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学科电子教案 五年级语文学科计划

2021-10-22 13:27:32 | 浏览次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进度 2018年8月13日 周次 时间 内容 备注 1 8.20—8.24 一【秀丽山河】1② 2② 3② 2 8.27—8.31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② 机动①二【汉语家园】1① 2① 3① 3 9.3—9.7 表达《学习“转述”》② 机动① 三【做人】1② 2① 4 9.10—9.14 3③机动①表达《为他(她)“话”像》② 5 9.17—9.21 综合学习活动① 机动① 四【往事难忘】1②2② 6 9.25—9.30 3② 4②表达《修改自己的习作》② 中秋节(1天) 7 10.1—10.7 国庆节(7天) 8 10.8—10.12 机动② 五【走进童话】1② 2② 9 10.15—10.19 《画里有“话”》②机动② 六【珍惜时间】1② 10 10.22—10.26 2② 表达《我的小计划》② 机动① 期中质量检测 11 10.29—11.2 七【动物拾趣】、1② 2② 表达《动物王国里的故事》② 12 11.5—11.9 机动①八【挚爱亲情】1② 2 ② 表达《我们的心声》① 13 11.12—11.16 表达《我们的心声》① 机动① 九【时光之美】1② 2② 14 11.19—11.23 表达《梦的翅膀》 机动① 十【奥妙世界】1② 2② 3① 15 11.26—11.30 3① 综合学习活动 ② 机动① 十一【爱国诗】1② 16 12.3—12.7 2② 3②表达《学做主持人》② 17 12.10—12.14 总复习 18 12.17—12.21 期末总复习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1 节 课题 1-1林海 课时 1 教材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P 2 ~P3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字,理解“俏丽”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一、欣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到过大兴安岭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兴安岭,去感受大兴安岭的美。

1、投影仪播放图片 2、谈谈你看过的感受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的《林海》,去感受老舍笔下的大兴安岭的独特美。

1.收集有关老舍的简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30分钟)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书后生字表读准 2、指名读课文,检查断句及字音情况 3、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4、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在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初到大兴安岭所产生的亲切、舒服的感受。

       第二段(第2、3、4、5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依次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第6 自然段)作者在大兴安岭上的联想。

三、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林海的? 四、指导写字:
“蝴”字属左右结构,三个部分所占比例大体相当,书写时要注意。

书写“峻、桦”要仔细观察它们在虚宫格中的具体位置。

  “厦”是厂字框,要注意。

2.正音:“桦”读四声,不读“huá”;
“俏、矿、恰、酿、椽”是三拼音节;
“厦”在本课中读shà。

3.多音字:
切[qiē]切断、切开 [qiè]亲切、切身 4.近义词:
悦耳—好听 温柔—温顺 俏丽—俊俏 缺乏—缺少 隐藏—躲藏 5.反义词:
舒服—难受 俏丽—丑陋 温柔—粗暴 亲热—冷淡 盛气凌人—平易近人 万古长青—昙花一现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师小结: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作业: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兰天:.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于海燕: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2 节 课题 1-1林海 课时 2 教材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P 2 ~P3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字,理解“俏丽”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 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大兴安岭的图片,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文字中去,通过我们的朗读来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30分钟)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老舍先生亲眼目睹了大兴安岭,并且进到原始森林里边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你能了解他此时的感受怎么样吗,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段,来谈谈你的感受。(亲切与舒服) 练读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二)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大兴安岭的喜爱?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二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请你讲一讲。

(三)汇报交流并在读中体会大兴安岭的美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重点语句:
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①联系“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理解秦岭的险峻峭拔与大兴安岭的“温柔” ②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岭的喜爱(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要读得轻快一些) ③体会拟人化的用词方式的好处 ④总结“岭”的特点:多,温柔 2、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①林的特点:绿得难以形容 ②朗读指导:读出赞美之情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①句子比较:“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②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方式语气更强烈 ③体会比喻的形象生动“银裙”指什么,为什么比作 “浪花” ④林的特点:美丽多姿 4、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

5、完整朗读2到5自然段 6、总结:作者从大兴安岭的岭多、温柔,林的颜色多美丽多姿,花多等几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为我们展开了一副精美的图画。这部分描写能调换一下顺序吗? (不能,岭、林、花的描写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来写的) 四、学习最后一段 美丽的大兴安岭不仅美丽多姿,更为祖国建设提供了许多良材,请大家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1.积累词语:
奇峰怪石、古风天气、目之所及、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盛气凌人 2.老舍名言: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2)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3)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口可怕的陷阱;
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三、体会表达方法(用时:5分钟) 教师小结:总结全文写作特点:结构上是总分总结构,写作顺序上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修辞方法上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

教学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1 林海 总:亲切舒服        岭 多 温柔 分: 林绿得难以形容  美丽多姿        花 多叫不出名 总:越看越可爱 教学 反思 课前补改:
共性建议: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住描写大兴安岭美丽可爱的句子,体会其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法,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理解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感情的升华 个性建议: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是教学观念的更新。过去是教师问学生,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现在是学生问老师,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师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课堂氛围宽松,学生想说就说,想问就问,大胆的探索,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

回顾本节课,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学生对大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3 节 课题 1-2三峡之秋 课时 1 教材 第 一章 第 三 节 P 5 ~P 6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 准备 1.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1.简介三峡:
“三峡”,长江最为壮丽的一段,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30分钟)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2.多音字:
累[léi]果实累累 [lěi]长年累月 [lèi]劳累 晕[yùn]光晕 [yūn]晕倒 4. 近义词:
消逝—消失 摇曳—摇摆 明丽—秀丽 闪耀—闪烁 热烈—强烈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总结:读完课文,你对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感受最深?说说你的想法。

2.有感情朗读课文。

4.反义词:
朦胧—清晰 陡峭—平缓 狭小—宽阔 坚硬—柔软 赵春平---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兰天: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王振友 第 一 周 累计 4 节 课题 1-2三峡之秋 课时 2 教材 第 一章 第 三 节 P 5 ~P 6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1.体会文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2.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自信的精神。

教学 准备 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一、 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三峡,去感受三峡的壮观与独特。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30分钟)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说一说。

(二)在不同时间里,三峡的景色有怎样的不同?自己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好,一会请你来讲一讲,三峡美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感情。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要读出喜悦之情。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要读得轻快一些。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朗读时要突出“翻滚、呼啸、奔流、热烈”等词语,有激情。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语速可以慢一些,温柔一些。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
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朗读时可以舒缓一些。

1.积累好词:
新鲜、轻缓、朦胧、消逝、摇曳、激荡跳跃、沉沉欲睡、凌空飞降 2.积累佳句:
(1)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2)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袋子。

(3)于是,渔火和灯光,都像惊醒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4)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三、体会表达方法(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6.实话实说:你欣赏这一位倔强的少年吗? 教学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一、 三峡之秋 时间         特点               景色 早晨        明丽    (露水   橘柚树) 中午         热烈           阳光   长江 下午         平静           雾     倒影 夜         宁静、朦胧     月亮 月光 教学 反思 课前补改:
共性建议:在《三峡之秋》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三峡一天中不同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课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讲,多读,自读,自悟。

个性建议:一堂课上下来,我的感受很深:语感是一种顿悟,它和悟性、灵性相随,语感得到培育,悟性、灵性也就生在其中。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时,我们老师应倍加珍视,并加以强化、疏导;
而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时则要创造条件令他们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这堂课才会上得精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赏三峡的美景,让学生整体感悟长江三峡的美,那丰富多彩的画面,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把学生带入 了文本的情景中,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把信息技术引进课堂,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5 节 课题 1—3 九寨沟 课时 1 教材 第 一 章 第 5 节 P8~P9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 重点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 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描写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教学 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与课文相关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用时:8分钟) 一、自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读正确,读通顺。    1.简介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以九个藏族村而得名。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30分钟) 二、交流预习:
1、检查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指名回答)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第二段(2、3、4、5、6自然段)具体介绍九寨沟的美景和资源。

第三段(第7自然段)祝愿九寨沟永远美丽神奇。

五、再读课文,课文从几方面介绍九寨沟的呢?(地理位置和享誉世界的声望、水和瀑布、动植物资源) 六、指导写字:
写“熊”字时,要注意观察四点底在虚宫格中的位置,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面的 “能”字,不要写得太大,太扁。

1.多音字:
冠[guān] 冠冕堂皇 [guàn] 冠军 2.近义词:
适合—适宜 神奇—奇妙 清澈—明澈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3.反义词:
清澈—浑浊 丰富—贫乏 沉积—漂浮 产生—消失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自读、自悟。

课前补改:
共性建议: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一 周 累计 6 节 课题 1—3 九寨沟 课时 2 教材 第 一 章 第 5 节 P8~P9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 重点 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 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描写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教学 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与课文相关的录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效果检测 一、自 然揭题,质疑引入 (用时:6分钟) 一、看九寨沟录像,导入: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湖泊之中;
湖泊、泉水、滩流、瀑布,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这就是一尘不染、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板书:九寨沟) 二、质疑深思,体会情感(用时:20分钟) 二、学习课文:
(一)九寨沟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自己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讲一讲 (二)交流汇报 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
1、看录像,欣赏九寨沟的五花海。

2、理解词语“斑驳迷离”“目不暇接”“渗透”“浸染”, 从水的颜色、水波动荡体会五花海的美和神奇。

3、练习朗读。

4、体会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围绕中心句写话使文章更有条理,更具体。

5、同样方法找到其他段落的中心句,体会怎样围绕中心句写话。

(注意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概括性描写可以更有说服性) 6、看录像体会九寨沟的瀑布之奇、动植物资源的丰富。

1.积累好词:
晶莹剔透、一尘不染、五彩缤纷、斑驳迷离、目不暇接、引人入胜 2.古诗积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文本对比 (用时:10分钟) 三、文本对比:
比较《林海》、《三峡之秋》、《九寨沟》三篇课文的写景文章的不同。

这三篇文章在表达顺序上各具特色。《林海》从岭、林、花三个方面介绍林海的特点,《三峡之秋》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秋日三峡一天里美丽的景色,《九寨沟》则分别从几个方面介绍九寨沟的一尘不染、自然纯净。

四、总结、布置作业 (用时:4分钟) 1.总结: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虽然经过了一场特大地震的考验,但九寨沟仍保留了它独特的美,让我们一起祝福九寨沟永远美丽神奇。齐读最后一段。

2.作业:书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教学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3九寨沟 引出九寨沟 “童话世界” 具体介绍 位置 水美 动物资源丰富 概括全文 美好愿望 教学 反思 课前补改:
共性建议: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环境中,网络知识,吸纳优秀文化,陶冶思想情感。

课堂上关注了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二 周 累计 7 节 课题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课时 1 教材 第 一章 第 8 节 P 11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指导自己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与交流,确定习作内容,明确写作顺序。

2.查阅家乡的相关资料,丰富写作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角度描写景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

难点及关键点 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 准备 查阅有关家乡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7分钟) 一、导语激趣:
  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啦.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经过你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

  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

  2、全班交流。

二、分组交流,汇报(用时:30分钟) 二、学一学。

  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

 1、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

 (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

 (3)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

2、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

  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

师引导:同学们在介绍家乡时,心中一定充满了自豪感,要把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就像《林海》一文,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流淌于字里行间。

三、 写景物: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出来。

1.学生动笔习作。

2.教师巡视指导。

好词佳句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师小结。

2.作业:完成习作。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

于海燕: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二 周 累计 8 节 课题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课时 2 教材 第 一章 第 8 节 P 11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指导自己的写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与交流,确定习作内容,明确写作顺序。

2.查阅家乡的相关资料,丰富写作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角度描写景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

难点及关键点 有条理、有重点地把生活中的见闻写清楚,并适当表达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 准备 查阅有关家乡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3分钟) 一、 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谁不说咱家乡好”的习作训练,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习作,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本次习作进行修改和评议。

二、小组评议,修改习作(用时:35分钟) 二、改一改:
  1、把写好的家乡景物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
 (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

 (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

 (3)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

 (4)读后是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四人一组互改。

三、评一评。

  1、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描写的家乡景物,互相听一听,评一评,看谁写得最完整。

  2、小组长推荐组内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习作,大家欣赏。

  3、教师推荐几篇有代表性的和大家交流。

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四、总结、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1. 师小结:多数同学能够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并表达了你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达到了本次习作的目的。但是不部分同学应取长补短,尽快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作业:预习2—1. 教学板书设计 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 1.表达内容。

2.表达提示。

3.交流评改。

教学 反思 本次表达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

说是写的前提,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将本次习作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了。

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一一介绍了出来。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2 周 累计 9节 课题 第一单元测试 课时 3 教材 第 一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测试对本单元的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孩子们的答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 重点 能快速,准确完成本单元的习题。

