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调查]中小企业为什么要融资

2021-10-23 12:10:16 | 浏览次数: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调查 最近,我们下企业,到银行,对汨罗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表明:中小企业普遍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难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融资水平低。部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严重。汨罗市贷款金额为39.5亿元,存款金额为76.8亿元,贷存比为51.4%,远低于国家规定的75%的存贷比控制标准。而乡村中小企业缺乏融资平台,求贷无门,部分企业甚至无信贷记录。据统计,汨罗市的乡村中小企业在各金融机构的贷款金额为6705万元,仅占全市中小企业贷款金额的16%,但实际融资需求量在3亿元左右。

融资结构失衡。在汨罗市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严重失衡,有3家银行贷款出现负增长。

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成本高出贷款基本利率50%以上。申贷过程中要向中介机构交纳评估费、登记费等,费用达到利率的50%。其次是实行优惠利率政策面不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通常实行高于大型企业的浮动利率,而民间借贷费用更高,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失信。中小企业大多是家庭经营、合伙经营发展起来的,产权单一,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经营不规范,受政策调整、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经营行为短期化严重。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资料不规范。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在资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中,故意违背真实原则,使金融机构对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难以判断。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通过对汨罗73家中小企业抽样调查,只有6家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手续,其余的只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还有一小部分是租赁集体土地经营。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信心,一般都不愿向其放贷。

金融机构惧贷。向中小企业放贷,大多体现为小额分散贷款,人力成本高,贷后管理难度大,存在较高的风险,金融机构难以走出“效益不高不愿贷,怕担风险不敢贷,缺乏产品不能贷”的思维定势。此外,国内商业银行尚未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管理办法和相应的管理评估系统,很难准确、及时、完整地掌握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偿债能力、经营动态和融资需求,从而出现心理障碍,不敢贷也不愿贷。

政府部门缺位。调研情况表明,中小企业主反映最强烈的是,在融资上政策差别过于悬殊,重园区,轻乡村中小企业的倾向比较严重。此外,由于可用财力有限,汨罗市尚未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缺乏按中小企业贷款增量给予金融机构适度的风险补偿,导致财政调控方式单一,杠杆乏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

有效沟通不足。这种沟通主要是政银企三方的交流与合作。在接受调查的73家汨罗市中小企业中,39家未与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占53.4%。从金融机构来看,认为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经营规模小,诚信度低,不值得扶持。从政府层面来看,总认为银企合作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无需过多行政干预,促进银企交流缺乏长效机制,导致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和沟通隔膜。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银企双方加强互信合作。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互信才互利的意识。牢记银企是共生共赢的关系,改变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隔膜疏远状态,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增进了解,增进互信,为融资创造基础性条件。利用现代金融服务网络平台,加强银企信息交流与共享,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流不畅通的问题,在互信中互利,在共生中共赢。二是有为必有位的意识。中小企业要在自身发展上有所作为,牢固树立“有发展才有支持”的理念,苦练内功,提升素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树立良好形象,增加信誉份额。金融机构要在服务上有所作为,乐于、敢于、善于与中小企业打交道,对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该出手时就出手,敢于放贷,敢于支持。政府部门在推动银 企交流上有所作为,搭建合作平台,优化金融生态,确保银企共享共通,互联互利。

中小企业提升素质。对中小企业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力就是真信誉。一是提升竞争实力。规范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产权明晰,规范高效。提高管理层的素质,确保熟悉金融政策,善于运用金融知识,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久稳健发展。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提升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杜绝假报表现象发生,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强化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注重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金融机构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三是树立诚信形象。特别强调守法经营,以诚为本,建立自身良好的市场信誉。比如定期向债权金融机构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尊重金融机构债权,杜绝逃废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

金融机构盘活机制。一是抓大不放小。银行必须摒弃嫌贫爱富的观念,既注重效益抓大客户、大企业,又着眼长远发展中小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努力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认真落实“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要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中小企业,在信贷投放上重点扶持;
对基本面和信用记录良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加大信贷及多元化融资支持。二是创新信贷产品。主动发掘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积极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产品、服务方式,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信贷服务。不断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探索权利和现金流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手段,拓展供应链融资,将信贷产品、资金结算、理财产品、电子银行等产品与贸易融资产品有效结合,加强中小企业融资财务顾问和咨询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激活扶持、培养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不因一个企业失信而否决一个产业,不因一笔不良贷款而封杀一个地区。在机制上放开,摒弃“一刀切”的做法,贷款既强调从严控制,规避风险,又讲究审慎灵活,敢于创新。在激励上放开,杜绝“一棍子打死”的方式,消除基层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无风险”的隐忧,有效激活其培育中小企业客户、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政府部门优化服务。政府在融资方面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周到服务,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一是完善信用体系。加强领导,制订统一规划,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扩大信用信息使用范围。督促和引导中小企业守信用、重合同,依法规范经营,加强信息披露,维护金融债权,不断优化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二是夯实融资平台。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特别是重点兼顾乡村中小企业。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引导作用,壮大发展商业性民营担保机构,鼓励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改善 担保业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服务。三是规范中介服务。深化中介机构改革,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形成中介市场竞争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对各类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的行为,净化中介服务市场,明确和降低中介服务的收费标准,统一和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推荐访问: 难题 破解 调查 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