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心得体会

2021-10-27 11:06:15 | 浏览次数:

学习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决定心得体会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洽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 件。《决定》基于对中国建设、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客观分析,也体 现了对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敏锐判断。中国所要解决 的问题不仅具有中国特色,也带有明显的全球性。应该将中国的国 家治理现代化置于全球化这个宏观历史背景下进行理解。

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得协调国家与国内社会、国际社会的关 系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面对各种新老问题,已经成型的 国家权力使用模式,运用驾轻就熟的政策手段都失去了原来的效 力,甚至陷入危机。如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成为各 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因此,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沿着对内和对外双轨进行的。

我们要从协调国家与国内社会、国际社会双重关系的角度出发,来 思考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方向以及着力的重点。在 许多情况下,只有通过改进国际乃至全球治理,才能将国内与国际 两种治理资源有效地调动和整合起来,并为国内治理问题的解决创 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凸显了国家变革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家的作用从两个方面凸显出来:一是国 家在公共问题解决中的不可缺性。尽管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具有跨 国特征的主体,比如资本、各类跨国组织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 是要有效地解决全球化产生的诸多新的公共问题,依然不能离开主 权国家,因为国家代表的公共权力往往是各种裁决、决定的合法性 确认者、最后执行者,也是领土范围内大部分没有跨国流动能力人 口的保障者,还是大型跨国资本遇到市场无法解决问题时的求助对 象。因此,我们看到,各国政府在减少管制、下放权力、给资本更 大的自由、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更多空间的同时,也在承担起更 多新的职能,各国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国家在全球交往中的整体性更加突出。国家在复杂而多样 的全球交往关系中,主体意识随着与其他主体交往的扩大和深化得 以确立和加强。对多样化主体的了解,开阔了各个国家的视野,增 加了比较的参照系,有助于各个国家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全球化进 程中的地位和能力。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交往,各个国家也会主 动或者被迫地将本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本国与其他国家、 国际组织的关系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相应地协调国内关系,推动 内部整合。这种整合主要表现为各国都更加重视协调国家与社会关 系,平衡国内不同区域、不同利益间关系以及建设整体性政府等工 作,以将内部关系理顺、矛盾减少,形成一致对外的合力,提高整 个国家在全球体系中的行动能力。

国家的功能也随着其全球化水平的提升不断调整和充实,努力 调整其对内和对外的功能。对内,面对更加多元化的国内社会,国 家的秩序维护功能和基本保障功能都在强化。国家基本保障功能的 强化是国家面对资本跨国流动的本能性反应。因为相对于资本的流 动而言,国家政权以及国内大部分民众都是领土性的,国家要获得 合法性,必然为国内大部分民众提供基本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同 时,国内民众由于对外部世界了解的加深,会对国家提出更高的要 求。而各个国家为了留住和吸引资本,也会加强公共品和公共服 务,将宜居环境建设与投资环境改善结合在一起,以提髙本国的投 资吸引力。

对外,面向国际社会,国家功能向构建竞争优势和倡导本国价 值拓展。在外部,国家权力的运用面临着其他国际主体的全方位竞 争,国际因素在国家合法性构建中的影响更加明显。这使得国家更 加重视国际竞争功能的发挥,以全面动员竞争资源。许多国家不再 简单地依靠自然禀赋,而是根据自身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以及自 己的条件,进行战略性选择,积极构建竞争优势,来改变本国在国 际分工中的地位,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新的增长机会。采取这种战 略性行动的国家被称为“竞争性国家”,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增长, 有目的地“创造、重构或者加强自己的领土、人口、社会环境、制 度以及经济组织的竞争优势”。

在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国家的竞争功能也突破了经济和科技 领域,向社会文化领域以及制度体系层次拓展,使国家的功能又增 加了价值倡导的维度。之所以如此,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在国际 社会中,美国以及西方所代表的制度、价值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质 疑,加快了国际社会中价值理念的多元化;二是各国对于国际制 度、国际规则的建设,国家间关系的调整等都有自己的设想,希望 将自己的理念、利益等投射其中,以更好地实现本国利益与国际社 会发展的结合。各国政府都主动在国际社会中扩大本国制度、文化 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增强自己国际行为的可接受性,争取国际话 语权。