难点及关键点 培养孩子的答题能力。

教学 准备 习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基本练习 1.组词 峻(    )俏(    )桦(    )矿(    )恰(    )跌(    )俊(    )梢(    )华(    )扩(    )哈(    )铁(    )滨(    )熊(    ) 缤(    )能(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显露(    )  闪烁(    )  特殊(    )  纯净(    )  清澈(    )  俏丽(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湖泊  (    )的瀑布  (    )的森林  (    )的白云  (    )的光芒  (    )的雪山   (    )的消息  (    )的童话  (    )的奇迹   (    )的蓝天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孤峰突起  A 幼年父母双亡。  B单独,孤单。  C封建王侯的自称。  2、盛气凌人  A兴盛,繁盛。  B强烈,旺盛。  C用力大,程度深。

 3、  目之所及  A达到。  B赶上。  C比得上。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寂静 安静 平静 宁静  1、  夜深了,山村一片( ),孩子们在床上()地睡着了。  2、  教室里( )得很,连一声咳嗽都没有。  3、  阅览室里,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显得格外()。

4、  放学以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回家了,学校恢复了()。

5、  比赛结束了,可是我的心总难以()下来。

6、  病房里要保持( ),不要高声谈笑。

6、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改为陈述句。  1、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3、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4、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1.“俊,俏,桦,蝴,矿,恰,厦,累,耀,昏,驳,跌,冠,缤,浸,资,源,熊”18个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词语:
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的含义。

二.阅读练习.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1、解释词语: 孤峰突起: 盛气凌人:  2、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大兴安岭和秦岭各有什么特点?  3、用横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缺乏——        亲热——  5“衫”指_______,“裙”指________,“绣花鞋”指____________。

6、  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句看出来的? 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板块测试 基本练习 阅读练习 教学 反思 兰天:通过本次测试孩子的答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于海燕:通过测试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答题。

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2 周 累计 10节 课题 汉字家园(1)朝三暮四 课时 1 教材 第 二章 第 节 P 12 ~P 13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过程与方法 1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2文言字词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难点及关键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 准备 庄子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我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寓言,今天我们将学习寓言《朝三暮四》 板书课题,了解作者。

1、 了解“寓言”的含义。

2、 了解作者庄子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0分钟)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说明“曰”“皆”“然则”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仔细听如何断句。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      ①自读;

     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      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      ④生竞读;
点评。

3. 理解词语的意思。

狙:猕猴。

赋:给。

皆:都。

芋:橡实,橡子。

三、精读课文,尝试翻译(用时:15分钟) 1、学生根据书下注释试译课文。

2、提出疑难词句,共同解决。(生交流,师检测) 3、说故事(翻译) 四、发挥才智,探究寓意。

(用时:7分钟) (一)这则寓言讲了什么事? (二)猴翁一天内喂给猕猴的橡子总数有变化吗? (三)那么“众狙”为何“皆悦”呢?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四)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鼓励多角度)   (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4.理解“朝三暮四”的寓意。

五、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搜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背诵《朝三暮四》。

教学板书设计 朝三暮四 狙公:朝三暮四 众猴怒 狙公:朝三暮四 众猴悦 注重实际,防止被骗 教学 反思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对于本课的讲解,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学习本课内容。

放手让学生自学,同学们非常高兴,每个人都非常的投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成了他们倾诉的客人。

通过师生的互相质疑、讲述、交流、像是朋友久违的谈心,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2 周 累计 11节 课题 汉字家园(2)相濡以沫 课时 1 教材 第 二章 第 节 P 14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2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2文言字词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 教学 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难点及关键点 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能复述故事。

教学 准备 庄子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咱们学过很多寓言了,谁还记得什么是寓言?(指答)严文井大师曾说过“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走过来时,却突然变成了哲理,严肃认真”。在《相濡以沫》这个寓言中蕴涵了什么哲理呢,让我们来学习这则寓言!(板书“相濡以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谁想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同学互相评价。

3、老师来读一遍课文,大家一定要认真听,尤其要听准老师读文时的节奏。

4.自学生字,小组合作。

三、默读课文,自主解读(用时:15分钟) 1、默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义,解读文意。可以同桌小声商讨。

2、有没有不能解决的词句?提出来全班交流一下。

3、你认为哪些词句翻译比较重要。

4、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1理解词语的意思。

濡:沾湿。

沫:唾液。

呴:张口呼气;
嘘气。

四、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用时:7分钟) 1、你对“相濡以沫”怎么理解? 2、你认为哪些词能说明“相濡以沫”的意思?(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3、这两条鱼“相濡以沫”的情景确实感人,但是在这种窘境当中,他们心中更向往的是什么? 4、从这篇寓言当中,你都受到了哪些启示? 2.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

五、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背诵《相濡以沫》。

查找资料了解下面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了解其寓意。

杞人忧天 塞翁失马 画蛇添足 铁杵磨针 积累词语 杞人忧天 塞翁失马 画蛇添足 铁杵磨针 教学板书设计 相濡以沫 处境 “处于陆” 危险 互爱 “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 相帮 相忘 “于江湖” 互忘 相依为命 自然和谐 教学 反思 抓住重点词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很好的理解了本则寓言的内容。  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的感想。

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了意见和鼓励,灵活的把握了课堂的动态。  设计教师:第 2 周 累计 12节 课题 汉字家园(1)买椟还珠 课时 1 教材 第 二章 第 节 P 15 ~P 16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过程与方法 1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2文言字词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难点及关键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 准备 庄子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寓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板书课题,了解作者。

1了解作者韩非子的资料。

二、 检查预习(用时:10分钟) 1、学生自己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纠正字音:辑 玫瑰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用时:15分钟)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椟:木匣。

珠:珍珠。

木兰:一种香木。

桂椒:肉桂和花椒,都是香料。

玫瑰:美玉。

翡翠:绿色的玉石。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寓意 (用时:7分钟)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其: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理解: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5、背诵课文 3.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

五、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读一读,背一背书后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卖珠饰柜 (原因) 郑者:买椟还珠 (结果) 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教学 反思 将课堂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创作中,在创作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的设计能真正的和学生融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进行到总结寓言特征的时候,我会以学生的口吻设计寓言的特征,做到通俗易懂。  设计教师:
第 3周 累计 13 节 课题 表达——学习“转述” 课时 1 教材 第 二章 第 节 P17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转述的意义,初步掌握转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清晰、流畅地转述别人的话,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表达活动中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培养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增强责任感。

教学 重点 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难点及关键点 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 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转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了解转述的意义。

(用时:7分钟) 1、谈话引入。

昨天放学的时候我说了一个通知,谁还记得我是怎么说的吗?(出示小黑板通知内容)回家后你是怎么和家长说的,谁来给大家学一学?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话转达给别人的情况,这叫捎口信,也叫做“转述”。这就是我们这次表达的主题。(板书课题:转述) 3、你在生活中转述过别人的话吗?说一说。有没有转述错误的时候。

4、小结:看来转述不当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时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啊。

二、弄清转述的目的,明晰转述的方法。((用时:30分钟) 1、转述就是要听他人说话,并能准确地转达言语的主要意思。

2、那么要想把话准确地转达给别人,该注意什么呢? (1)出示小黑板,学生自读。

(2)在小组内交流转述的方法。

(3)集体交流归纳转述的方法。板书要点(听清楚、不打断) (4)当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时,记不住怎么办? (请他再说一遍,抓住要点) (5)看课前通知的内容,比如这个例子当中我们都要记住什么内容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6)小结:我们只有正确掌握转述的方法,才能准确的进行转述。

3、小游戏“打电话”。

你打过电话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

(1)宣布游戏规则。我把话只说给每组的一个同学听,然后先传给同桌,依次往后传。注意传话时只能说一次,而且不能让他人听见。最后一名同学快速的跑到前边来。比一比,哪个小组传得又快有准确。

(2)游戏开始。

(3)请最后的几名同学依次大声的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并出示相应的传话内容。

(4)评议。说说哪个小组传的好?为什么? 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全课总结用时:3分钟) 转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认真的听,还要把内容(说明白),做到清晰、准确、完整,这样才能确保转述的成功。知道了吗? 设计教师:
第 3周 累计 14 节 课题 表达——学习“转述” 课时 2 教材 第 二章 第 节 P17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转述的意义,初步掌握转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清晰、流畅地转述别人的话,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表达活动中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培养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增强责任感。

教学 重点 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难点及关键点 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 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转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复习旧知 (用时:5钟) 1. 什么是“转述”? 2. “转述”时要注意什么? 二、巩固联系,落实目标。(用时:20分钟) 辅导员有一个重要的通知,让我传达给大家,请你认真听仔细了。

1、师念通知。

2、听清楚了吗?可是咱们班的***请假了,没来上学,谁能把这个通知转告给他呢? 3、先不要忙着举手,想一想,我刚才通知的内容,先在心;
里说一遍。实在记不住的可以看一下小黑板上的内容。(出示通知内容) 4、同桌互相扮演角色说一说。

5、汇报交流。

(1)请三组同学汇报。

(2)评议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3)总结:我们在转述的时候,除了把通知说清楚外,还要有礼貌,注意场合和称呼。

6、师扮演请假的同学,学生再说一说。

三、总结(用时:10分钟) 刚才同学们转述得非常的好,还帮助了同学。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外,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掌握转述的方法,就能够很好的完成转述的任务。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今天老师有个通知,希望同学们能准确的将老师的要求传给家长。

请同学们注意听:
星期六,班机同学到动物园游玩。早晨8点从学校出发,每人背一个背包,可以带适量的饮料,戴太阳帽,穿运动鞋。

教学板书设计 学习“转述” 表达内容 表达提示 交流评改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良好 的倾听习惯好口语表达习惯,提高口语表达能 力。

实现了口语表达练习与生活实际需要相结合,使学生在口语表达实践中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本节课学生乐于表达,善于沟通,促进良好人 际氛围的形成。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3周 累计15 节 课题 有的人 课时 1 教材 第三章 第 节 P18—20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 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难点及关键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鲁迅的诗《自嘲》,《有的人》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7分钟) 1、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谁?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揭示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2.介绍成诗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1、 介绍作者 1作者臧克家的资料。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一、 小组内自学生字词。

一、 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一、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一、 指名读,师生评议。

一、 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2.学会生字:鲁,呵,俯 朽,摔,垮 三 理清文章脉络用时:15分钟) 1.这首诗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分析,教师评析、归纳:这首诗分三部分:
第1节 是第一部分;

第2节 第2、3、4节是第二部分;

第3节 第5、6、7 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 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2.教师提问: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三部分之间是什么结构关系?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 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四、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设计教师:第 3周 累计16 节 课题 有的人 课时 2 教材 第三章 第 节 P18—20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 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难点及关键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鲁迅的诗《自嘲》,《有的人》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新课(用时:3钟) 《有的人》这首诗以形象、凝练、通俗的语言写了对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的态度和表现,抒发了 作者由此而发的感受,以此来纪念鲁迅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1.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第一小节。(用时:8分钟)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

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    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
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齐读本小节) 2.找出文中描写两类人的相关语句,整理成两段短文。

三、品读“虽生如死”(用时:8分钟)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齐读这类人的可悲和可笑。          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板书:骑)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嘴脸?那你就读出来吧。是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他们还„„       看到欺压百姓的人,我们怎样痛斥他们──;
看到忙着树碑立传的人,我们怎样警告他们──;
对那些眼里容不下别人的人,我们又该怎样咒骂他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把你的痛恨、蔑视、讽刺用朗读表现出来吧。女生读这类人的做法男生读他们的可耻下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清楚,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的朋友。群众的力量又是伟大的,人民的敌人痴心妄想着“不朽”,最终却只能落得──板书:遗臭万年。  四、品读“虽死犹生”(用时:8分钟) 人民的朋友呢?鲁迅先生呢?他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  抽读。你的朗读中带着?(歌颂、敬佩、赞美)谁再来试试?很好,大家一起来读出歌颂和敬佩。       几句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板书:俯)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了解到的鲁迅的哪些事迹?(俯下身子给黄包车夫疗伤、亲切地和工人聊天„„)      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你的感受放进诗句中读,让我们听到你的情感。      鲁迅先生不仅为人民做牛做马,还情愿做野草。先生有一本文集就叫《野草》。鲁迅就是野草,野草就是鲁迅,野草能烧尽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是的,他活着是为了„„其实,前面课文中有和这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阿累《一面》)      他为谁想得多?(劳苦大众、祖国、民族)   善有善报,给人民做牛马的„„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多么可爱的人,多么无私的精神,左边的同学读做法,右边的同学读人民的态度。      与遗臭万年的人相比,这样的人,就应该──流芳千古。

