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人的昆山梦]

2021-10-12 11:55:19 | 浏览次数:

宝应人的昆山梦 从我的祖辈算起,我们宝应人迁到昆山这个富饶之地已经70多年了。这70多年间,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余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虽然根在宝应,但对昆山俨然已产生了他乡是故乡之感。

一根扁担 打从记事起,我的外公便跟着大人们逃荒来到一个叫蔡泾的地方。蔡泾村得名于蔡泾河,是昆山东北部一个典型的阳澄湖低洼圩区,洪涝频繁造成大片荒地无人耕种,我们彪悍的宝应人,也就是昆山本地人口中的苏北人,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

民谣“一天下雨白茫茫,两天下雨泪汪汪,三天下雨拔篙去逃荒”,是蔡泾真实的写照。然而那毫无生机的汪洋并没有让先辈们退却,地势低洼不利于种庄稼,勤劳的人们因地制宜,饲养起了鸭子。养鸭技术要求不高,加之水面辽阔,满河的水生植物,又降低了饲养成本。

宝应人走南闯北见过世面,不少人曾经在大上海摆过摊,送过货。改革开放伊始,外公用一根扁担带着同胞们往返于上海和昆山,把饲养大的鸭子用船送往上海的饭店、食堂,很受上海人的欢迎。多年以后,周市太和爊鸭享誉中外。

外公育有三个孩子,外婆常年生病,所以他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外公常说,没有挣不来的钱,只有吃不起苦的人。

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经济,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外公农闲时便用扁担走家串户去卖,他童叟无欺,要是遇上送货的家里人有什么事,他还热情地帮忙出主意。时间一长,不仅在宝应人心里把外公当成了支柱一般的存在,一些昆山本地人也被外公的无私善行所感动。

要说这根扁担最大的功劳,莫过于1998年的洪灾了。蔡泾更是一片汪洋,如柱的大雨下了几天几夜,水库溃口了,洪水像一头凶猛的野兽直冲而下,摧毁庄稼和粮田。昆山人都说,苏北人这下要完,要回老家去了。外公一声不吭,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挑着扁担和大伙儿一起,斗风雨,战洪魔。他们挑来一担担土、一块块石头,堵截洪魔,筑夯溃口。干部群众齐上阵,把小圩合并成大联圩,加固、加高、加阔外河大塘堤岸,清河碧水终又重现风貌。

外公勤恳踏实,话不多,但说出来必定极有分量。不久,他便做了村里的生产队长。这根扁担,就成了他不离不弃的战友,下地干活,上街进城,形影不离。夏收麦子秋收水稻,外公用扁担挑麦捆担稻把;
夏播秋种的日子里,用扁担挑粪担肥、挖塘泥;
等到夏秋粮食进仓之后,用扁担挑粮食卖余粮;
冬闲则肩扛扁担,挖河沟,砌河岸。

外公是宝应人的领头人,他带领着大伙儿一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从不服老,从不知累。他的已经古铜色的脊背再抹一层古铜,对扁担的执著依然如一。在本地人惊异的眼神中,把蔡泾从一片荒芜变成了鱼米之乡。

经济腾飞之后,蔡泾村家家户户建起了楼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宝应人在蔡泾这片土地上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更为难得的是,宝应人保留了自己的语言特色,至今说着昆山话和苏北话两种方言。

生活蒸蒸日上,古稀之年的他仍旧和老伙伴并肩努力着。后面的两片农田种上了玉米,成熟之际,每天凌晨就起,用扁担一担一担挑回来,再一个个剥好,拿到镇上去卖。还用扁担两端挑着用竹篾制成的诱笼,放入水中捕捉黄鳝。在我的心中,外公是无所不能的,扁担也是无所不能的。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这根扁担已经陪伴了外公半个多世纪。桑木的扁担被油浸润过的沧桑光润的外表一如外公脸上的皱纹,直直挺挺,不枝不蔓。地里田头,时时有默默无闻的扁担在守护着。

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外公那条扁担,也许没有我们年轻一辈的今天;
如果没有祖辈们一条条扁担,也许没有我们宝应人的今天,挑风挑雨挑动日和月,挑动蔡泾沧桑的历史。