全球化对国家治理的改进提出了要求 尽管国家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进程中以新的方式体现出来,但是 国家只是更加复杂的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中的主体之一。面对国内 外多元而相互联系的关系,复杂多样甚至跨越国界的问题,单单依 靠国家掌握的资源是无法协调和解决的,必须将已经多元化的国 内、国际主体有效地动员起来,突破国家为中心的单一模式,形成 多元参与的解决问题新模式。强调多元合作的治理理念由此发展起 来,逐渐成为各国调整国家职能,实现国家变革的方向。如果说 系列现代制度的建立是国家的第一次现代化的话,那么在全球化背 景下国家从统治向治理的转变则可以视为第二次现代化。

治理作为一种理念被不同领域所接收,虽然各自表述的方式和 强调的重点不同,但是在对治理的基本认识上是一致的,即治理是 多主体参与的、共同解决公共问题的过程。国家职能向治理方向的 转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整个国家的体制结构、机构设置、人 员能力等,必然会遇到诸多的新挑战。而如何处理国内治理与国际 或全球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无疑是其中最新的一种。这种挑战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是国家行动的自主性有了更复杂的约束条件。国内治理与国 际或全球治理的互动导致了国内问题的国际化,国际问题的国内 化,大大增强了问题的复杂性,这使得国家难以单独作出决定,或 者只依靠强制性手段来加以应对解决,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以达成更广泛的共识,获得更大的支持。这使得国家要不断丰富治 理方式和手段,提高平衡利益和协调关系的能力。

二是国家合法性来源的国际化。由于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范围 扩大,程度加深,国际社会的承认也成为国家合法性的来源。这不 仅体现在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行为被接受程度,也反映在国内社会对 本国政府国际形象的关切。显然,一个国际形象差的国家,也会受 到国内民众的批评甚至反对。而一个国家对于国际事务的过度介 入,超过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以及社会公众的期待,也同样会削弱 国内民众的支持。

三是治理资源的整合。治理重要性的凸显,是为了应对全球化 条件下更为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但是治理资源是分散在多个主体中 间的,这就会涉及资源的整合问题。虽然在国内治理中,国家依然 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但是由于复杂问题中责任分担难以明 确,各主体之间信任不足等原因,真正的有效治理达成需要更多的 配套制度。而在国际或者全球层面上,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更是远 远没有建立,现有的国际组织和机制的权威性不足,各主体之间在 责任分配上的巨大分歧等,都直接限制着相关问题治理的效果。

增强中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全球向度 从广义上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因此,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 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通过发展市场经济,转变 政府职能,培育社会的发展等新举措,国家与国内社会的关系进行着 重塑;而通过对外开放,加入WTO,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国家与国际 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这两个关系的转变几乎是同步进行、 相互促进的,也使中国的国家改革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治理的方向,并 随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改变,逐渐形成了国内治理改革与国际乃至全 球治理改革紧密联系、互动复杂的局面。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 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 命运联系起来。因此要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 审视中国和世界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十八届三中 全会提出要“以开放促改革”这个重要命题,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 制的过程中,将全球化带来的变化转变为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动力。

因此,只有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置于中国与 世界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个背景下,才能全面理解这种现代化的时 代新含义。中国既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 发展中国家,这两种身份也说明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复杂关系,这 是塑造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显然,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不单 单是物质层面的,更是制度与人的意义上;不是简单的模仿学习,还 是创造性建构;不是封闭孤立条件下的现代化,而是积极参与全球化 进程中的现代化;不是只关注国内治理问题的现代化,而是具有国内 和国际两个面向的现代化。

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时代背景,也 是构建国家与国内社会,国家与国际社会新型关系过程中的内在要素, 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全球化带来的国家治理新问题。