五、品读课题”(用时:8分钟) 我们在短短几行诗中读到了这么多,这叫把诗读厚了。完整读题目,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再读。那为什么不直接以“鲁迅赞”“赞鲁迅”“鲁迅颂”为题呢? 这首诗还可以献给历史上的哪些人?你准备把哪一句献给他?((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焦裕禄、孔繁森为人民积劳成疾,这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让全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这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刚刚离开我们的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逝世,他冒着生命危险1955年回到祖国、为了祖国人民更好地活。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屈原、文天祥„„)      (只能送给这些伟大高尚的人吗?还可以把哪些句子送给哪些遗臭万年的人?) 四、总结(用时:5分钟) 是啊,想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涌现出了多少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民的朋友和恩人啊,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堪称一个伟大的民族。(缓缓叙述缓缓擦去板书)历史长河一如滚滚江海,大江东去浪淘尽,首先卷走这些遗臭万年的人民的敌人吧,他们作威作福“骑”在人民头上的丑恶嘴脸,早已在人民心中死去。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流芳千古的“活”着不是刻进石头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写在黑板上可以做到的;
写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的这首诗,当然不再单单是为纪念鲁迅。你有你心中的“有的人”,我有我心中的“有的人”,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受,索性就让它们都留在心头吧。      现在,这28行诗就单单剩下了这个字,读。初识鲁迅的学习,今天就单单剩下了这一个字,读。(抽问几个学生)俯,就是„„是啊,俯,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高度浓缩,也是对你、对我、对所有人做人的永远的启迪。      全体起立。此时此刻,《有的人》这首诗已经不再是发自臧克家一个人之口,他也是我们的心声了,那就让我们酣畅淋漓地吟诵我们的心声吧。“有的人活着„„”起(齐背全诗) 1、 积累古诗 《石灰吟》 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卑鄙   自私      对 高尚   无私  鄙视   憎恨      比      崇敬   赞美  教学 反思 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语文课堂上要进行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

善于启发思考,学生学有所思;
善于驾驭课堂,流畅,不拖泥带水;
善于挖掘素材。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3 周 累计 17节 课题 跌倒 课时 1 教材 第 三章 第 18 节 P 21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并会写2个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并会背诵小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难点及关键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 准备 1、 课堂辅助课件。

2、 诗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儿童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

  2、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牧也。

了解作者牧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5分钟) 二、朗读感悟。

  1、感悟诗歌情境,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2、朗读全诗,说说读后感。并结合图体会。

  3、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1、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都带来了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落叶什么样?它会对树根和大地说些什么?   3、云什么样子?雨水会对云说些什么?   4、太阳什么样?太阳会对静谧的夜晚说些什么?   5、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来。

  6、根据前面的诗句,自己试着写一句诗。

  7、说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曾经跌倒过,你是怎么面对这次挫折的?   8、“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怎么站起来? 1.多音字:
倒 [dǎo] 跌倒 颠三倒四 [dào] 倒数 倒背如流 三、诵读积累(用时:10分钟) 四、品味语言,诵读积累。

  1、诵读积累。

  2、举行小组诵读比赛。

四、拓展延伸 (用时:7分钟) 五、语文实践活动——儿童诗歌朗诵会。

五、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搜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背诵《朝三暮四》。

教学板书设计 风、云、太阳 跌倒 不再害怕跌倒 教学 反思 没有及时肯定孩子的回答,说话还是不够艺术,在以后的课中我会多改正。这首小诗富含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做人具有深刻的启示。

通过背诵等方式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  设计教师:第 3 周 累计 18节 课题 跌倒 课时 2 教材 第 三章 第 18 节 P 21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并会写2个字理解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并会背诵小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跌倒后要勇敢地站起来,要有韧劲和毅力。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小诗。

难点及关键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 准备 1、 课堂辅助课件。

2、 诗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牧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5分钟) 二、朗读感悟。

  1、感悟诗歌情境,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2、朗读全诗,说说读后感。并结合图体会。

  3、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三、创设情境,体会诗意。

  1、诗中都写到了什么事物跌倒了,跌倒以后都带来了什么?   风——美丽的落叶;
云——滋润的雨水;
太阳——静谧的夜晚。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落叶什么样?它会对树根和大地说些什么?   3、云什么样子?雨水会对云说些什么?   4、太阳什么样?太阳会对静谧的夜晚说些什么?   5、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把自己的感情融进来。

  6、根据前面的诗句,自己试着写一句诗。

  格式:_______________,跌倒了   才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曾经跌倒过,你是怎么面对这次挫折的?   8、“最美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怎么站起来? 2.近义词:
跌倒—摔倒 滋润—润泽 静谧—宁静 美丽—漂亮 3.反义词:
跌倒—站立 美丽—丑陋 害怕—勇敢 静谧—喧闹 三、诵读积累(用时:10分钟) 四、品味语言,诵读积累。

  1、诵读积累。

  2、举行小组诵读比赛。

四、拓展延伸 (用时:7分钟) 五、语文实践活动——儿童诗歌朗诵会。

五、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搜集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背诵《朝三暮四》。

教学板书设计 风、云、太阳 跌倒 不再害怕跌倒 教学 反思 没有及时肯定孩子的回答,说话还是不够艺术,在以后的课中我会多改正。这首小诗富含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做人具有深刻的启示。

通过背诵等方式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4 周 累计 19节 课题 3-3 高尚的行为 课时 1 教材 第 三章 第1、2 节 P 23~P25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难点及关键点 1、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 2、懂得为什么老师宽恕了四个淘气的肇事者。

教学 准备 1. 亚米契斯资料,《爱的教育》介绍资料 2.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情感导入 (用时:10分钟)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今天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他们的情感生活。

2、 板书课题----高尚的行为 3、 介绍作者亚米契斯及《爱的教育》 链接http://baike.so.com/doc/5373447.html 4、 你最想知道什么? 5、以个人为单位汇报自己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

1.收集亚米契斯资料 2.介绍《爱的教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时:25分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来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3、检查预习。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及课文阅读情况,及时纠错指正。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收获。(注意强调正音字和区别字)  4、分自然段,指读课文,订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5、默读并思考:读懂了什么?   注意读音 耻:是翘舌音ch 抄:是翘舌音ch 注意形近字 厉(厉害) 历(日历) 励(鼓励)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用时5分钟) (一) 教师小结:
本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是这部名著当中较为精彩的一个故事。科罗西被同学欺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闯了祸,将墨水瓶打在了老师的胸部,卡罗纳挺身而出,替科罗西受过,仗义之举得到先生的褒奖。文章场面真实具体,人物对话生动贴切,让我们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二)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 设计教师:
第 4 周 累计 20节 课题 3-3 高尚的行为 课时 2 教材 第 三章 第1、2 节 P 23~P25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不能欺凌弱小,歧视他人,而是要有同情心,见义勇为。

难点及关键点 1、能理解卡罗纳高尚的行为表现在哪里 2、懂得为什么老师宽恕了四个淘气的肇事者。

教学 准备 3. 亚米契斯资料,《爱的教育》介绍资料 4. 相关课件。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复习导入 (用时:5分钟) 1、 指名朗读课文。

2、 认读词语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高尚的行为》这篇课文。

积累词语:
孤苦伶仃 污言秽语 厚颜无耻 呆若木鸡 肆无忌惮 二、讲读课文(用时:30分钟) 深入学习 (一)指读第一自然段,一件什么事情让作者重新认识了卡罗纳? (二)看来文章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科罗西、卡罗纳、老师,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三个人,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感受。

科罗西:
1、在文中找出描写科罗西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你是科罗西,同学们用尺子戳你,朝你脸上扔栗子壳,还模仿你的残臂,你心情怎样?(气恼,愤恨) 3、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感受。

4、如果你是科罗西,你打算怎样? 科罗西也忍不住了,失去了理智,于是抄起墨水瓶狠狠地砸了过去。

卡罗西:
1、指名分角色读4~8自然段。说说卡罗西为什么告诉老师墨水瓶是他扔的? 2、科罗西听到卡罗纳这样说,心里会怎么想? 3、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这部分课文。

老师:
1、读第19自然段。

2、此时老师知道真相后,心里怎么想? 3、带着感受读一读。

(三)联系课文,填补课文的空白。

起初老师要批评这四个肇事者,为什么又宽恕了他们? 猜一猜卡罗西会对老师嘀咕什么,才改变了老师的做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升华主题 (用时:3分钟) (一)总结谈话:同学们都有一颗宽容、仁爱之心,让卡罗纳这种不欺负弱小,有同情心的做法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吧! (二)你和同学发生过矛盾吗?学了这篇课文,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三、布置作业 (用时:2分钟) (一)背诵描写细致精彩的段落。

(二)作业:把这个故事将给更多的人听。  教学板书设计     高尚的行为 科罗西:懦弱可怜 卡罗纳:勇敢侠义} 宽容 善良 弗朗蒂:令人讨厌 老师:明察秋毫、义正词严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学生学习热情极高,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多,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让学生多说,进而去体验爱是高尚的情感。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 识,能够会用,课后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较好。

本课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情景创设中,在多媒体展示中交流、讨论和讲述,通过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行动去发觉爱、感受爱、体验爱。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4周 累计 21节 课题 表达——为他(她)“话”像 课时 1 教材 第 三章 第21节 P 26-27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作。

过程与方法  锻炼通过事例写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角度描写景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

难点及关键点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进行人物外貌描写。

教学 准备 查阅有关家乡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游戏导入、明确目标(用时:7分钟) 一、导入(猜人物游戏) 多媒体依次显示哈利波特、本班一名同学及本校校长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的外貌描写片段,让学生根据描写猜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人物的特征。

1、你知道以下文段描写的对象是谁吗?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①他,有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明确:哈利波特。

②同学 ③校长 2.为什么你能猜对? 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鼻梁上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分组交流,汇报(用时:30分钟) 二、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对人物的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一结识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有效的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使读者一看到个个具体的人,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所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有人说:“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学好人物的外貌描写对写好记叙文很重要。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三、回忆以往学过的课文,有哪人物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模仿课文例子进行口头作文 用几句话向别人介绍一位老师的外貌。

五、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进行练笔。

请在班内选择位同学为描写对象,对其外貌进行描写,字数在100字以内。描写中不得出现该同学姓名。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写作。

2.选择部分学生习作,利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应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存在明显问题的习作,这样的作文修改更有意义。) 3.师生讨论修改,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注意引导学生留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有没有错别字? (2)语句是否通顺? (3)是否言之有序? (4)有没有写出人物的特征? (5)如何才能写得更形象生动? 六、思考 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请大胆说出你的看法! 1.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师把学生的看法利用幻灯投影出来。

(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征。

(2)按一定的顺序描写。

(3)可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4)注意在描写中体现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七、游戏——猜猜这是谁 1.请运用同学们归纳出来的写作技巧,自行或同桌交换修改习作。

2.全班同学分为两组,每组选出一名公证人。

3.在公证人的监督下,根据学生习作进行“猜猜这是谁”的游戏,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抢答,猜对人物数目最多的一组获胜。

  1、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对人物的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情等的描写,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描写外貌就像给人画像或照相,使读者一结识个个活生生的逼真的人。因此,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

2、怎样开头:
1.开门见山,直入正题  2.提出问题,引导思路 3.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4.回忆联想 倒叙开头 5.布下疑团,引人入胜 6.揭示矛盾,引出故事  3、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三、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学生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2、作业:
写一位你生活中熟悉的人,也可以写书中和电视里看到的人物,还可以写自己大胆想象出来的人。通过一两件事说明为什么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学生所选事例过多,主次不够分明。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只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三件,四件,甚至罗列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他们往往几笔带过,没有展开具体描写熟悉的人的这件事情是怎么做的,人物做这件事情时的动作、表情、心理、语言很少描写,大部分是些概括记述的语言,使文章非常干瘪,人物的特点很不突出。今后的作文教学,我要注意给学生讲解:人物的特点是通过他做事情表现出来的。你只有把他做事情时的细节写清楚了,这个人物的特点才鲜明,读者才能明白你想通过这件事来介绍人物哪个方面的性格特点。

选择的材料不够典型。学生在选择材料时,不知道经过筛选,在写作文的时候不去想材料和主题之间的关系,学生写的事例往往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0特点,甚至有的学生所选的材料与所表现的中心风马牛不相及。今后的作文教学,我期盼着学生在写作上能多多一些技巧,多一些感悟。

:我总结了初中作文外貌描写中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1、描写要细致,即用放大镜来写人,将人物外貌的细微之处写出来。在这里我重点将小学和初中对人物描写做了对比。2、对人物有特色的地方,需要进行具体且详细的描写,一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是很大的其他地方可以忽略不写。3、人物外貌描写安排详略要得当。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4周 累计 22节 课题 第三单元 表达 关注身边的人 课时 2 教材 第 三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活动掌握一些活动策划、组织的方法,掌握一些整理信息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练习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将关注的目光由明星、英雄、大人物投向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教学 重点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将关注的目光由明星、英雄、大人物投向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并能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难点及关键点 将所搜集材料整理成文。

教学 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去了解身边的亲人、邻居、朋友。鼓励其与所要了解的对象进行交谈。将所获资料整理成卡片形式,待课上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谈话导入5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有我们的亲戚、朋友,有我们的老师、同学……与他们的结识交往,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激起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就以“关注身边的人”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学习活动,相信你们会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多的收获和快乐。

     二、交流资料30 1、明确交流要求:
     表达要有条理、有重点;

