒;

(4)就餐时避免拥挤,建议分时段供餐,排队人员相距1米以上。

(5)对于上营区补给的物资,需要在进入营区前对外包装进行消毒;

七、垃圾需要分类处理? (1)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

(2)所有垃圾须放入带盖的垃圾桶,厨余垃圾需要做到日产日清;

(3)在疫情发生期间,必须设置专门收集一次性口罩直接接触口鼻的消毒湿巾和纸巾等的污染垃圾袋,做好标识,务必做到及时回收,专人收集送到医疗区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八、需要医学隔离观察的人员包括哪些人? (1)近期从外地归队的所有人员,尤其是14日以内到过武汉,包括在武汉火车站、机场等地停留过的人员;

(2)与患者或疑似感染者有过近距离接触,并且未进行有效防护的人员;

(3)有疑似症状的人员,如低热(不超过38℃)、乏力、咳嗽、呼吸不畅、腹泻等。

九、医学隔离观察的方法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医学隔离观察时间是14天。

(1)营区内需要设置一处独立的场所作为医学隔离观察区,被观察人员需要单间住宿,指定专门人员派送食品和水及其他生活用品,并收集垃圾;

(2)每天被隔离人员起床后由专人(做好防护措施)对该区域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每天对被观察人员测量体温、观察症状,如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送至指定的医院。

十、探亲休假人员注意事项 (1)营区是相对封闭的环境,而探亲休假人员管控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人员排查。

(2)凡是1月12日以后在湖北境内休假、公差的外总队人员,一律不准返回驻地,要按照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要求落实相关措施,具体归建时间另行通知;

(3)凡是在1月12日以后接触过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的,一律按照卫生防疫要求就地落实隔离、筛查等措施,确认未感染后,再行归建;

(4)凡是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的人员,必须前往当地指定医院进行检测,根据医嘱落实相关措施,非感染人员也须在症状消失后再行归建;

(4)建议对上述所有从外地返回的人员进行医学隔离观察14天后,再视情况确定是否可返回工作;

(5)其他的管控措施可参照上述。

三、营区预防性消毒 一、什么是预防性消毒? (1)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消毒可以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

(2)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明显的传染源,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3)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病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二、什么情况下营区需要开展预防性消毒? 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开展预防性消毒:
(1)疫情期消防救援队伍;

(2)在大面积疫情发生时;

(3)人员流动较大的时期(如春节假期)。

(4)目前的形势是消防救援队伍所有营区,全部要开展预防性消毒。

三、预防性消毒多长时间实施一次? (1)建议每天消毒一次的区域:营区内人员流动,或者活动密集的区域;
空间狭小闭塞、有人值守的战位;
重要场所的地面和墙面等;
容易被污染的区域的周围表面。

(2)建议随时消毒的物品:容易受到污染的生活和工作物品的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消毒频率不易过高,消毒液的配制需要参照说明书,消毒作业要规范。以免造成过度防控、人员受伤和环境污染。

四、营区内需要空气消毒的区域主要有哪些? (1)营区内人员流动,或者活动密集的区域,如会议室、宿舍、娱乐室、楼梯、走廊和电梯间等;

(2)营区内的办公室、宿舍、营门警卫室、餐厅和食堂操作间等。

五、需要进行表面消毒的场所有哪些? (1)重要场所的地面和墙面等;

(2)容易被污染的公共区域,如:厕所、垃圾暂存处、下水道口、生活污水排放口等周围表面;

(3)容易污染的生活和工作的物品表面,如:空调表面、冰箱表面、门把手、餐厅和会议室的桌椅、电脑键盘、电话、电视或空调遥控器、各种武器和仪器的操作面板等。

六、实施消毒的人员包括哪些? 预防性消毒,应由分管领导组织管理、后勤保障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由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对上述部门人员进行消毒方案的培训、技术支持和督导。疫源地消毒应由专卫生防疫业人员实施。

七、常用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和化学消毒的药品有哪些?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蒸煮法(用于衣物、器具的消毒),紫外线法(如太阳直射、紫外灯法等)等;