这么好的肥田沃地,这么美的水乡丽景,扁担诉说着宝应人在昆山开创自己的时代,那一路的艰辛与欢歌。它见证了宝应人的先辈们开山辟地、勇往直前、奋勇拼搏的传奇。

宝应人的昆山梦已初具雏形。

一间印刷坊 在我刚刚升入小学的时候,父母亲把我交给了外公外婆,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浪潮,在昆山亭林附近开了一间手作印刷坊。他们都是抬头看天吃饭的农民,可是为了我的学业,毅然离开相熟相悉的土地,一头扎进了创业海潮。我一年到头难得见到父母亲,他们在自己的小作坊里忙碌,既是作坊主,又是印刷工。

当时父亲考察了印刷市场,买回了第一个圆盘印刷机,承接了印刷作业本、财务账表、收据、信封等业务,由于那时印刷材料价格低、人工成本低、市场需求又大,所以我的父母很快在农村印刷行业挖到了第一桶金。

两台圆盘脚踩老式印刷机,几把手切刀,密密麻麻的字刻,板子,铅字,这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父母全部的财产。随后又在两年的时间内添了一台“小八叶”印刷机,一台切纸机,水线机还有六年后增添的铸字机,工人也增加了好几个。

每逢节假日,外公便带着我去父母的作坊里团聚,当时印刷过程中那红火的场面、热烈的气氛、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排排字版和一堆堆铅字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站在充斥着油墨的香味的房子里,躲过码放高高的纸山,躲开圆盘印刷机咣当声,看到父母亲从容地捡排那些铅灰色的汉字…… 当时,没有网络传输技术,报纸“大样”基本要靠人工送到印刷坊。印刷坊接到“大样”后进行排版,在排版上要由拣字工一个字一个字地拣字排版。

印刷主要就是两道程序:笫一工序是拣字排版;
笫二工序是机器印刷。当时是单字排版印刷,最先程序是铸字机铸出单字,将字放到字架上,再从字架上把字挑拣出来。从编辑到制版全都是手工操作,最后将刻好的腊纸粘在有油墨的纱框上,用有油墨的滚子一推,字就印在下面的白纸上了。

拣字是工作量最大的工序,排字时,工人们一只手拿着托盘和稿件,一只手从铅字架上选字,选完一段在铅版上排好,再选第二段。排字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稍不留神碰乱了铅字,将前功尽弃,一切就要重来。如果碰上特殊字、丢失字、损坏字还需要铸字。等到校对时哪怕只删除一个字,后面所有的铅字都要一个个地往前移动位置。

看父母在一台圆盘印刷机旁从一台圆盘印刷机起家,慢慢扩充为一家初具规模的小印刷厂。那些岁月,父母亲白天出外跑业务,晚上还得加班。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培养了极为深厚的感情。退休以后,他们依然常来常往,牵挂彼此。

当时在车间里,我看到一排排竖立的铅字版,每个板上有许多小格子,里面密密麻麻放满了各种铅字:有各种字体,也有各种符号,大小不一。当时我真想象不出一篇稿子是怎样从密密麻麻的铅字堆中拣出来的。

印刷机虽然动力是电,但完全手工操作,一张一张印,需要技巧,年幼的我帮不上忙,只能帮着做些收拾废纸条、打扫卫生等杂活。从小就对父母还有那些工人打心眼里佩服,他们穿梭在一排排字架之间,面对着密密麻麻大大小小不同字号的铅字,十分熟练地把需要的铅字拣出来,很快完成一篇文章所需的铅字,现在想来,父母也是手工匠,有手艺有匠心。对待铅字极为虔诚。

父母在印刷行业做出了口碑,后来印刷行业逐渐迈入现代化,不再需要人工了。但是一些没有资质的印刷坊还在私下承接一些小企业的印刷业务,继续赚钱。我的父母亲坚定不移地在获得了印刷资质之后,才开始承接印刷业务。后来,当地政府也逐渐把印刷业务交给了父母,一直做到退休。我也早已长大成才,虽然没有传承到父母的手工印刷技艺,但是他们认真做事的信念、踏实无欺的品格、关爱工人的真情已然浸润我的灵魂,使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开辟了自己的天地。