     有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以各种形式交流“成果”  3、教师小结   积累观察人物的方法:抓住人物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的特点。

 三、整理成文5  1、把自己经过搜集、整理的材料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配上人物的生活照)。

 2、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的疑问。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 教学板书设计 关注身边的人 谈话导入 交流资料 整理成文 教学 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活动,同学们通过观察,交往,思考和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感受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能够留心观察,悉心交往,用心思考,专心交流。

通过本次综合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普通人的尊重。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5周 累计 23节 课题 4-1 月光的启蒙 课时 1 教材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P 29 ~P31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3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 重点  1.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2.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 1.导出课题:
 唐代诗人孟郊,忘不了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游子吟》;
(幻灯映出该诗,示意学生吟诵)  现代作家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给她的文学启蒙,于是写下了感人的回忆录(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初步审题: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什么叫“启蒙”?(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者随机归纳: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开导;
蒙,蒙昧无知。)  (2)那么,“月光启蒙”该怎么理解?(学生尝试讲述见解,教者随机归纳: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3)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具体解释了“月光启蒙”,点明了课题。(学生速读,找出课文末节,幻灯出示末节)   对,这就是作者对“月光启蒙”的解释。我们来读一读——(逐句引读)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收集孟郊的《游子吟》 2.了解现代作家孙友田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10分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思考: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  (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20分钟) (一)回答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A、轻声读。

  B、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学生质疑。

  2、出示幻灯,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
  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   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   (二)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己读后的想象)   3、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拓展: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幻灯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吗。

“歌谣”:
民间文学体裁之一。又称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的总称. 歌谣一般大多数是为孩子编唱的,有时也会在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结束语:母亲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谣,她又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同学们回家继续仔细读课文,这将是我们第二节课讨论的内容。

 作业: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 朗读课文。

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5周 累计 24节 课题 4-1 月光的启蒙 课时 2 教材 第 一 章 第 一 节 P 29 ~P31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13个生字,并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 重点  1.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2.了解母亲的特点,感知母亲启蒙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幻灯片:课文插图。看到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者想说些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  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座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中听一听从这小院中传出的动听的歌声。(板书:月光启蒙) 二、讲读课文(用时:30分钟) 一.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书上哪句话描绘了这美妙的月色? 2.投影幻灯片: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3.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在这美妙的月色当中,母亲为我唱起了动听的歌谣。投影歌谣的幻灯片。

  5.逐一朗读两支歌谣,理解歌谣的意思。齐读,边读边打节拍。

  6.这歌词写得美,母亲的歌声也美。作者怎样描写母亲的声音?   7.投影幻灯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指名朗读   理解“芳香的音韵”   指导配乐朗读。

  8.简介黄河的改道:作者孙友田的故乡在安徽省。我们知道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太高的原因,黄河经历了多次的改道,曾经黄河就从作者的家乡安徽的北部流过。由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黄沙沉积,泥土十分贫瘠,自然就长不出丰盛的五谷来。

  9.投影幻灯片: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理解:“长歌谣”   10.歌谣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童年的作者来说,歌谣的内容不一定会懂但母亲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韵却会久久留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投影幻灯片: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指名朗读   理解:“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投影幻灯片: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指导配乐朗读。

  三.学习4至8自然段   1.过渡:母亲用歌声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开始懂得要爱什么,要喜欢什么,这就是得到了启蒙的教育。请同学们再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还有什么地方让我受到了启蒙的教育。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

  唱童谣   (1)投影童谣幻灯片   (2)逐一朗读,边读边打节拍   (3)这些童谣当中都有小狗、小猫、小老鼠之类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是小孩子再熟悉不过的了,自然会引起我的兴趣和联想。

  讲故事   猜谜语   (1)分角色朗读猜谜语的段落   (2)猜谜活动,又一次使我的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使我懂得怎样用联想和想象去猜谜,这又是一种启蒙。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过渡:所以作者写到:“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投影幻灯片: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指名朗读。

  3.练习用“母亲用_________________让(为)我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说话。

  4.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吗?(感激)   5.教师配乐简介写作背景:同学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是的,作者孙友田是多么想对他的母亲说这些话呀!但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的母亲因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记忆。孙友田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当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漠然地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面对着失去了记忆的母亲,如果你就是孙友田,此时此刻,你还想对母亲说些什么?(怀念)   6.指导配乐朗读这段话。

1、“长歌谣”的意思是,这里的村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们却非常乐观,不向命运低头,为了丰富精神生活,他们还创作了许多歌谣。

2、了解莲花落   莲花落是穷人行乞时的演唱艺术。或说唱吉祥如意的话,或演唱故事。勤劳勇敢的滦南人,依岁时风俗,各村多有唱影、说书、扭秧歌、演大戏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使人们赏心悦目,养成了对艺术的爱好。

三、升华主题 (用时:3分钟)  1.投影幻灯片: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教师配乐引读,学生跟读最后一句话(连续读三遍)   2.孙友田在《月光启蒙》的原文的结尾还这样写到,投影幻灯片:“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学生齐读   3.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篇孙友田所写的散文《母爱似水》。

  投影幻灯片:散文《母爱似水》。教师配乐朗诵《母爱似水》。

  4.播放歌曲《懂你》, http://music.baidu.com/song/5956126?fm=altg5 教师引述:“这首歌歌名叫《懂你》,唱给天下所有的母亲。歌中唱到:一年一年,风霜着你的笑脸,你寂寞的心还有谁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的成长历程中给了你什么样的关怀与帮助,此时此刻,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吗?   5.同学们,让我们将她铭记于心,永远地爱她吧,她就是——母亲。

三、布置作业 (用时:2分钟)  1.说一说  对母亲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2.写一写  试着写一两首童谣。

教学板书设计     唱民谣      讲故事 月光启蒙     母爱               唱童谣      猜谜语 教学 反思 “长歌谣”的意思是,这里的村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他们却非常乐观,不向命运低。

为了丰富精神生活,他们还创作了许多歌谣。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5 周 0 累计 25节 课题 4-2 窃读记 课时 1 教材 第 四 章 第 一 节 P 32 ~P34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 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难点及关键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 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
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预习作业:
通过,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浏览课文内容,理解“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朗读课文,勾划生字词并思考“窃读”在本文的含义 讨论明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用时:25分钟)  (一)初读课文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 dì;
“踮起脚尖”中的“踮” diǎn读;
“暂时”中的“暂”读 zàn;
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
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1、理解词语: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依依不舍:留恋 2、范写观察:
饿、惧、柜、檐、酸、撑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辨多音字 的 dì(目的) de(我的) 便 biàn (方便) pián (便宜)        三、再读课文 (用时10分钟) (一)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二)放声朗读全文 (三)结束语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 ──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课题 4-2 窃读记 课时 2 教材 第 四 章 第 一 节 P 32 ~P34 页 累计26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 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难点及关键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 准备 课前搜集读书名言;
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谈话引入(用时5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2、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用时25分钟)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课件演示句子)并训练朗读感悟。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① “我”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又是什么呢?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⑶ 引导学生品读这复杂的内心。

  2、轻声读5~10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悟: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请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畅谈后总结)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光顾——光临    鼓励——鼓舞    反义词:
舒服——难受 轻松——沉重 四字词语 饥肠辘辘       依依不舍 句子仿造 (原句)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仿句)树叶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三、感悟写法(用时5分钟)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2、小结: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写作特点: 作者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一)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过去,谈谈自己对待看阅读课外书持什么态度。

3、结合所学的内容,说说此时对待看课外书的感受。

(二)1、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2、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肖辉: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夏柏翠0: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设计教师:
第 5周 累计 27节 课题 4-3 荷塘旧事 课时 1 教材 第 四 章 第 一 节 P 35 ~P37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出写作方法,体会作品中作者流露出的感情。

难点及关键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荷塘旧事》。

2、生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事) 3、结合课题猜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呢?(根据学生的猜测,师整理一下)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荷塘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荷塘旧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25分钟) (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考查学生认读情况:
点缀 淳朴 攫住 留恋 憨直 月牙泡 恰似 似的 撩水 月朗风清  浮光跃金   繁星闪烁 恬静 气喘吁吁  不可名状  骇得 在生读的过程中,联系时候实际,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小组意见。

3、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评议补充。(师板书:荷塘美景旧事) 4、找中心句: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来写的,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淳朴的爱) 5、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大自然美和小伙伴的内容。

(课文2—4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5—17自然段写了我和小伙伴的旧事。) 积累词语 点缀 淳朴 攫住 留恋 憨直 月牙泡 恰似 似的 撩水 月朗风清  浮光跃金   繁星闪烁 恬静 气喘吁吁  不可名状  骇得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8分钟) 1、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

2、多读几遍画出的句子,在脑海中想象荷塘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对大自然的赞美。) 3、你从哪儿感受到它的和谐美? 生:读比喻句。

4、去掉比喻部分。

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 [体会运用比喻的生动形象性及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 5、小结:作者除了比喻还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这荷塘的美,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美景和谐。是的,荷塘处处彰显和谐的美。

6、同一个地方,因时间的不同,它所呈现的魅力也不同。你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还是白天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7、轻声地读课文5—17自然段,联系自己平时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小伙伴间亲密无间的友情,淳朴善良的爱,作者对儿时往事的怀念。) 理解词语: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四、课堂小结,(用时:2分钟) 1、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在本节课中收获。

2、作业:
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仔细观察一处让自己心动的景色,试着写写。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夏柏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出写作方法,体会作品中作者流露出的感情。

学习 环节 课题 4-3 荷塘旧事 课时 2 教材 累计28 第 四 章 第 一 节 P 35 ~P37 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理解文章中的成语,并学会用成语说话。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够根据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出写作方法,体会作品中作者流露出的感情。

难点及关键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荷塘旧事》这篇文章,同学们还记得这篇文章围绕着荷塘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吗? 2、我们随作者去欣赏了那景美如画的荷塘,现在让我们把荷塘的美景读给听课的老师们听,我还为同学们配上了音乐。(师板书:景美 生齐读3-4自然段) 二、研读探讨,回味旧事(用时:30分钟) (一)品读课文,理解情感。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

(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③配乐朗读。(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3)研读“狗刨比赛”和“戏水游戏”。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5)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①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②思考后交流。

三、总结全文、作业布置(用时:5分钟) 1、总结:同学们乡下不仅有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花的和谐的美景,还有一群令作者终生难忘的快乐、勇敢的小伙伴,难忘他们憨直淳朴的笑,难忘他们真诚纯朴的爱,所以课文结尾说——引读最后一句话。

2、这就是作者在乡下的收获,那你们呢?学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写在我的视觉里。

汇报收获。

3、你们的收获真多!作者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苦有乐,冰心对童年是这样理解的——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4、让我们回首往事,寻找童年时那份快乐吧!送给你们一首歌——《童年》。

作业超市。

(选做其一) 画一画:作者眼中的荷塘。

说一说:把你的童年趣事说给你父母或朋友听。

教学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狗刨比赛 景美 打水仗 } 难忘 溺水获救 教学 反思 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勾起对童年往事的美好回忆。

孙喜江:生字掌握得好。

教学过程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6 周 累计 29.节 课题 表里的生物 课时 1 教材 第 四章 第 节 P38-40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 重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及关键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 准备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用时:7分钟) 同学们在你们的小时候曾经有过什么有趣的问题整天追着大人去问吗? 你 现在说一说好吗?也许现在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但这正是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篇课文,在这篇文章中小主人公回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呢?他最后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个可爱的小孩子吧。

板书课题。质疑。

1.了解作者:冯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用时:30分钟) 1、  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  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一)生字: 秒:秒表、秒针  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 拨:拨号、拨弄、拨打 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 怖:恐怖、阴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弦(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蝉(chán)  (三)多音字:  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 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  5、 近(反)义词: 立即--马上    呈现--显现 增加--减少    拒绝--接受  三、 生词解释: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清脆:(声音)清楚悦耳。  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2. 形近字 津:津津有味 律:纪律 跨:跨栏 垮:垮台 夸:夸奖 遍:普遍 骗:欺骗 偏:偏远 三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30 节 课题 表里的生物 课时 2 教材 第 四章 第 节 P38-40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

教学 重点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难点及关键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教学 准备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默读课文,回忆旧知。(用时:5钟)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
“我”的心理描写。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深入理解。(用时:25分钟) 1、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例: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4、同学们在一边朗读一边点评的过程中,体会人物情感,逐渐读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我”好奇心很强,渴求知识,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2. 如何理解父亲的做法。

(二)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活动进行描写。

应注意:
1. 要以叙事为基础。

2. 要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

3. 一定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个性特征,使人读了信服。

三、总结,布置作业(用时:10分钟) 《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还有哪些描写让你很欣赏?找到之后好好读一读。

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6 周 累计 31节 课题 表达——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时 1 教材 第 四章 第 节 P17页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作文修改过程中常使用的修改符号。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内容。

难点及关键点 根据缩写内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习作修改。

教学 准备 课前让学生小组交流修改习作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情境引入(用时:7分钟) 一、情境引入,趣味盎然。

