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学校2018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3篇 设计一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21-10-24 12:31:05 | 浏览次数:

**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   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通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2.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对学习和生活,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1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2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5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2.6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每学年开学初至9月底)   1.1成立组织机构,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园网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   1.3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5月)   2.1以教务处、德育处、班团队组织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2以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2.3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机构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控;   2.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总结;   2.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参观学习和培训活动;   2.6及时收集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

  3.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月)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习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5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必须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平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平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六、教学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1.1.1从下一学期开始,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习,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将记录备案。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市级公开课计分(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习)。

  1.1.2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评中以同级论文获奖计分,第二指导教师减半计分;对指导多个学生课题获奖的教师,可累计得分。学校每学年将在每个年级中取3~5名分值较高教师给予表扬、奖励。

  1.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计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学生评价:
  2.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

**镇学校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原则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和反映每一所学校及所在社区的特色,要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因此,它最能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发现,创设课题,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学校的特色。

老师们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点滴做法,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向各位领导和老师做如下汇报。

一、主题资源 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确立主题前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明确课程的性质: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立的主题要考虑可行性,价值性,探究性,在生活的周围观察,在校园里、教学楼里、教室里、宿舍里、餐厅里等寻求活动主题。要形成学生喜欢探究的、发生在他们生活周围的、有意义的各种主题,老师的指导作用也必不可少。如:
案例一:走进教室(宿舍) 我们学校在每个教室外墙设置了班级学生作品展示栏,要求每个班级对每个学生的各类作品定期展示,并进行版面设计处理,学校对班级和宿舍墙面文化,空间布置都有规范要求,并根据检查情况每周评选“样板教室、宿舍”,每月评选“文明教室、宿舍”学期末评选“先进班集体、宿舍”,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了“我的教室我做主”的活动主题,在活动中通过制定计划、分组、分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布置各种墙面栏目、收集作品、定期更换、对教室里物品摆放并进行过程管理。在方案的形成中学生上网收集教室布置图片,形成初步方案后 征求意见,最后定稿,在布置过程中向美术老师求教,学习设计技巧和美化方法,管理小组自拟检查表格,形成工作小组,定期公示结果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设计的技能,学会了科学管理,学会了艺术字的制作方法等等,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需要展示栏图片) 案例二:走进校园 我校校园内为3——6年级每个班级设置了一块“劳动实践基地”,目的让无法更多的走进大自然的私立学校的学生及时了解农作物生长状况,由专门的校工种植各种农作物,由各个班级参与田间管理,学生对农作物产生了兴趣,提出了《如何获得绿色农产品》的劳动实践为主的主题活动,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分组对土壤改善,植物追肥,生物方法灭虫,科学灌溉,花期授粉等做了详细研究,并分组进行田间管理,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做了详细记录,定期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展示阶段成果,还邀请校工参加集体交流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课题使学生了解农业相关技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案例三:走进餐厅 餐厅是学生每日三餐就餐的地方,在品尝可口饭菜的同时,发现每天都有大量的剩余饭菜被倒进餐厅每口的超级大的泔水桶,然后由专门人员运出校外,在感到浪费的同时产生了如何减少剩余饭菜的想法,于是提出《让泔水桶变小》的课题。形成方案后,合理分组进行访问调查,有的现场观察,有的调查膳食科长,有的群众性调查,有的走访餐厅工作人员,形成大量的一手资料,并集体分析原因,发现浪费严重的原因有:周日下午就餐人员不易确定;
平时学生挑食现象大量存在;
周三家长看望学生时带学生外出就餐的情况较多。于是学生制订了有效减少剩余饭菜的方案,并分头实施,如向全校学生发起“科学饮食,节约粮食”的倡议;
向膳食科长提出根据不同时段合理化安排饭菜的建议;
向学校领导提出不允许随意外出就餐的建议。活动的开展中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自主研究,分析,并通过调查,写倡议稿、建议稿等经过此项活动,确实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校餐厅浪费的现状,在开展活动中提高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自发的提高了环保意识,情感价值观得到培养。同时得到学校上下赞誉和认可。