我时常想起早年曾见过的那台铅字印刷机。当年的铅字印刷机完成了它的使命,铅字也离我们远去,铅字印刷成为历史,成为记忆。但是我们宝应人的创业梦想越来越辉煌,在背后支撑着的,是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那些助我们成功的、始终默默无闻的老伙伴。它们通过我们勤劳的手向世人展示,宝应人的昆山梦已然实现! 一枚硬币 从南京大学毕业回昆,我拒绝了父母让我去考教师的要求,也没有参加事业单位考试。“离经叛道”似的,我选择了动漫设计,我学的是美术,我选择这个行业是因为对昆曲的热爱,我想把昆曲中的经典人物设计成动漫人物,继而制作成动画。

诚然,理想是丰满的,虽有机遇无数,却总擦肩而过。于是和大多数人一样,我遭受了意料之中的无情打击。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我的身上只剩下一枚一元硬币。我不平,我愤恨。我甚至阴暗地想,这个如花似玉般的城市,好歹我生活了这么多年,居然还是这么的不近人情?简直辜负我对它的期望。而固执如我,始终不肯开口向父母“缴械投降”。

这时,年迈的外公放心不下我,他看看四壁空空的出租屋,给我做了饭。看着我狼吞虎咽之后,他问我:“有硬币吗?”我拿出了身上那最后一枚硬币。外公拿在手里,又问道:“你猜猜,国徽还是花?猜对了你留下,我也留下。猜错了你就跟我回去。” 因为父母开印刷坊,我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外公外婆度过。猜硬币是小时候我百玩不腻的游戏。我哑然失笑:“阿爹,我是大人了。不玩这小孩子的游戏了。”“胡说,你再大也是宝宝(宝应人对小孩的爱称),小时候你每次和我发生争执,不都是以猜硬币做决定的吗!” 小时候,我觉得输赢并不重要。这一次,我犹豫了,我不想输,它关乎着我的梦想。可是我无路可走了,要是随外公回去,就不用饱受冷眼,也不用让父母担心牵挂了。可是最终还是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占了上风,我毅然开口:
“国徽!”我坚定地说。看着被抛起的硬币,我忐忑不安,随即闭上眼睛,为了梦想背水一战吧!输也要输得起!硬币掉在外公的手上,是国徽的那面朝上,居然是我赢了。

看见我惊愕的目光,外公笑了:“得了,我就在这里驻扎了。”这时候,我才隐约明白,疼爱我的外公,是故意输给我的,他知道我即使跟他回家也不会甘心,可是我落魄的境况又让他难以心安,于是他选择了猜硬币,并选择陪我留下。从小到大,我和外公做过无数次猜硬币的决定,唯独这最后一枚硬币,让我瞬间明白了长辈的苦心,他是为了教育我成长,他的默默深情,默默付出,我到现在才懂。

这座城市就像慈母一样,它默默无私地拥抱着每一个追梦的人。可是生计奔波的劳累彻底迷住了我的双眼,我只是一味向它索取,抱怨它不公,却没有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它的美好,自己从未真正付出过,光有梦想却不坚持、不奋斗,那和白日梦有什么区别!想到此,我用力拥抱了外公,我擦干泪水,下定决心,定不让外公、不让宝应的乡亲、不让这座城市对我失望。

白天,我不停地找工作,即使不断碰壁也不气馁。华灯初上时,我开始努力学习软件制作和动画制作,以虔诚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精心钻研昆剧,将经典的昆曲形象作为动画的主角,并不断融入这座城市特有的元素和景色。诚然,这些拼搏和努力离不开外公,还有长辈们的包容和支持。

几年之后,我如愿成为动漫产业园里的精英,设计的动画也得到了行内认可。而外公也早已功成身退。我永远记得,外公用一枚硬币让我找回了自信和希望,他让我明白,宝应人不服输! 新时期,新时代。宝应人也踏上了新的征程,向着那光亮,向着梦想,前进!

推荐访问: 宝应 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