  大家都听过包公的故事吗?   喜欢包公这个人物吗?想当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包公,快把你的包公帽拿出来戴上。

  这么多的包公,到底谁是真的?我要考一考。

二、学习修改习作((用时:30分钟) 二、实战考验,学习修改。

 (一)出示一段有错误的段落。

  1.这坐森林公园里有一个池塘大大的。

  一天早晨,我看到一只黑天鹅在独自游泳。它不是森林公园有意饲养的,是它自己从什么地方自己飞来的。

  2.这段文字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看谁能找出来,谁就是真正的包公。

  3.学生自己认真读,寻找不当之处。自由发言,争当小包公。

  明确修改方法:
  (1)反复朗读法,在修改的过程中.反复朗读原稿。

  (2)调整调换法,对顺序不当的地方进行调整、调换的修改方法。

  (3)增加删减法,指增加字、词、句、段,使表达内容更加明确、更加充实。

  (4)改词换句法,把用得不准确、不合适的词语改动,把病句找出来,改成正确的句子。

  4.认识一些常用修改符号。

  (1)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不过,大家要明白,修改作文要认识和会使用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就好像抓坏蛋   要使用一些必要的武器。我们先来了解常用的修改符号吧。(投影出示常用修改符号表) (2)弄清每个符号如何使用。

  5.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原文。

  6.将原文与修改后的相比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出示练习:
   1.人群里,说笑声不绝,八十岁的贺大爷,手里拿着拐杖,对大家说:“这进代真是变化快呀!前几年人们能买辆手扶拖拉机就了不得了。

    现在连小轿车都买回来了。以后,还能买飞机吧!”    2.清晨,大道上没有一点动静。我背着书包走在宁静的大道上。不觉到了学校。打开门窗,开始扫地工作。扫完以后,打壶水洒在干净的地上。然后,又擦桌子。然后,开始,自习了。当、当、当,放学了。

    我又开始值日了。扫完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心想,下次要更好地值日。为同学服务。

1.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2.修改习作的方法。

三全课总结用时:3分钟) 二、总结评价,主题升华。

    同学们,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修改符号,以后,我们要自觉地用它们来修改我们的作文。

教学板书设计 表达——修改自己的习作 1. 提出要求. 2. 提出修改意见。

3. 利用已有的积累知识进行修改。

4. 共同讨论,交流。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习作有一个很好的修改。

会运用修改符号。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第 6 周 累计 32节 课题 修改习作 课时 2 教材 第 四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测试对本单元的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孩子们的答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 重点 能快速,准确完成本单元的习题。

难点及关键点 培养孩子的答题能力。

教学 准备 习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基本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花轿(jiào  qiáo)  伎俩(jì  zhī)  诅咒(zhǔ  zǔ)  凛然(lǐng  lǐn) 憨直(hān  gān)  拨弄(bē  bō)  炫目(xuàn  xiàn) 二、区别字组词。

轿(        )   购(        )   烘(        )   恋(        ) 娇(        )   构(        )   哄(        )   峦(        ) 妙(        )   拨(        )   拒(        )   逼(        ) 秒(        )   拔(        )   柜(        )   副(        ) 三、填字组词。

若无(   )(   )  豁然(   )(   ) (   )(   )莫测 四(   )八(   ) (   )(   )睽睽      (   )(   )凛凛   四、照样子写词语。

汗津津( ) 兴国安邦( ) 大同小异( ) 五、请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同学们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2、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班级。

六、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窃读记》中的“窃”是偷的意思。                               (   ) 2、《窃读记》中的“我”最后买下了那本书。                       (   ) 3、“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是一个拟人句。(   ) 4、《表里的生物》这一课告诉我们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   ) 5、《荷塘旧事》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对童年伙伴的留恋。(   ) 1.校准“轿、伎、凛、诅、憨、拨、炫”等字的字音。

2.“轿、购、烘、恋、妙、拨、拒、逼”等形近字的区别。

二.阅读练习.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  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  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  您进京不送礼  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乌纱帽”在文中指的是          ,“两袖清风”在文中的意思是:                                                                        2、本文已用“∥”分为三段,写出第三段的主要意思。

                                                                                                                                                                                3、给第四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画“﹏”的句子,于谦这么做,说明了什么?  5、短文歌颂了于谦的什么品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测试 基本练习 阅读练习 教学 反思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太好。还需努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6 周 累计33 节 课题 骑在白鹅的背上 课时 1 教材42页 第 5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简要概括故事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及关键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要介绍,激发兴趣(5分)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选自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第二章1、2节。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

  2.介绍作者生平。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30分)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简要说说文中这两部分故事的大意。第一部分:尼尔斯刚骑鹅背,非常恐惧,想回家;
第二部分:他们遇到了困难,但马丁态度坚决。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说自己的看法。)   (3)教师适当的总结,注意“杈”“愈”的读音,“愈”不能和“越”混淆,以及多音字“铺”。

  (4)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通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第二章的3节后,请你给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加上合适合的小标题,并说明理由(5分) (1)骑鹅旅行(2)疲惫不堪(3)相濡以沫 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教学板书设计 (1)骑鹅旅行(2)疲惫不堪(3)相濡以沫 教学 反思 要加强学生对童话的理解 能复述尼尔斯刚骑在白鹅背上,二人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6周 累计34 节 课题 骑在白鹅的背上 课时 2 教材 第 5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开火车读。

过程与方法 能复述尼尔斯刚骑在白鹅背上,二人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及关键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5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20分) 1.学生可能提出问题:尼尔斯和白鹅马丁是如何相濡以沫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当白鹅马丁疲惫之极时是尼尔斯将他拖到了湖边”,以及“当尼尔斯饥饿之极时是白鹅马丁为他衔来一条鲈鱼。”既然已经成为了朋友,那么,针对这一点进一步发散提问:“在之后的经历中他们彼此还有哪些相濡以沫的表现呢?”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互相补充,这样就将文章的其他情节轻松地“引”了出来。(在野鹅面前为尼尔斯担保;
在寒冷面前给对方温暖)    2.文章的对话表现方式很丰富,提示语的几种情况均都出现,要提示学生发现这种变化,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方式。并掌握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3. 文中的阿卡后来能接受尼尔斯的加入吗?尼尔斯在历险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他有没有变回自己?要想知道答案,请你仔细读一读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4. 提出问题:尼尔斯和白鹅马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恐惧的尼尔斯”和“倔强的白鹅马丁”,进而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刚开始历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并找到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尼尔斯由“恐惧”到“逐渐克服恐惧”,再到“安慰、鼓励马丁”;
白鹅马丁由“倔强”到“态度坚决”。

  能够体现尼尔斯恐惧的语句:
  (1)“他缩着头,缩着身子,把整个身体贴在公鹅马丁的脖子上。他牢牢地抓住了鹅毛,眼睛也吓得紧紧地闭起来了。”(动作描写)   一是通过动词体会尼尔斯的恐惧心情,另一个是抓住“整个身体、牢牢地、紧紧地”等词语体会。

  (2)“我立刻就要掉下去了,立刻要掉下去了!”(语言描写)   能够体现尼尔斯逐渐克服恐惧的句子:
  “最后,他鼓起了勇气,微微睁开了眼睛”联系上文的“眼睛也吓得紧紧地闭起来了”理解,可以看出尼尔斯逐渐克服了恐惧。

三、学习两段环境描写(10分)   1.尼尔斯睁开眼睛都看到了什么? (5、6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第五段主要体会表达的形象生动,第六段写景物的变换是告诉读者他们历险的经历。

那么从哪可以看出马丁的倔强和态度坚决呢?   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来谈(马丁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他重重地喘息着,大大地张开了硬嘴,好像想把所有的空气都吸进去。” 2.文中还有几处这样表达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找出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2分)   可怜的尼尔斯是如何变小的呢?他以前又是如何捉弄别人的呢?请仔细读一读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第一章。

五、小结(3分) 同学们,你们读懂这个故事了么?对,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与它们和平相处。还明白了: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不要气馁,落后了不要紧,要勇敢地迎头赶上,面对挫折时,别忘了对自己说一声,锻炼你的时候到了,机会来了! 六、作业(1分) 1.请学生介绍尼尔斯是怎样变小的? 2.请学生介绍该书主要内容和最具吸引力的情节,以生生之间的阅读和视角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设计:
骑在白鹅的背上(二) 尼尔斯将马丁从昏死中救醒 阿卡同意马丁同行,排斥尼尔斯 马丁帮助尼尔斯瞒过阿卡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生生之间的阅读和视角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7周 累计 35节 课题 骑在白鹅的背上二 课时 1 教材 第 5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骑在白鹅的背上(二)》这篇课文紧承上一篇课文,讲的是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在历险经历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本篇课文的对话描写占了较大的篇幅,提示语运用恰当且富于变化,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当指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 教学 重点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简要概括故事大意。

能复述尼尔斯刚骑在白鹅背上,二人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难点及关键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第一课时 一、 检查复习(5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30分) 1.学生可能提出问题:尼尔斯和白鹅马丁是如何相濡以沫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当白鹅马丁疲惫之极时是尼尔斯将他拖到了湖边”,以及“当尼尔斯饥饿之极时是白鹅马丁为他衔来一条鲈鱼。”既然已经成为了朋友,那么,针对这一点进一步发散提问:“在之后的经历中他们彼此还有哪些相濡以沫的表现呢?”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互相补充,这样就将文章的其他情节轻松地“引”了出来。(在野鹅面前为尼尔斯担保;
在寒冷面前给对方温暖)    2.文章的对话表现方式很丰富,提示语的几种情况均都出现,要提示学生发现这种变化,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方式。并掌握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3. 文中的阿卡后来能接受尼尔斯的加入吗?尼尔斯在历险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他有没有变回自己?要想知道答案,请你仔细读一读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4. 提出问题:尼尔斯和白鹅马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恐惧的尼尔斯”和“倔强的白鹅马丁”,进而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刚开始历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并找到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尼尔斯由“恐惧”到“逐渐克服恐惧”,再到“安慰、鼓励马丁”;
白鹅马丁由“倔强”到“态度坚决”。

  能够体现尼尔斯恐惧的语句:
  (1)“他缩着头,缩着身子,把整个身体贴在公鹅马丁的脖子上。他牢牢地抓住了鹅毛,眼睛也吓得紧紧地闭起来了。”(动作描写)   一是通过动词体会尼尔斯的恐惧心情,另一个是抓住“整个身体、牢牢地、紧紧地”等词语体会。

  (2)“我立刻就要掉下去了,立刻要掉下去了!”(语言描写)   能够体现尼尔斯逐渐克服恐惧的句子:
  “最后,他鼓起了勇气,微微睁开了眼睛”联系上文的“眼睛也吓得紧紧地闭起来了”理解,可以看出尼尔斯逐渐克服了恐惧。

作业:     (5分)                                                          教学板书设计 骑在白鹅的背上 尼尔斯的恐惧 逐渐克服恐惧 教学 反思 学生知道了《骑在白鹅的背上(二)》这篇课文紧承上一篇课文,讲的是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在历险经历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本篇课文的对话描写占了较大的篇幅,提示语运用恰当且富于变化,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应当指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7周 累计 36节 课题 骑在白鹅的背上二 课时 2 教材 第 5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骑在白鹅的背上(二)》这篇课文紧承上一篇课文,讲的是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在历险经历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本篇课文的对话描写占了较大的篇幅,提示语运用恰当且富于变化,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 教学 重点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简要概括故事大意。

能复述尼尔斯刚骑在白鹅背上,二人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难点及关键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检查复习(5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25分) 1.学生可能提出问题:尼尔斯和白鹅马丁是如何相濡以沫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当白鹅马丁疲惫之极时是尼尔斯将他拖到了湖边”,以及“当尼尔斯饥饿之极时是白鹅马丁为他衔来一条鲈鱼。”既然已经成为了朋友,那么,针对这一点进一步发散提问:“在之后的经历中他们彼此还有哪些相濡以沫的表现呢?”学生结合相关语句互相补充,这样就将文章的其他情节轻松地“引”了出来。(在野鹅面前为尼尔斯担保;
在寒冷面前给对方温暖)    2.文章的对话表现方式很丰富,提示语的几种情况均都出现,要提示学生发现这种变化,丰富学生的语言表现方式。并掌握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标点符号的运用。

3. 文中的阿卡后来能接受尼尔斯的加入吗?尼尔斯在历险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他有没有变回自己?要想知道答案,请你仔细读一读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4. 提出问题:尼尔斯和白鹅马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很容易能概括出“恐惧的尼尔斯”和“倔强的白鹅马丁”,进而体会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刚开始历险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并找到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尼尔斯由“恐惧”到“逐渐克服恐惧”,再到“安慰、鼓励马丁”;
白鹅马丁由“倔强”到“态度坚决”。