每所学校里都有自己独特的可以开发形成主题活动的资源,需要指导老师在平时对学生问题意识进行培养和训练, 下面我举几个具有共性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根据学生的姓氏自然分组进行《我们姓氏的秘密》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

根据各学科的需要,进行《我们的学具我制作》的以动手实践为主的主题活动。

根据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家乡农作物知多少》《家乡风俗人情的调查》《访问家乡名人》等社会实践主题活动。

依托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进行《设计班徽》《设计校徽》等主题活动。

二、校内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 新课标中指出:“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我校年轻教师居多,一线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均为近几年毕业的大学专科或本科生,学校的教师人力资源是相对比较丰富的,教师队伍中有大批具有潜力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特长、生活态度等等,都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的潜能,组织全员培训,让全校教师都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热情;
从管理上规定所有教师都有承担学生小组“指导教师”的义务;
由学校选拔部分教师组建“教师指导小组”,由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来选择自己小组的指导教师。

三、家庭资源 在学校之外,学生的另外一个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家庭尤其是家长资源的开发是比较重要的。由于我校是一所私立性质的学校,家庭资源的开发受到局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经常用信件或其他方式与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学生活动的情况,促使家长配合学生开展活动。同时采取请家长进校园的方式来弥补学生无法每天回家的局限,有效的对家长资源很好的利用,时常根据学生的活动主题邀请有一定专长的家长举行讲座和指导。如在进行《让泔水桶变小》的课题活动中发现学生不会做调查访问工作、在采访时不知道如何提问、不知道如何写好调查记录等问题后,老师就请了一位做记者的家长给学生作了这方面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了困难。再如,在进行 《如何获得绿色农产品》的主题活动时,学生对人工授粉的实地操作无从下手,老师便请来当果农的家长对授粉的方法进行手把手传授,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学生自身资源的巧处理 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他们的能力有差异,他们的爱好有差异,他们各有特长,对我校学生的特长,我有必要在此说一下,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教育,发展学生的潜在特长,真正让每个孩子绽放生命的精彩,实现人文化教育,我校利用每天下午一节课开设创新活动课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算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了合唱、舞蹈、国画、线描、剪纸、基础造型、手工折纸、篮球、乒乓球、跆拳道、硬笔书法、信息技术、快乐英语、奥数、科技创新与制作、口语交际、文学欣赏与写作等20多个门类的三十多个创新课程班。这一节课,全校打破原来的班级建制,全校一千多名学生实行“走学”制,分别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到自己的创新活动地点去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自主性质:“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结合课程性质,我们采取根据不同主题活动,“自由结合的形式”进行活动分组。例如在进行《让泔水桶变小》的课题时,需要做的工作有:采访、调查、写采访录、写调查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幻灯片、写倡议书、制作宣传图片等。鉴于以上,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组任务的性质,指导形成各个合作小组。如,将平时参加口语交际学习的同学划入需要采访任务的小组;
将学习写作的同学划入写调查报告的、写倡议书等任务的小组;
将学习电脑制作的同学分别划如各组,将学习奥数的同学划入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的小组等等,这样更有利于各小组顺利的开展工作,有利于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体现课标中提出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有一种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研究性学习课程绝不以所谓“优等生”为尺度,也不试图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常模,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 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课时安排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将课时集中时有很大难度,执教教师调课会经常有调不开课的现象,无奈之下,只能将就改变原有方案,分散进行。这样要求学校在课程表安排上要考虑到综合实践课程的特殊性,做科学统筹安排。

其二,某些活动开展中的物质及资金筹备的问题。

如准备开展《汉化石像的探谜》非常有意义的主题活动中,由于考虑实地考察汉化石像馆门票费用的来源问题,会使得活动搁浅或采用图片介绍或由家长带领考察的形式进行,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活动的意义;
再如开展《我的教室我做主》课题活动中需要如及时帖、素描纸等装饰材料,活动中为了筹集,费劲周折,最后只能七拼八凑,使得活动效果大大折扣。看来,要想使活动能顺利开展还需要学校给予物质和资金的大力协助。