首先,由于全球化力量的介入,国内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市场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多元化,而包括人口、物资、资金、信息等 在内的各类资源的跨国,乃至全球流动,又为多元化的社会增添了国 际化因素,使得一些社会群体比其他群体更能把握住全球化产生的新 优势,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这些具有跨国界流动,或者动员资 源能力的群体,相应地就会更容易摆脱受领土边界限制的国家权力的 管制。这样,全球化在加速收入差距拉大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内部 的平衡关系,超出了国家权力的干预能力。

其次,国内问题的国际化,限制了国家权力的自主行使。国内问 题的国际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问题产生了国际影响,多发生在 国家处理国内社会关系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甚至批评;另 种是问题涉及周边乃至更多的国家,多表现为意外事件,灾难或者资 源的分配。原有问题一旦国际化,就增加了解决的复杂性,也会超出 了国家主权独立行使的范围。而如果处理不得当,也会影响到国家在 国内外的形象。

再次,跨国问题、全球问题的不断增多以及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承 担更多国际责任要求的增强,正在改变着国内责任与国际责任之间的 均衡关系。尽管中国一直强调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但是中 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实力和影响的提升,使得中国也是许多跨国问 题、全球问题的涉及者,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对象。这是一个不断突 出的现实。因此,国家必然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承担责任,就意 味着把更大比例的国家财富用于国际社会,这反过来会影响到国内利 益分配,并引起在国际问题优先性上国家与国内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

这样,在承担国际责任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国内与国际两个层次的两 类矛盾,国际问题也实现了国内化。在国内,矛盾的焦点是是否应该 承担责任,在国际上,则是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

第四,国家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偏离,对于国家在治理过程中的角 色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依靠丰富的统治资源和文化传 统,一直充当着社会认知的塑造者和引导者,既保证了国家的决策和 政策能够在社会公众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大大减少了执行的成本, 也提升了国家与社会在国际事务中判断与行动的一致性。但是随着市 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联系的扩大深化,社会正在形成更为独立而多元 的认知,一些社会群体也在一些问题上成为议程的设定者,在某些领 域中成为新理念的创造者,这大大限制了国家的主导地位。无疑,市 场和开放是消解国家中心地位的巨大力量。在这些变化的影响下,国 家与社会在许多问题上的判断和认知都出现分歧,甚至一些长期形成 的共识、标准也被打破。随着代际的更替,新生代群体会更倾向于从 水平比较,而非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待国家行为。面对经常提出疑问 的社会群体,国家必须说服多于强制,协调多于命令,以自我改变来 适应社会的变化。

更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关键是在客观分析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 发展变化情况的前提下,科学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功 能的面向,对内即与国内社会合作,国家基本功能是维持秩序、提供 保障、培育社会和与社会合作,全球向度下的变革,则是民主、法治 协商;对外即与国际社会合作,国家基本功能是构建竞争优势、倡导 本国价值、承担国际责任,全球向度下的变革,则是和平、发展、合 作 要增强中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全球向度。首先,要在观念上承认国 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变化的客观性,逐步改变国家主导一切、包揽一切 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推动政 府、执政党的现代化,更是实现社会以及每个个体的现代化,这样才 能为国家洽理的有效持续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按照民主法 治协商的精神推动国家制度的现代化。国家依然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 首要主体,也是各类治理问题的主要解决者。既要将这些现代政治精 神贯彻到各项制度的实际运行之中,也要根据这些精神来改造和完善 各项制度,从而使国家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有效整合经济社会发展 产生的新的力量、新的因素,形成国家与社会的新型合作关系。再次, 要增强国家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的紧密互动,是 国家治理所处的基本环境,面对的基本关系,这种互动带来了开放的 国内社会和拓展的国际社会,导致了国内、国际问题的相互转化。因 此,国家治理体系既要为应对这些问题动员国内国际各种资源,也要 认真对待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不断出现的非传统责任。最后,要提 高国家治理的能力。观念的变化最终要体现为能力的提高。国家治理 的能力不单单是国家的能力,而是所有治理主体的共同能力。因此, 不仅要提高国家的能力,还要注重其他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更要重 视如何使各个有能力的主体形成最大的合力。这就需要建构国家与其 他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使它们彼此间既能相互信任,也能相互补充, 共同提升。

推荐访问: 治理 心得体会 全会 现代化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