  能够体现尼尔斯恐惧的语句:
  (1)“他缩着头,缩着身子,把整个身体贴在公鹅马丁的脖子上。他牢牢地抓住了鹅毛,眼睛也吓得紧紧地闭起来了。”(动作描写)   一是通过动词体会尼尔斯的恐惧心情,另一个是抓住“整个身体、牢牢地、紧紧地”等词语体会。

  (2)“我立刻就要掉下去了,立刻要掉下去了!”(语言描写)   能够体现尼尔斯逐渐克服恐惧的句子:
  “最后,他鼓起了勇气,微微睁开了眼睛”联系上文的“眼睛也吓得紧紧地闭起来了”理解,可以看出尼尔斯逐渐克服了恐惧。

小结:(5分)谈收获 作业(5分) 生字一行                                                       教学板书设计 骑在白鹅的背上 尼尔斯的恐惧 逐渐克服恐惧 教学 反思 学生知道了《骑在白鹅的背上(二)》这篇课文紧承上一篇课文,讲的是尼尔斯和白鹅马丁在历险经历中相濡以沫的故事。

本篇课文的对话描写占了较大的篇幅,提示语运用恰当且富于变化,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应当指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在理解中体会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8周 累计37 节 课题 画里有话 课时 1 教材 第 5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 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做一个独立向上、文明有礼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3、 以口语表达为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习作要通过修改提高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从漫画中受到启示,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以此指导在生活中的言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 从漫画中受到启示,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以此指导在生活中的言行。

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难点及关键点 4、 以口语表达为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习作要通过修改提高质量。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5分) 二、初读整体感知。(5分) 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20分) 四、课堂小结、质疑。(5分) 五、布置作业。(5分) 教学板书设计 以口语表达为基础 肖辉: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习作要通过修改提高质量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8周 累计38节 课题 画里有话 课时 2 教材 第 5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做一个独立向上、文明有礼的新时代的好少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口语表达为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习作要通过修改提高质量。

教学 重点 1、 从漫画中受到启示,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以此指导在生活中的言行。

难点及关键点 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5分) 二、初步探究,(5分) 三、初步探究,分析习作要求。(10分) 四、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10分) 五、拓展练习,开创思维。(5分) 六、课堂小结、质疑。(5分) 七、作业。

                                                               教学板书设计 画里有话 教学 反思 感受到幽默的乐趣,并能引起自我思考。

从漫画中受到启示。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8周 累计 39节 课题 长歌行 课时 1 教材 第 6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中的“葵”“羹”“煎”三个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 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及关键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 揭题(5分) 1、  这节课我们上语文课,学习《长歌行》。

2、  长歌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 3、  再请同学们看诗中读者的位置上写的是什么? 4、  通过预习,你对汉乐府民歌有何了解? 二、初读 感知韵律(25分)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诗读准。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那种韵律。

师生小结,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一遍。

三、师小结(5分) 四、布置作业(5分)                                                                教学板书设计 长歌行 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教学 反思 学生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道理。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8周 累计 40节 课题 长歌行 课时 2 教材 第 5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 重点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及关键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 准备 歌曲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揭题(5分) 1、  这节课我们上语文课,学习《长歌行》。

2、  长歌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 3、  再请同学们看诗中读者的位置上写的是什么? 4、  通过预习,你对汉乐府民歌有何了解? 二、初读 感知韵律(25分)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诗读准。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那种韵律。

师生小结,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一遍。

三、师小结(5分) 四、布置作业(5分) 板书设计:
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教学板书设计 长歌行 教学 反思 对于一些时间的名言警句,学生知道的很多。

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8周 累计 41节 课题 匆匆 课时 1 教材 第 6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教学 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难点及关键点 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师生谈话,自然导入(5分)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名言。现在,咱们就来比比看,看谁积累的有关时 间的名言多? 2、从这些名言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时间每天都在我们身边流逝,它看不见,摸不着,也许有时你会注意到它,有时你 会忽略它,而朱自清先生不但感受到了时间,并且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把时间的匆匆流 逝表现了出来。(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5分) 课前大家都查找了资料,现在能说说你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5分) 1、通读全文。

2、自学生字:
字音:潸shān 徘pái徊huái 涔cén 字形:潸 挪 旋 挽 徘 徊 3、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含义。

4、交流自学情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20分) 五、作业(5分) 1、写生字;

2、熟读并尝试感受文中的内容。

                                                               教学板书设计 匆匆 提出问题 具体说明 照应开头 教学 反思 能够熟读课文,对生字词语掌握较好。

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8 周 累计 42节 课题 匆匆 课时 2 教材 第 6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 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时间的“匆匆”,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 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难点及关键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 准备 音乐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5分) 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听到作者的心声了吗?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品读词句,读中悟情(20分) 1、《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并简单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交流读书感受,赏析精彩句段,感受语言美。

(1)赏析叠词和短句。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等,这些词语真切地描绘出时间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去来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等,这些读起来简洁、轻灵的句子,给人一种轻巧、婉转之感,越读越有味道。

(2)领悟蕴含各种修辞手法的语句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通过事物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逝,而“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则透过我们的日常生活细节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来去匆匆、稍纵即逝的;
拟人:“时间能‘跨’能‘飞’”,时间虽是无形,读起来却令人倍感其形象、真实,似乎可触、可感;
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光的匆匆消逝无踪,不可再寻,表现了作者无限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内心。

  (3)模仿课文进行听、读、说、写训练。文中有很多精彩语句,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再如“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还有很多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学生可以照样子说说自己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及自己的感悟等等。

(4)本课文词兼美,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诵文章,感受语言美 教学板书设计 4、课文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语句?找出来讨论、交流。

三、配乐诵读,积累佳句(10分) 1、配乐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精彩的语言。

  2、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多读一读,试着背诵下来。

四、拓展延伸,懂得惜时(3分) 阅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与时间赛跑》,懂得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

五、作业(2分) 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孙喜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9周 累计43 节 课题 复习 课时 1 教材 第 6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写小计划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自己制定一份阅读、工作、活动或者参观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掌握写计划的格式。

难点及关键点 制定一份合理的小计划。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 二、明确计划的用途。(5分) 三、了解写计划的格式要求:(15分) 1、开头:列出目标(做什么)——为进一步……,制定如下计划…… 2、正文:措施(怎么做)和具体步骤(分几步做完)——可分几方面来写;

3、结尾:为了达到目标……一定争取到怎样的成绩…… 四、 制定一份阅读、工作、活动或者参观计划。(10分) 五、把你的作文整理到作业本上。(5分) 板书设计:
表达—我的小计划 掌握写计划的格式。

制定一份合理的小计划。

教学板书设计 我的小计划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充分的表达 自己制定一份阅读、工作、活动或者参观计划。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9 周 累计44 节 课题 燕子 课时 1 教材 第 7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难点及关键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揭示课题(5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课文《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

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习情况:(15分)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5分)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 (2)看板书练习背诵。

6、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5分)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还有一个( )的尾巴。

                                                               教学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美 春光美 飞行美 停歇美 教学 反思 学生体会到了燕子的可爱。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9周 累计 45节 课题 燕子 课时 2 教材 第 7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 重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难点及关键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5分)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1)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着,毛毛细雨从天上()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

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

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4)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读好最后一句话。

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2)指名读,评议。

(3)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5、指导背诵。

(1)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2)学生试背 (3)齐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5分)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 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5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
1、造句:
偶尔――- 活泼―――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燕子 一、 总写外形美 :
羽毛、翅膀、尾巴 二、 分述 :
春光美 风行美 停歇美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感受到燕子的可爱,并能展开联想。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9周 累计 46节 课题 白鹅 课时 1 教材 第 7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 教学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难点及关键点 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情导入。(5分)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 “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30分)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5分)                                                                教学板书设计 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教学 反思 能够掌握文章的表达顺序,感受的白鹅的高傲,学会了总分的写法。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9周 累计 47节 课题 白鹅 课时 2 教材 第 7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 重点 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难点及关键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引入新课(5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5分)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
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
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

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5分)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四、积累运用,读写结合。(5分)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2.练笔,展示,评议。

                                                               教学板书设计 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教学 反思 感受的作者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9周 累计 48节 课题 白鹅 课时 3 教材 第 7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 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 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难点及关键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 二、阅读环节(15分) 1、自由地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抄写成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解读环节(5分) 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学习课文。

1、课文中的白鹅有什么特点? 2、白鹅对我们一家人有哪些贡献? 3、作者喜欢白鹅,你喜欢作者笔下的白鹅吗? 四、拓展环节(10分) 1、针对"喜不喜欢白鹅"这个问题,让学生分成两个对立面,展开辩论。

2、读一读课文有关"白鹅生蛋"这部分,结合附图,想一想:自己有过类似充满童趣的经历吗?讲给同学听听,注意表达出天真烂漫的情趣。

五、质疑环节(5分) 自己选一段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本文还有问题不懂的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板书设计:
白鹅 总说------高傲的动物 分说------叫声、步态、吃相 教学板书设计 白鹅 教学 反思 感受白鹅的高傲。

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第10周 49 机动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0 周 累计 50节 课题 动物王国里的故事 课时 1 教材 第 7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本次书面表达的内容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写一篇童话。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由地抒发学生的心声,寄予他们美好的理想和向往。

教学 重点 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并按照故事的顺序进行讲述。

难点及关键点 在故事中,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趣导入(5分) 1、播放《狮子王》,说说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引导。

(提示:要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2、回顾看过的动物小故事 (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龟兔赛跑》、《狼和小羊》、 《猴子捞月亮》等) 3、揭示课题:走进动物王国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能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小动物。) 二、创设情景一:进入角色(15分) 1、生戴头饰,自我介绍。

(要求:声音响亮,面带微笑,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学会见面打招呼。

点击出示:百灵鸟边飞边说:动物王国要竞选一位形象大使 师:大家想不想前去参加竞选啊?(想)大家跋山涉水,一路上遇见了许多自己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小动物。那你们见了面会怎么打招呼?还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成功的关键,和谐宽松的交际氛围能有效调适学生的心境,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训练学生能抓住小动物的特点组织语言,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童话的世界。) 三、创设情境二:竞选演讲(10分) 竞选形象大使演讲会 指名生点评。

四、展开想象,独立构思,明确要求。

1、 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做人来写;

2、 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

3、 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

4、 故事有一定的顺序。

五、自由写作,相机指导。(10分)                                                                教学板书设计 表达-- 动物王国里的故事 夸张的手法 大胆的想象 按照故事的顺序进行讲述 教学 反思 自由地抒发学生的心声,寄予他们美好的理想和向往在故事中 学生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设计教师:
第10 周 累计 51节 课题 动物王国里的故事 课时 1 教材 第 7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本次书面表达的内容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写一篇童话。

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由地抒发学生的心声,寄予他们美好的理想和向往。

教学 重点 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并按照故事的顺序进行讲述。

难点及关键点 在故事中,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激趣导入(5分) 1、播放《狮子王》,说说看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引导。

(提示:要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2、回顾看过的动物小故事 (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龟兔赛跑》、《狼和小羊》、 《猴子捞月亮》等) 3、揭示课题:走进动物王国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能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小动物。) 二、创设情景一:进入角色(25分) 1、生戴头饰,自我介绍。

(要求:声音响亮,面带微笑,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学会见面打招呼。

点击出示:百灵鸟边飞边说:动物王国要竞选一位形象大使 师:大家想不想前去参加竞选啊?(想)大家跋山涉水,一路上遇见了许多自己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小动物。那你们见了面会怎么打招呼?还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上台表演,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成功的关键,和谐宽松的交际氛围能有效调适学生的心境,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训练学生能抓住小动物的特点组织语言,通过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进入童话的世界。) 三、创设情境二:竞选演讲(5分) 竞选形象大使演讲会 指名生点评。

四、展开想象,独立构思,明确要求。

5、 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做人来写;

6、 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

7、 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

8、 故事有一定的顺序。

五、自由写作,相机指导。(5分)                                                                教学板书设计 表达-- 动物王国里的故事 夸张的手法 大胆的想象 按照故事的顺序进行讲述 教学 反思 自由地抒发学生的心声,寄予他们美好的理想和向往在故事中。

学生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0周 累计 52节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时 1 教材 第 8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难点及关键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激情导入。

    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各抒己见)     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对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次来感受博大的母爱吧!     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知道什么?生可能说出的问题:1、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2、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3、他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     二、 初度课文,整体感知。

    1、 整体感知。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 激发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指明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 。

    通过度课文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心体贴儿子、坚强乐观,非常爱我) 一、 独立学习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二、 师小结。

                                                               教学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学 反思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1周 累计 53节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时 2 教材 第 8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 “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难点及关键点 教学 准备 音乐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5分) 二、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5分) (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

(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

(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三、 自由研读,真情感知。(15分)     1、找一找     这篇文章老师读后深受感动,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出来,并于小组讨论为什么受感动。

    2、说一说     (1)、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划好了,谁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得地方偷偷的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他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得看着我。”从这些句子中我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宽容和关怀。

    生:母亲默默的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我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