(2)化学消毒法:是指使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常用的消毒药品有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溴海因,含氯消毒剂(如消毒泡腾片、84消毒液等)、碘伏、75%酒精等。预防性消毒首选含氯消毒剂、碘伏和75%酒精。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消毒药品的使用一定要参照说明书进行配制,包括规定的浓度、配置时的注意事等。

八、用于化学消毒的器械有哪些? (1)常用的消毒器械有:手压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有条件的单位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和卫生防疫车等。

(2)各单位可根据实际配发的喷雾器选择使用,或者临时购置。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过杀虫剂的喷雾器要彻底清洗干净后,才能用于消毒作业。

九、实施消毒的人员应进行怎样的个人防护? 在实施消毒时,工作人员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预防性消毒工作开展前,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隔离防护服、胶鞋,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消毒工作完成后,对消毒人员穿着的隔离防护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对所用消毒工具的表面(包括电线)采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十、预防性消毒的程序是什么? 卫生防疫人员需要制定因地制宜的消毒方案,明确实施的具体人员和方法,并做好记录。

(1)消毒前,检查所需的消毒用具、消毒药品和防护用品;

(2)实施消毒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

(3)根据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器具和方法,测量消毒面积,配置消毒药物,提前备好刻度量杯(筒);

(4)消毒实施完成后,脱下个人防护用品,带回处理;

(5)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十一、发现疑似病人后消毒的程序是什么? 营区若发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在预防性消毒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采用先消毒再清洗的方法处置。对无法消毒处理的污染严重的物品,在征得病人或其家属同意后,可采取焚烧处理。

十二、室内空气消毒如何进行? 首选以下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关闭拟进行消毒场所的门窗,采用150~25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空间喷洒,应用气溶胶或超低容量喷雾器,或者手压式喷雾器、电动喷雾器。例如,采用消毒泡腾片(250mg/片)和16L喷雾器时,在喷雾器中加入16L水,再放入10~16片泡腾片,摇匀,待泡腾片融化完全,即可进行空气消毒。实施喷雾消毒操作时,必须从外向内喷雾,人在雾中走,1小时后即可打开门窗通风。也可使用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将拟进行消毒的场所密闭后,应用2%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mL的量配置消毒液,应用气溶胶或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消毒,操作与喷洒含氯消毒剂一致。

注意:采用其他类型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要求配制消毒剂。

十三、公共区域的表面消毒如何进行? (1)对重要场所的地面和墙面、容易污染的区域周围,以及走廊、楼梯和电梯内的表面进行喷雾消毒即可。表面喷雾消毒首选有效氯为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

(2)对墙面消毒时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对各种墙面的喷洒剂量不宜超过其吸液量(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和石灰墙吸液量为100mL/m2)。对地面消毒时,喷药量为200~300mL/m2,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十四、容易污染的生活和工作物品表面消毒如何进行? (1)生活和工作的物品表面消毒,可用擦拭法进行消毒。

(2)含氯消毒剂擦拭:戴手套后,用干净的抹布浸湿消毒液,擦拭拟消毒的物品表面,作用30~6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消毒剂残留(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3)75%酒精擦拭:电脑键盘、各种电子仪器和武器操作面板等,可以采用75%酒精棉球或纱布擦拭消毒。注意上述物品不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4)紫外线照射消毒:对于不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物品,也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紫外灯管与被消毒物品的距离不超过2米,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消毒时禁止人员进入,应避免对人直接照射。

十五、对于病人污染的物品如何进行消毒? 病人用过的餐(饮)具、污染的衣物可进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浸泡消毒时,必须使消毒液浸透被消毒的物品,使用0、5%过氧乙酸溶液(专业人员操作),或者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6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十六、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十七、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十八、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四、就医事项 一、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
(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
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二、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本手册结合消防救援队伍实际情况,参考军队及卫生疾控部门公布的最新信息整理。仅供各单位内部参考使用。)

推荐访问: 肺炎 营区 疫情 防控 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