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100题|

2021-10-11 10:12:00 | 浏览次数:

社区建设基础知识百题问答 1. 社区的基本概念? 社区是居住在某一地域里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2.社区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社区的基本属性包括区位的地域性、组织的系统性、管理的自治性、管辖的区域性、参与的全员性、主体的认同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机制的协调性,其核心是民主自治。

3.社区有哪些基本类型? 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
单位型社区--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

小区型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物业管理;

板块型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

功能型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地域要素、人口要素、区位要素、组织结构要素、生活方式要素、社会心理要素。

5.城市社区的范围是指什么?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6.社区设立的依据是什么? 社区设立的依据是坚持以地缘为基础,以适度的管辖人口和半径为条件,以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前提,按照有利于管理、自治、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划分社区。

7.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哪级政府决定? 社区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县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8.如何命名社区的名称? 社区的名称应根据国家有关地名管理的规定和社区成员的意愿与习惯确定,但一般不得以数字的方式命名。

9.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 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推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的过程。

10.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11.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区域发展原则;
(3)主体参与原则;
(4)资源共享原则;
(5)协调发展原则;
(6)党政推动原则;
(7)民主自治原则;
(8)渐进创新原则。

12.城市社区建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建设。

13.加强社区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加强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步骤。

14.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有哪些主要作用? 规划作用、指导作用、扶持作用。

15.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职责、原则、权利及义务? 社区单位是平等参加社区自治活动的主体。应当遵守所在社区的自治章程和各项制度,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
社区单位应当本着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支持社区工作,向社区无偿、低偿或有偿提供服务资源。社区单位有权对社区的工作进行监督。

16.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17.社区有哪些基本权利? 一是社区自治权。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权、社务决策权、日常管理权、财务自主权、摊派拒绝权、内部监督权。二是社区协管权。具有协助城建、城管、房产、卫生、公安、劳动、民政、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管理与社区有关事务的权力。三是社区监督权。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代表社区成员对煤气、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用事业单位的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对物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组织业主对物业公司进行评议。

18.社区有哪些工作任务? (1)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社区成员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组织开展面向社区成员的各种社区服务活动,积极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事业,完善对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弱势群体的服务网络,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帮助失业人员就业;

(3)协助政府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业退休、失业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维护本地区的社会治安和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帮教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征兵、计划生育等与社区成员有关的各项工作;

(4)搞好社区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协助有关部门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

(5)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社区的工作情况,对社区内的煤气、环卫、供水、供电、供暖等公共服务和物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负责联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和所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派出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19.社区承担的基本职责? (1)负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退休、失业人员管理,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美化、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等项工作。

(2)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居民的社会服务工作,发展志愿者队伍,开展群众性的互助、互济活动。

(3)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倡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居民增强社区意识、参与意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代表居民对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监督评议,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进行监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建议。

20.我市的社区设置了哪些组织机构? 一是社区主体组织:包括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大会、社区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
二是社区专组织:包括(1)社区委员会内设保障服务、治保调解、环保卫生、文化教育、计划生育、监督协调等工作岗位;
下设综合治理协会、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业主委员会、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经常性捐赠站等组织。(2)社区内按照人群分类,成立老年协会、青少年协会、妇女协会、残疾人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文体爱好者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群众组织。(3)建立大院院长、楼长、单元组长以及居民代表工作网络。

21.构成社区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规范、组织权威、组织设备。

22.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社区建设的实际,以加强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党在社会和基层工作中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中的思想导向、重要决策、组织保证和行为表率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进一步推动我市社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23.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 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在保证社区发展方向,讨论、决策社区重大问题,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区经济、搞好社区服务等涉及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方面工作负全面责任。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社区所属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
负责做好群众工作,保证社区群众自治的正确方向。社区内的各种服务机构、物业管理公司、小型民办企业、各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组织和离退休党员、下岗超过6个月的职工党员以及尚未就业的退伍和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党员等,可由社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党的关系不在社区的居民,应在社区登记,并参加社区党组织的活动,社区党组织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考核。

24.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 社区成员大会是社区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为方便自治,社区可成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行社区成员大会的职能。

25.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哪些人组成? 社区成员大会由社区全体18周岁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和社区单位(指驻在社区的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代表组成。

26.社区成员代表如何产生?任期多久?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推选产生,每届任期3年。

27.社区成员代表应尽哪些义务? (1)宣传、贯彻、落实社区成员大会及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的各项决定决议;
(2)密切联系选区成员,征求意见,并及时向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反映,维护社区成员正当利益;
(3)积极与驻社区各单位沟通协调,取得共建方面的支持;
(4)自觉响应社区组织的号召,动员和带动社区成员认真完成社区委员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在社区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28.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一般包括哪几项程序? (1)推选大会主席主持会议;
(2)确认、清点并报告代表出席会议;
(3)宣布开会;
(4)宣布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
(5)依次进行大会的各项议程;
(6)对大会有关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和审议;
(7)由各组代表将讨论、审议情况向大会报告;
(8)对需要通过的会议事项进行表决;
(9)宣布大会闭幕。

29.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主要议事范围有哪些? (1)听取并审议社区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
(2)听取并审议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的报告;
(3)讨论决定本社区的社区建设规划和涉及全体社区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
(4)制定或修改社区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
(5)变更或撤销社区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6)对社区委员会成员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
(7)补选或罢免社区委员会成员;
(8)讨论和答复社区代表提案。

30.什么情况下才能举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什么情况下通过会议决定?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有半数以上的代表参加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会议的代表半数以上通过。

31.什么情况下形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议案?议案如何提交社区委员会? 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或10名以上社区代表联名,可以形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议案。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议案,必须于会议召开前7天提交社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对社区代表大会的议案,必须列入会议议程。

