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实质】 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1-10-22 13:37:32 | 浏览次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实质 农办副主任 ** 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好干部,最根本的就是他与老百姓心相连,情相依,听心声,办实事;
视人民为衣食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核心和实质,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宗旨。

党的十八大已胜利召开,我国已经进入“百年奋斗铸就历史辉煌,信心百倍推进复兴伟业”的伟大时代。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中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有人会问:于当今物质社会,讨论当年公仆之善行,是否已经过时了?在社会充满竞争的今天,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精神是否还有其可行性?在落实“十八大”精神、为圆“中国梦”的进程中,焦裕禄精神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无内在联系?对此,我们不能不作一番理论思考。

焦裕禄精神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规定性。“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多元化的行为方式,其行为的对象是“人民”。众所周知,“人民”具有多种属性。从政治上讲,它是相对“敌人”而言;
从社会成员上讲,它泛指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为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而中国共产党是以包括劳动者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在内的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正因为这样,党的历代领导人都一再强调“领导就是服务”。2009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河南调研时,专程前往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瞻仰焦裕禄事迹展,向焦裕禄陵墓敬献花篮,看望焦裕禄同志的亲属,与兰考县的干部群众进行座谈,在焦裕禄当年种下的泡桐树旁栽种了一棵泡桐树。并动情地回忆说,“焦裕禄精神影响了几代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因此,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今天,作为执政党及其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弘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当公仆、为人民。焦裕禄同志当年在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正是为了这些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如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来复去的变化,但焦裕禄同志那种视人民如父母,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精神仍需发扬光大。今天,所谓“为人民服务”,就是指为那些赞成、拥护和参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服务。这就告诉我们,我们讲为人民服务,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完全彻底地、实实在在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从而造福于人民。

焦裕禄精神反映了为人民服务的客观性。焦裕禄同志曾经说过:“应该教育我们的干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为人民服务还分职务高低吗?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啊!”可以看出,这句名言不仅是焦裕禄同志甘当人民公仆的本质 体现,而且它还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应该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生活对所有社会成员,当然也包括担任领导职务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衣、食、住、行,而包括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在内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同时是衣、食、住、行的创造者。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互相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众所周知,人就生活在这幅画面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在相互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或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普遍联系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属性,人与人也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并在彼此相互服务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公仆与主人、干部与群众也是如此。即人民群众为社会创造财富,人民公仆进行有效管理,彼此共同推动社会前进。而公仆的这种管理说到底就是一种服务,公仆就是创造财富的人民群众的勤务员。焦裕禄精神还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并非是强加于人的主观意识,而是社会生活对其社会成员自我实践的一种义务。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时,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我们“纪念焦裕禄同志、弘扬焦裕禄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要体现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上,也要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特别是要体现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中,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要像焦裕禄同志当年“顶着风沙忍着肝痛,带领群众把泡桐树栽在黄沙和盐碱地上”那样深入群众、真抓实干,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学龄少年能否上得了学,群众有了重大疾病能否吃得起药,遭受灾害能否得到及时的救助,以及如何减轻农民负担,如何保障下岗职工生活和再就业等具体“小事”上。为此,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县乡干部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脱下牛皮鞋,换上解放鞋;
不坐小轿车,骑上自行车;
远离大酒家,走进百姓家。只有把这些事关老百姓利益的事办好了、办实了,才算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了实处。

焦裕禄精神展示了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性。“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领导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其自身的形象是有形的道理、无声的命令,它关系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况。从焦裕禄的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的事迹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焦裕禄同志为民服务的终生实践,才赢得万人仰慕。焦裕禄精神表明,只要是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历史证明他们是高尚的。正如马克思所阐述的那样:那些为共同目的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好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你、信任你、支持你;
一个政党,只有顺心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今48年过去了,历史已经证明,焦裕禄同志没有死,他永远活在千百万人的心里。愿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密切联系群众的公仆形象,体察民情民意,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愿我们各级干部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多到基层去,多办利民事,多谋富民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一句话,就是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当好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祖国富强是我们的梦想,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向往。这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包括焦裕禄在内的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三月份在兰考调研时指出,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这铿锵有力的话音,不正是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及焦裕禄精神实质的最好诠释吗?

推荐访问: 实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精神 焦裕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