    生:我却一直都不知道,他的兵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他的肝病肠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得睡不了觉。

    师:母亲为什么没让我知道她得病?     生:不想给儿子在增添痛苦。

    师:母亲都忍受着什么痛苦?     生:母亲重病缠身,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面对风华正茂的瘫痪儿子。又默默地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位母亲是多么的伟大和无私啊!     生: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还不停的絮絮叨叨地说着。

    师:在我答应母亲看菊花时,母亲什么表情?     生:喜出望外,高兴的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絮絮叨叨。

    师: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答应看菊花,说明我对生活还有希望,还有信心。

    生:母亲知道自己病重,他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儿子树立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啊!     生:他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生:母亲临终前,仍然惦记我和妹妹,我们是他心中唯一的牵挂。

    师::这些句子震得令人好感动啊!体现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的爱,从这些句子中尼体会到什么?     生:儿子热爱母亲。

    生:儿子对母亲有一种愧疚之情。

    生:儿子深切地怀念母亲。

    师:原来的母爱儿子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有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了什么?     生: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我那未成年的女儿---”     师:母亲还想说什么?     生:你们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四、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师:这篇课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母子之间的四海深情,让我们有感情地再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好吗?     2、师:母亲带着女儿的牵挂走了,我想儿子一定有许多话要对母亲说。

    清明节到了,他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生答。

    五、 师:同学们说得太感人了!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5分)     生:答。

    师:你们说得真好!可后把你们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书信的形式写出来好吗?     最后,让我们大声把这首歌词读出来,献给我们的妈妈好吗?     出示歌词《烛光里的妈妈》                                                                教学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腿瘫痪 为母看菊花 妹妹推我尚菊花 教学 反思 体会的了母爱的伟大。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1周 10月 27日- 10月 31日 累计 54节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时 3 教材 第 8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 “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教学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难点及关键点 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烧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引入新课(5分) 二. 深度理解课文,升华主题。(15分) 1、对于史铁生的“好好活”,我们是怜悯吗?感到他活得痛苦吗?那究竟是什么?(对着黑板“苦”字说——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在报纸上看到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我想,如果说“好好活”是对母亲的回报,母亲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2、那么,这回面对“秋天的怀念”,在你心中,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请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母亲推着他看到了菊花……自己用脚踩扁一个杨树花……) 读出思考 (1)课文的学习已经结束。这个故事的确感动了我们。我们一起跟着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经历他和他母亲别样的人生。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读书,读到此程度,总会说,史铁生和他母亲真伟大,活出了自己的性格和尊严。读书到此也完全可以。但我还要问你们,他们的故事感人,跟我们自身有关系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2)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肯定不是让你知道,你看我多了不起,他肯定不是让你们宣传他母亲是多么了不起,所以,当我们走进秋天的故事——读出了书中的味道的时候,我们还要走出“怀念”——“读出思考”那么,这思考究竟是什么? 关于活着: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人打击。身体的局限我们这辈子也改变不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另一种生命延展。

3因此,透过史铁生的和兄妹的“我俩要好好活”,经过我们的思考,课文的“俩”应该改成“们”。这句话应该说是“我们在一起要好好活……”(板书) 4这里的“们”会指谁呢?是谁,你就说成你和谁,你想和谁,说你就和谁说,比如:“我和家人要好好活……” 5就要离开课堂。如果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课题——你心中最终留下的是什么? 6如果你对“好好活”体悟到了特别的味道,读出了属于你的思考,到那时,你一定能想起窦老师和你讨论的这个话题,更希望你能想起史铁生,想起他的这篇《秋天的怀念》。

7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无论怎样,我们为什么要好好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活,我们好好活出个什么样,这是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三、 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再次朗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完成课后习题。(15分)                                                                教学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教学 反思 感受的母爱的伟大,对自已有了很深的认识。

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机动 累计 55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1周 累计 56节 课题 风 课时 1 教材 第 8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和儿子之间的血浓于水的深情。

教学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难点及关键点 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 准备 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导入新课。(5分) 母爱的伟大使我们忽略了父爱的存在和意义,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父爱一直以特有的沉静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父爱的羞于表达、疏于张扬的,却巍峨持重,所以我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风》。

二、 整体感知(15分) 1、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2、通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

3、加查,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三、 汇报交流,检查预习(15分)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四、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 1、既然文题是“风”,那么再文众多出现了那几次风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A风很大,草就很低的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热劲来。

B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飘飞的冬天。

C在一个刮着风又纷纷扬扬飘着大雪的日子里。

D风很尖锐地呼叫着,把漫天的雪搅得迷迷茫茫。烘托出父子之间的浓浓的深情,烘托出父子深情使他们抵御了寒风,把贫寒的日子过的暖烘烘的情景。

                                                               教学板书设计 风 教学 反思 熟读课文,对生字掌握较好。

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1周 累计57 节 课题 风 课时 2 教材 第 8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和儿子之间的血浓于水的深情。

教学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难点及关键点 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5分)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文中讲述了父子俩人相依为命的生存,是一个热水壶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2、这是一只怎样的热水壶? 文章的4、5段,从质地、图案、时间,可以找到答案。

二、走进文本,体会情感。(15分) 1、在父子的心中,这个热水壶的分量怎么样呢?从那里看出来的? 父亲和儿子把这壶看得很重。因为这是一对很贫穷的父子。文中的第二段就说了日子很贫寒,好在有一个热水壶,可见他们家很贫穷。还有图案很简单,简单得和这个家一样,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个家是很贫困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中,有一次,一个人看了这壶,愿意拿出很多很多钱买它。这钱数目很大,是父亲的一辈子再加上儿子的一辈子也挣不来的。他们却不愿卖,可见这个壶对于他们来说是意义重大的。

2、在这个热水壶上,都记载了父亲和儿子的那些故事呢? a) 3段(儿子小的时候)假想一下,那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发生的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父子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交流呢?这里有三个热烘烘,为什么用了三个热烘烘呢?回读本段。

b) 6段(成长的岁月) “一个又一个”意味深长的短语,这是告诉我们什么?父子俩人是怎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飘飞的冬天的呢? c) 8段——结尾(儿子长大了) 儿子做出了一个怎样的举动?面对儿子的举动,父子 父亲的心里涌起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将这空荡荡的屋子填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呢? 父亲说“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父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深入探讨,体会主题。(15分)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父子之间的一个热水壶的故事,为什么题目还要叫作风呢? 因为在寒风中,更能体会到热水壶存在的价值。正是天气的寒冷,风的大,才更衬托出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五、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5分) 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热水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板书设计 风 父爱子 子爱父 教学 反思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和儿子之间的血浓于水的深情。

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1 周 累计58 节 课题 我们的心声 课时 1 教材 第 8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 重点 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难点及关键点 2、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生活中,当你遇到不够文明的现象,你是否想过怎样去制止?你有哪些好的想法与建议?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建议书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

二、交流素材,相互启发 1、请一名同学说说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不文明的事。

2、小组交流,你还遇到哪些类似的事? 三、模拟情境,讨论建议书的内容 1、请发言的同学模拟不文明的行为。

2、你有哪些劝告的话?请说一说。

3、小组讨论建议书应写哪些内容。

四、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1、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建议书。

2、全班共同总结建议书固定的格式什么样。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2周 累计 节59 课题 我们的心声 课时 2 教材 第 8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教学 重点 学习建议书的格式。

难点及关键点 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复习 学生复述建议书的格式要求,教师板书。

二、写建议书 三、交流评改 1、把建议书读给别人听,听听大家的意见。

2、评一评,谁的建议书最能受到大家的响应。

四、作业 修改自己的建议书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建议书的格式能按要求写 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2周 累计 60节 课题 我们的心声 课时 3 教材 第 8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 小组交流建议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 重点 正确书写建议书 难点及关键点 格式正确 教学 准备 写好的建议书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将建议书抄写到作文本子上。

                                                               教学板书设计 表达——我们的心声 建议书的格式 教学 反思 于海燕:能通过建议书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夏柏翠:
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2周 累计 61节 课题 四十的情趣 课时 1 教材 第 9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文中“四时的情趣”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教学板书设计 四十的情趣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感受的四季带来的快乐和美感。

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2周 累计 62节 课题 四时的情趣 课时 2 教材 第 9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过程与方法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2、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读题,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三、体会写法。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4)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

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教学板书设计 四时的情趣 春:破晓—山顶—云彩 夏:夜里—月亮—萤火虫 秋:傍晚—夕阳—乌鸦、大雁、虫类 冬:早晨—送炭—地炉 教学 反思 体会到了课文的表达顺序。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2周 累计 63节 课题 黄昏 课时 1 教材 第 9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教学 重点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难点及关键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教学 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题 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4、学习生字。

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板书设计 黄昏 教学 反思 能够感受到作者描写了黄昏时的景物。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3周 累计 64节 课题 黄昏 课时 2 教材 第 9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教学 准备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书后词语。

2、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 (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 (3)还写了什么?(夕阳和海鸥) 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

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

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板书设计 黄昏 教学 反思 学生能够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3周 累计 65节 课题 黄昏 课时 3 教材 第 9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教学 准备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复习导入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体会和指导朗读:
(1)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

这是作者看到的吗?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3)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4)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完成课后习题。

1、小组交流。

2、交流讨论。

五、作业 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黄昏。

                                                               教学板书设计 黄昏 (散文) 黄昏时的波浪—-躁怒 跳跃 黄昏时的夕阳—-愤怒 威武 黄昏时的波浪—-融化 摊平 教学 反思 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机动 累计66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3周 累计 67节 课题 梦想的翅膀 课时 1 教材 第 9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故事的能力,语言生动,形象,语句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把感受融于语言中。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 准备 把想象的内容按一顺序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感情真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动画片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在动画片中你都看到卡通人物,它在干什么? 学生观看(课件;
喜羊羊与灰太狼) 生:灰太狼在看电视。

生:灰太狼在想着捉到羊的情景。

生:灰太狼在做梦捉羊。

师:对,灰太狼在想象着捉羊的场景,可以说这是灰太狼做的一个梦,是他的幻想。正因为他心中有这样的愿望,才会在梦境中出现,才会产生无尽的想象。这节课,我们也来借助梦的翅膀,走进的世界。

(板书:梦的翅膀) 二、说梦 师:孩子们,从出生到现在做过的梦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说说看,在梦中你都见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 生:我在梦中看见了爸爸妈妈陪我过生日。

师:有些现实中美好的场景总会在梦中出现,这是对现实的重现。

(板书:现实的重现)                                                                教学板书设计 梦的翅膀 教学 反思 培养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故事的能力,语言生动,形象,语句优美。

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把感受融于语言中。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3 周 累计 68节 课题 梦的翅膀 课时 2 教材 第 9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故事的能力,语言生动,形象,语句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把感受融于语言中。

教学 重点 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及关键点 把想象的内容按一顺序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感情真实。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让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故事的能力。

二、把想象的内容按一顺序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感情真实。

三、语言生动,形象,语句优美。

四、总结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培养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故事的能力,语言生动,形象,语句优美。

把想象的内容按一顺序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感情真实。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3周 累计 69节 课题 梦的翅膀 课时 3 教材 第 9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故事的能力,语言生动,形象,语句优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把感受融于语言中。

教学 重点 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及关键点 把想象的内容按一顺序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感情真实。

教学 准备 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动画片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在动画片中你都看到卡通人物,它在干什么? 学生观看(课件;
喜羊羊与灰太狼) 生:灰太狼在看电视。

生:灰太狼在想着捉到羊的情景。

生:灰太狼在做梦捉羊。

师:对,灰太狼在想象着捉羊的场景,可以说这是灰太狼做的一个梦,是他的幻想。正因为他心中有这样的愿望,才会在梦境中出现,才会产生无尽的想象。这节课,我们也来借助梦的翅膀,走进的世界。

(板书:梦的翅膀) 二、说梦 师:孩子们,从出生到现在做过的梦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说说看,在梦中你都见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 生:我在梦中看见了爸爸妈妈陪我过生日。

师:有些现实中美好的场景总会在梦中出现,这是对现实的重现。

(板书:现实的重现) 生:我在梦中看到了长大后的自己。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这个愿望总会在梦中实现。

(板书:美好的愿望) 生:我在梦中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鸟,变成了一个超人,见到很多卡通人物,和他们成为朋友…… 师:我们更的梦都是借助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尽情地去创造。

(板书:丰富的想象) 师:同学们的梦可真多真美,把我也带入了想象的王国。

三、做梦 1、创设“梦”的情境 孩子们,身在童年,如果不会美美地做梦,真是枉费少年时!在座的同学有谁不会做梦呢?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梦”这只会飞的鸟儿一起飞翔! (课件:梦是一只会飞的鸟) (我发现梦是一只会飞的鸟 飞到草丛中蟋蟀正拉着提琴舞蹈飞到小溪边溪水正亮起喉咙歌唱飞到夜空中星星在大街上悠闲漫步飞到海底下鱼儿在广场上自由嬉戏飞呀,飞呀我就成了一只——一只小小鸟 喝一杯露珠酿的可乐吃一支梨花做的雪糕戴一顶飞虫编的礼帽 枕一波月光织的涟漪啊,我发现梦是一只会飞的鸟) 2、进入“梦境” 醒醒,看看梦想的鸟儿将你带到了哪儿,想好的同学可以与组内的同学交流,描述一下你们都去了哪里,见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看到哪些美景,看谁说的语句通顺,清楚具体。