其三,学生安全方面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肯定不乏学生集体外出考察、参观的环节,这就出现了学生安全的问题,就目前教育大环境看,为了安全期间,多数老师都会因此尽量不涉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活动领域,这样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有所削减。

在此建议,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会、学校、家庭及上级主管部门要给予理解,帮助,要做好协调,给予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更多的关心支持,这样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设计 主题--我的教室我做主 本课题活动适用于小学高年级段开展的以劳动实践为主的,同时附以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活动操作性强,活动意义明显的优势,同时具有历时太长的缺点。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教室的布置情况会直接影响人的心情,当处在一间“室徒四壁”的教室,会感到索然无味,心境如水,很难激情荡漾;
当处在满墙标语,宣传画林立的教室内,会不自主的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压抑,一种桎梏,一种束缚;
当处在童趣盎然,井然有序,作品满目的教室,立刻会产生一种愉悦,一种舒畅,一种亲切,一种期待。

教室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交往的家园,是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如果用课程资源意识的眼光来看,我们应该关注教室更广泛的教育意义,关注教室里的欢乐与忧伤,关注教室里的成长和发展,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教学的无限性。教室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如教室文化、教室人际关系等,它们以一种隐藏的方式对学生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室承载着甚至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室的布置,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科学、合理、美观地布置教室,需要学生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需要学生去管理,去收集,去创造,这一切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 ,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中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相关要求。为此引导学生提出“我的教室我做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特点及美术学科相关学科技能,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分别积极参与到各自各项活动中去,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切实提高学生创造,动手,审美,管理等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美化教室的活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让学生深刻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教室自己管”的责任意识。

2、经历教室布置全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教室文化的设置内容,提高设计、制作、统筹安排的水平。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4、 通过布置展示栏、评价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欣赏其它同学作品中,得到学习与刺激。

5、展示各科教学资料,创造信息环境;

设计优美环境与空间,发挥境教功能。

四、活动中的相关材料 1.收集各种教室环境布置的图片。

2、各类表格的初步预设。

2.准备各种进行教室环境布置的相关用品,如即时贴、剪刀、吹塑纸、黏胶等。

3.学生的各类作品、评价材料等栏目填充物品。

五、活动方案  主题名称:我的教室我做主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活动地点:教室内 活动方式: 讨论:确立整体布置方案,合理进行分工,小组拟定计划。

动手操作:自作各自栏目标题,绘制栏目内容。

问卷调查:用征求意见的形式设计问卷调查。

收集整理:向全班同学征集各式各类栏目填充物品。

网络:通过网络取得有关资料。

活动时间:
课堂时间结合课余时间 活动计划:
六、活动过程及教师指导策略 指导重点:对栏目内容的设置及排版、相关艺术字的制作等。可以征得美术教师的技术支持和顾问。

指导难点:如何对各自的栏目进行解说,形成文字材料。

(一)活动准备阶段(确定课题、明确任务) 1、初步设计活动实施方案。

2、召集班委参与整班的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指导老师。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

3、学校的实践活动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教室我做主“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4、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活动信心。

5、提出注意事项:
①各种张贴或悬挂物,不仅要求端正,牢固结实,稳妥安全,也要注意高矮适中,即底边与一般学生的视平线等高(指站立着)。

②布置教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整体设计,独立提出设计方案,进行讨论、评比,选定最佳方案,予以实施。各项具体布置任务,也尽量发动更多的同学去承担,特别要注意发挥同学的兴趣、特长。教室布置如需进行大的调整,甚至“更新换代”,一定要经过小组全班同学讨论,要体现集体的意志,布置教室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过程。

③张贴、陈列物应主要摆在教室的后方和侧方(如“学习园地”、“竞赛图表”、等等)正面墙壁,黑板四周,切勿张贴、陈列一些太显眼的东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6、根据布置内容分类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① 教学内容的布置:各科图式教具、各组的教学成果报告、美劳作品、作文、自我演示文稿、晨光故事、诗词欣赏、名画欣赏、乡土教材、静思语等。