汇报 生:我梦见长了翅膀,飞到太空,见到了……飞到大海,见到了…… 师:你的梦很开阔,去了你想去的地方,谁来评议一下他描述的过程怎样? 生:他描述的有一定顺序,而且看到的物体说的很详细。

师:这样的梦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过,哪些同学也有过类似的梦。

生:我梦见自己成了一名老师,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上课…… 师:长大后的自己,谁也梦见了长大后的自己呢?你们认为这样的梦可以具体写些什么内容?把发生的故事写具体,详细。

生:我梦见来到动物王国,我和小动物们成为了好朋友…… 师:你们也见到过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吗?这样的梦都有哪些情节? 生:我与小动物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可以详写。

师:真是心有多高,梦就会有多远。

老师真羡慕大家,短短几分钟就有了种种神奇而美丽的“梦幻之旅”。有梦的孩子真是幸福的,有梦的童年真是精彩的! 四、写梦评梦 师:孩子们,知道吗?如果把你们刚才的“梦”记录下来,就可能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一篇精彩的幻想小说。

想写吗?快来看看梦想仙子给你哪些提示。

(1、写梦,并不是非要去做梦,或者把夜里做的梦照实写出来。而是动用做梦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心中所想。

2、写梦,就是写事情,所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人、有物、有事、有景,可以有趣,也可以有启发。) 师:要求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拿起笔,跟着梦想这只大鸟翱翔吧!把梦中最精彩的一幕记录下来,不用写开头与结尾,写你梦中最难忘,有趣的那一段。

学生写梦,教师巡视 师:谁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美梦。倾听的同学我们注意,如果是你,你还想有什么补充的吗? 简单评梦 生:我的梦是列车历险记。我变成了一个列车长,在行驶的过程中,列车遇到了强盗,他们的用枪射击玻璃…… 师:哪位同学们来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生:语言在烦琐。

生:想象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师:针对这些问题你们能给他提一些意见吗? 生:可以把描述的重点放在你做为一名列车长是如何带领大家与强盗进行斗争的。

生:重点写一写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突出写你们的聪明及勇敢。

师:这位同学,同学们意见你不妨试一试,相信修改后的习作会更吸引大家。

师:还有其他同学来汇报自己的习作吗? …… 师:这么美的梦,还欠缺一吸引读者眼球的题目,你认为怎样的题目能让读者在你的习作前驻足。

生: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梦游太空,我的梦…… 师:同学们的梦真让我耳目一新。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梦想之旅”才刚刚开始。课后,请同学们将习作的开关与结尾在进行一下完善,你们的习作将更加完整,更加成功。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我也会将你们的习作带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也看到你们的优秀作品。让你们的想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继续翱翔。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故事的能力,语言生动,形象,语句优美。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4 周 累计 70节 课题 野草 课时 1 教材 第 10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难点及关键点 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1、 熟读课文,注意“械”、“瞬”、“剖”字的读音,和写法。

2、 理解词语:致密、瓦砾、意志、顽强不屈、磨练、傲然。

3、 了解课文的结构段:
1——5自然段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小草力量巨大无比。

6——8自然段是作者借赞美小草来鼓舞广大群众要向小草那样顽强抗战。

4、了解作者夏衍。

                                                               教学板书设计 野草 解剖,机械。骨骼 特殊 坚韧 瞬间 教学 反思 熟读课文,对野草的背景不太了解。

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4周 累计 71节 课题 野草 课时 2 教材 第 10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 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3、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语,检测生字,生词掌握情况。(超越、坚韧、韧性、顽强不屈、能屈能伸、弹性) 3、读这些词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小结:这些词,让我们感受到小草身上那顽强的生命力。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聚焦重点,深入悟读。

(一)聚焦种子的力大 1、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①交流(刚才同学们都在认真批注,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②生交流,师点拨。

2、交流汇报,板书力大。

3、文中哪些词句说明种子力大? 出示: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师:对,那你是怎样理解“简直超越一切”的?(指的是种子的力大没有可比的。) 师:理解得很好,也说明你是认真去读了体会的。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你能找到答案? 出示: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什么是“如此如此”?种子的力大到了什么程度?用你的读表现出来。

师小结:是的,一个科学故事再一次让我们知道了种子的力量之大,能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

(二)聚焦“生命力”读出精神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它的生长历程。

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 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

把你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感受带动词的句子,感受几个动词的作用)。

生:读句。(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曲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读了这段文字,知道瓦砾、石块硬吧? 生:硬。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从小草生长的过程中体会到的。) 师:是啊,面对如此硬的环境,小草是怎样生长的呢? (从几个动词里体会到它的力大无比,以及顽强的精神。) 师:体会得很好。我们再齐读,再次感受这样大的力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生: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师:夏衍称它是怎样一种力呢?指名读。

生:读——汇报“长期抗战的力”。

师: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别急,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相信大家看完这段资料后会有更深的理解。

(三)聚焦“感悟”情感升华 师:出示资料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待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师:从这些图片和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师: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 师: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情,你会这样读? 男生齐读。

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 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帝国主义任人宰割吗? 作为当代小学生,当你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战死沙场,与敌人奋力抵抗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身上好像拥有着无尽的潜能,力量,这种力是——(生命力)。

补充句子: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广大中华民众志成城 、 。

①指名补充。

②引读句子。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力量的伟大…… 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在此期间写下了《野草》他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写道:“第八自然段”。(读一遍) 师:此时,你能理解文中“种子,野草,瓦砾、石块,盆花它们分别代表、象征什么吗?” 生答。

师:小结,在如此恶劣的战争环境下,我们的作家以小草的精神象征我们奋起抵抗,保卫祖国的民众们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多么地值得我们崇敬,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

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结束。

                                                               教学板书设计 野草(力大)——广大抗日民众                         ↓                       顽强不屈                       不可抗拒                       能屈能伸 教学 反思 感受到生命力量的巨大。

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机动 累计72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4周 累计73 节 课题 琥珀 课时 1 教材 第 10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难点及关键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 准备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ī) 渗(shèn) 拭(Shì)澎湃(péng pà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án)黏稠(zhā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二、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教学板书设计 琥珀 约莫 怒吼 松脂 美餐 挣扎 澎湃 教学 反思 通过读课文,了解到琥珀形成需要的条件。

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4周 累计 74节 课题 琥珀 课时 2 教材 第 10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 准备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
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教学板书设计 琥珀 教学 反思 能够找到真实情景和想象的情景。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4周 累计 75节 课题 琥珀 课时 3 教材 第 10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 重点 课后习题 难点及关键点 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

                                                               教学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的时间 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发现琥珀 科学价值 教学 反思 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 热爱祖国物质文化遗产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5周 累计 75节 课题 荔枝图序 课时 1 教材 第 10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 准备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导入(展示荔枝画图) 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二. 整体感知 1. 解题 ⑴ 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 “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 ⑵ 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 ⑴ 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 pī pa 缯 zēng 绡 xiāo 瓤 ráng 醴 lǐ酪 lào ⑵ 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老师巡视 辅导。

华:huá 花 叶如桂,冬青: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5周 累计 76节 课题 荔枝图序 课时 2 教材 第 10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引出新课。

二、复习生字,探究课文。

1. 齐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2.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 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 3.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说。

(明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 小结课文。

三. 拓展训练 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教学板书设计 荔枝图序 外形:产地、形状、叶、花(略) 果实:朵、核、壳、膜(详) 由外到内 保鲜:(详) 教学 反思 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机动 累计77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5周 累计 78节 课题 从军行 课时 1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边塞诗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难点及关键点 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

1、 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 理解“从军” 板书:从军 3、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我们从刚学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知道: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一起,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 板书:行。

二、解诗题,知诗人。

4、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5、 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 6、 说说你对王昌龄有多少了解? 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 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 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
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4、 教师范读,青——海长——云——暗雪——山——。好,下面我不说了。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 同学们刚才在王昌龄的引领下,到唐朝的边塞转了一圈,看见了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画图出示以上地方。

6、 看图读前两句,你有何感受?带上感情读一读。(戍边将士艰苦、孤寂的生活,怀念家乡) 7、 过渡语:尽管环境这样恶劣,乡情这样深切,守边将士又是怎样做的呢? 8、 齐读后两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9、 多媒体出示古战场图 10、 第三句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 11、 将士们面对困难,报国壮志不但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不再遭受战争伤痛,我们发誓—— 为了祖国的威严,我们发誓—— 12、“战地记者”采访戍边将士。

四、体会意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重新回到唐朝的西北边陲,再一次将所想到的、见到的、听到的,留在心中。让我们牢记戍边的将士,学习他们弃家入塞、奋勇杀敌、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吧。

音乐起。师生齐读(注重平仄。) 五、品悟诗情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我们只读了几遍,那我们来聊聊吧。

1、读了这首诗,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2`指名说。

3、同学们,这就是王昌龄给我们留下的边塞诗。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就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特别的感情呢? 3、从哪个字体会到了什么?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5 周 累计79 节 课题 从军行 课时 2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首《从军行》,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好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王昌龄的另外一首《从军行》。

二、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体验诗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要求结合前一首《从军行》的感情基调朗读,并能背诵。

3、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指导其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比较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相机穿插有关时代背景与作者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三、拓展阅读 幻灯片出示另外五首从军行 生读这几首诗,根据自己喜好,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朗读古诗                                                                教学板书设计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学 反思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5 周 累计80 节 课题 从军行 课时 3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首《从军行》,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好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王昌龄的另外一首《从军行》。

二、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体验诗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要求结合前一首《从军行》的感情基调朗读,并能背诵。

3、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指导其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比较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2.质疑问难,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相机穿插有关时代背景与作者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三、拓展阅读 幻灯片出示另外五首从军行 生读这几首诗,根据自己喜好,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朗读古诗                                                                教学板书设计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学 反思 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6周 累计 81节 课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时 1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及关键点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二、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三、师范读 四、指生读一读 五、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六、再读古诗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全班齐读古诗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6周 累计 82节 课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时 2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过程与方法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难点及关键点 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朗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 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背诵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选陆游的其他古诗抄录并背诵。

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16 周 累计 83节 课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课时 3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情怀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熟能生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视友谊的情怀 教学 重点 背诵古诗 难点及关键点 默写故事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复习引入 二.背诵古诗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四、完成课后习题 五、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 -----人 热爱与不屈 五千仞岳-------摩 移民泪---尽 同情与担忧 教学 反思 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情怀 自由练笔能畅谈体会,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6周 累计 84节 课题 春望 课时 1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过程与方法 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及关键点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 准备 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导入 二 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另外简单介绍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使学生加深对诗歌体裁的认识。

三 范读 让学生在听朗读感受诗文的同时解决一些字词的读音问题。

四 字词正音 抵(dǐ) 搔(sāo)浑(hún) 簪(zān) 胜(shēng) 五 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朗读同时感受诗歌声韵美。

六 重点字词 国:国都 破:沦陷 城:长安城 感时:感伤时局 恨:遗憾、不满意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战乱。

  抵:相当于。

  浑:简直。

  胜:能承受。

  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

七 总结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6周 累计 85节 课题 春望 课时 2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难点及关键点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 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说说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小组讨论) 教师在过程中加以引导,并说说自己的意见。

二 问题设置 课文题目是“春望”,作者“望”的是什么事物呢? 引导学生说出每联描写的事物。

答案:国破、城春、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三 理解课文内容 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说为主,在说的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文内容和感情) 四 朗读课文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课文,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全诗感情,并让学生发现本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五 名句赏析 (一)   引导学生找出本诗中的名句 (二)   向学生介绍名句赏析小方法 (三)   让学生赏析名句 六 向学生介绍“通过__表达__”这个概括中心思想的句式,并让学生用此句式概括本诗的思想感情 七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课时教案设计 设计教师:
第 16周 累计 86节 课题 春望 课时 3 教材 第 11章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这首诗歌的中心,学习归纳中0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点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及关键点 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学习 环节 过程设计 重点难点积累 一、引入新课、 二、朗读古诗,说大意。

三、概括全诗思想感情 四、指导背诵,当堂检查,及时反馈 1、教师抓住重点词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五、完成课后习题 六、作业:抄写诗句。

                                                               教学板书设计 春望 首联 国破 城春 草木 ↘ 感时 忧国 颔联 花 鸟 ↗ 颈联 烽火 家书 ↘ 念家 悲己 尾联 白头 ↗ 教学 反思 通过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学习名句赏析方法。

掌握诗歌名句赏析的方法和掌握归纳中心的方法。

推荐访问: 上册 五年级 教案 语文学科 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