② 生活教育的布置:公告栏、班级活动照片、家庭生活剪影、班级信箱、荣誉榜、奖励栏、评价栏、班级常规、辅导活动、生活集锦、精神标语等。

③ 各类学习角布置:参考学童年级、教室空间、教师兴趣与家长提供的资源,选择布置「游戏角」、「音乐角」、「阅读角」、「茶艺角」、「奕棋角」、「立体作品展示角」、「数学角」「益智角」「作业角」、「书法角」、「计算机角」、「劳作角」等。

④ 教室空间的布置:各类簿册、课桌椅的空间摆设、壁柜摆设、学生置物柜摆设、教具教材摆设、资源回收筒摆设、扫具摆设等。

6、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活动任务小组,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任务安排,合理分工。

7、各组根据本组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方法、成果展示。

(二)开展活动,进行教室环境布置 1、根据各组承担的任务以及小组内分工,确定文字、图片等内容,收集制作材料。

2、进行栏目排版设计并着手分头制作。

3、帮助学生解决在布置教室中遇到的困难,恰当地给学生鼓励。

4、给学生提技术支持的途径和指导方法。

5、及时了解各组完成的情况,并提出修改和改进的意见。

6、经常性的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时刻提醒注意安全,随时提供“高空作业”服务。

(三)阶段性总结,提升 开展“我的栏目我做主”“我们的栏目制作过程”“请参观我们的成果”等位为题进行活动过程总结,要求学生采用现场演说,幻灯片展示等形式对各自小组承担的任务、制作过程、栏目的设置、内容的作用等做具体介绍。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整改方案。活动后上交汇报材料和改进方案。

(四)改进提高,充实内容 1、各小组根据各自布置得栏目,进行改进,教师跟踪指导;

2、相关需要作品等填充材料的小组,自行在班级内征集材料,指导教师要进行把关;

3、各小组要形成完整的栏目。

(五)活动延伸,体现价值 1、各小组对各自负责的板块进行精心维护,保证优美环境与空间,发挥境教功能。

2、需要经常更新的栏目,定期征集作品,更换张贴物,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欣赏其它同学作品中,得到学习与刺激。

(六)活动评价 在学期末对本项活动进行集体性总结评价,由小组推荐成员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对活动全过程进行汇报演说,全体学生参与投票评选,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管理奖”“最佳合作奖”“最佳版面设计奖”等,进行总结颁奖。

评价原则        1、以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技巧、小组合作的团结、成果展示的创新等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对小组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评价学生可以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七、活动总结 由学生完成总结,并上交。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主题--我的教室我做主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设计(1——2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提出活动主题。

2、确定教室布置内容。

3、根据布置内容确立任务小组、选组长。

4、拟订活动总体计划。

5、小组拟定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分工。

6、预设并尝试解决困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确定活动内容、确立任务小组、制定小组方案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良好的教室文化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室文化能为树立良好的班风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能通过活动促使学生把所学转为所用。

2、培养学生的团对意识,协作意识。

3、通过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重点:形成合理的活动计划。

四、教学难点:形成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五、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

提问:“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对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了解?和我们平时其它课程有何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的水平选择性的叙述,为课堂教学做铺垫:“其一,没有课本,活动中的所有内容有大家决定。其二,活动的时间不是全部在课堂上,采用课堂和课外结合的形式。其三,每个组甚至每个人均有不同的任务。其四,很多问题不是由老师提出,而是由大家提出,并自己寻求解决的途径。其五,活动结果的好与差,不再进行卷面测试,有大家投票评价

” (二)提出活动主题 教师直接揭示活动主题:“本来像刚才老师所说本次活动的主题应该有大家建议提出,但由于和大家接触时间有限,对大家感兴趣的、和大家熟悉的事情不太了解,所以本次活动主题暂时有老师提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教室我做主。” (三)主动探究,合理分工 1、揭示活动意义 教师提问:“当大家看到这个主题时,谁能猜想一下我们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能包括哪些活动内容?”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板书:美化、利用、管理。

教师陈述活动意义:是啊,我们在教室里生活的时间比在家里生活的时间要长出很多,良好的教室环境,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优雅的教室里,会让人心情舒畅,倍感温馨,精神振奋,充满激情。大家可以在布置环境和管理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自己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可以更好的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可以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成就,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交流和互助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学到课本中无法获取的知识,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2、活动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就利用下面的时间为我们本次活动作前期工作,大家商量一下,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板书:确定内容、分组并分配任务、制订计划、组内方案计划方案、提出困难。

(1) 确定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大家以往经验,我们思考一下,在我们教室里布置哪些内容比较合理?更有利于我们学习和需求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分类板书:教学内容的布置;
生活教育的布置;
各类学习角布置;

教室空间的布置。

教师出示参考材料:“刚才大家提到的大致包括教学内容的布置;
生活教育的布置;
各类学习角布置;
教室空间的布置等四部分,老师这几天也专门到网上查阅了相关内容,收集了一些,提供大家选择参考。(附件1) (2) 分组并分配任务 教师提问:“为了提高效率,更有利于合作,有利于充分展示每个同学的才能,我们本次活动有必要进行分组进行,大家谈谈想法如何进行分组?如何确定组内成员?如何确定组长?” 形成统一意见:根据布置内容分成四组,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自行选择小组,推荐确定小组组长。

教师组织分组,调整座区,并产生组长。

(3) 制订计划 教师出示活动计划,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要想保证本次活动能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可行性强的活动计划,老师提前按自己的想法草拟了一份计划,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修改,形成可行性计划。” 出示计划:(附件2) 全体学生讨论通过,形成可行性计划。

(4) 组内设计方案和组内计划 教师布置任务:“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各自小组分工,以及活动整体计划,希望组长能领导各自小组积极、创造性的开展活动。现在我们小组在开始活动!那你们现在首先应该做什么工作。大家商讨一下,过一会我要采访一下。” 小组讨论。

教师采访。(略) 教师提供借鉴内容。教师:“大家说的很对,我们每个小组首先应要确定布置哪些栏目,名称是什么?每个人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什么时间完成?等等。也就是说要确定小组内的方案和计划。老师知道大家现在最缺的可能就是经验,如果老师能带大家去参观一下布置好的教室,可能会引发大家的灵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去实地参观不太可能,但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有关的照片,大家愿意看吗?” 展示相关图片。

教师提出注意事项(附件3):
教师要求:“请大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并按照老师提出的注意事项,分组完成《小组活动方案计划表格》。”(附件4) 小组展示各方案计划,并讨论交流通过。

(5) 提出困难,讨论解决。

教师:“大家,在活动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希望大家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尽最大努力去自行解决,当然肯定会有大家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妨现在提出来,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 学生提问,尝试解决。

(四) 总结:我们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接下来到了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动手实践阶段,希望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同时也请大家记住,我是大家最强有力的支持者,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把精彩呈现出来。

①教育教学辅助内容的布置:诗词欣赏、学习材料展示、汇报材料展示、收集材料展示、课程表、值日表、班训班规等。

② 生活教育的布置:公告栏、班级活动照片、家庭生活剪影、班级信箱、荣誉榜、奖励栏、评价栏、班级常规、生活集锦、精神标语等。

③ 各类学习角布置:「游戏角」、「音乐角」、「阅读角」、「茶艺角」、「奕棋角」、「立体作品展示角」、「数学角」「益智角」「作业角」、「书法角」、「计算机角」、「劳作角」等。

④ 教室空间的布置:各类簿册、课桌椅的空间摆设、壁柜摆设、学生置物柜摆设、教具教材摆设、资源回收筒摆设、扫具摆设等 活动反思 1、  通过活动我对学生有了更多、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同时让我改变了我对很多学生的看法。

2、  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取决于是否有完善的活动方案和教师的跟踪指导。

推荐访问: 综合实践活动 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