32.如何公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有关事项? 社区委员会应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和有关事项,在社区公示板或社区显著位置张榜公布,同时报所在街道办事处备案。

33.如何复议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 有五分之一以上的社区居民或户代表提议,可以召开社区成员大会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或决定进行复议。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为最终决定。

34.社区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是社区成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5.社区委员会实行自治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原则。

36.社区委员会一般设立哪些工作岗位? 一般可设立法律咨询、保障服务、治安调节、环境卫生、文化教育、计划生育和妇女等工作岗位。

37.社区委员会设置哪些职位?一般如何配备社区干部? 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9人组成。具体人数由区县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确定。

38.目前我市杜区委员会专职成员的配备比例是如何确定? 一般每200-300户配备一人,多民族的社区,应当有适当的少数民族成员组成。

39.社区委员会选举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委员会选举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40.社区选举委员会如何产生?其条件是什么? 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从办事认真,有群众威望,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社区成员中推选产生,其中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委员会成员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41.社区选举委员会具有哪些职责? (1)宣传、执行并组织社区居民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2)制定选举实施方案;
(3)组织推选候选人,公布候选人名单;
(4)提名和培训监票人、计票人;
(5)确定选举日期、投票方式和选举结果;
(6)组织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
(7)总结上报选举情况,整理建立选举工作档案。

42.参加社区委员会选举的条件是什么?什么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18周岁本社区居民,除依照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社区单位可派代表作为社区成员参加选举。

43.社区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如何产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社区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从奉公守法、廉洁正派、身体健康、办事公道,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适应本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热心为本社区成员服务的社区居民中推选产生。

44.社区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如何提名推荐? 社区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由居民小组或有选举权的居民10人以上联名提名;
也可以由街道办事处向社区公开招选后向社区选举委员会推荐。

45.如何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社区选举委员会应将所有提名和推荐候选人名单汇总后,提交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按多数代表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

46.什么时间公布选举时间、地点和候选人名单? 社区选举委员会在选举日的5日前张榜公布选举时间、地点和候选人名单。

47.社区委员会成员候选人能否担任选举工作人员? 社区委员会成员候选人不得担任选举工作人员。

48.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社区委员会成员时,可否设立流动票箱?每个票箱必须有几名监票人? 可以设立流动票箱。每个票箱必须有三名以上监票人。

49.选民可否对候选人投反对票?或另选他人? 选民对候选人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另选他人。

50.社区选举委员会应当如何监票、计票? 投票结束后,社区选举委员会应当将所有投票箱集中到中心投票站,当众开箱,由监票人、计票人认真核对选票,计算票数。

51.候选人在什么情况下当选社区委员会成员? 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过半数人员参加的选举有效;
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人员的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52.第一次选举当选名额不足时,如何进行选举? 第一次选举当选名额不足时,应就所缺空额组织另行选举。其得票数达到选票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即可当选。

53.在什么情况下当选无效? 等于或少于规定应选人数的无效。

54.在什么情况下要求罢免社区委员会成员? 本社区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居民、或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区代表联名,可以要求罢免社区委员会成员,并提出罢免理由。

55.罢免社区委员会成员有哪些罢免程序? 社区委员会成员接到罢免要求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召开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投票表决。罢免社区委员会成员须经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全体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56.被罢免人有哪些权利? 在表决罢免要求时,被罢免的社区委员会成员有权出席会议,提出申辩意见。

57.何谓社区的“一站四室“? 社区服务站、警务室、卫生服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

58.社区服务站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1)掌握社区内参保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协助街道社会保障科选配好自管组组长,指导其开展工作。

(2)负责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3)受理失业人员的培训和求职要求,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4)发展社区服务业,为失业人员、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岗位。

(5)负责为社区内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办理手续,组织低保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6)负责“百姓网“、“社区信息管理网“的信息采集、录入及日常养护。

(7)发展社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组织退休人员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

59.社区服务的基本概念? 社区服务是指社区开展的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

60.社区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有哪些? 一是面向各类弱势人群和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
二是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三是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四是面向下岗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服务。

6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坚持权力与义务对等的原则;
坚持定期救济和临时救济、政策扶持、社会互助、家庭保障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坚持严格管理、规范管理与实事求是、因户制宜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动态管理、属地化管理的原则。

62.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需要哪些证件? (1)户籍证明:城镇非农业户籍证明。

(2)职工单位证明:退休人员由社保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工会、人事(劳资)部门出具证明;
其他从业人员由所在单位工会、人事(劳资)部门出具证明。

(3)残疾证明: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及复印件。

(4)劳动能力认定证明:因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经有关部门进行劳动能力认定、鉴定。

(5)退休证明:退休人员提供退休证明。

(6)离婚证明:离婚人员提供离婚协议书或法院判决书。

(7)赡养关系证明:有子女的老年人应提供子女的收人证明。

(8)失业证明:领取失业救济金人员应提供领取失业救济证明。

(9)下岗证明:下岗人员应提供劳动部门颁发的《沈阳市下岗职工就业优惠证》或半年以上不在岗工作的证明。

(10)“三无“人员的定期救济审批手续。

(11)18周岁以上在校学生学籍证明。

(12)申请就业情况证明:由街道或区劳动保障部门签署意见的《申请低保人员就业认定表》等相关材料。

(13)迁移证明:动迁户提供有关迁移材料。

63.什么是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指由政府通过财政资金的安排以及社会赞助、居民捐助、有奖募捐等渠道建立临时救助基金,依法对因患重病、子女就学、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等造成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公民给予适当的款物援助。

64.临时教助的范围是什么? (1)子女就学困难的;

(2)因患病或遭遇突发性意外灾害等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

(3)因家庭生活困难换季需要救助的;

(4)重大节日需要救助的;

(5)因其它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

大面积自然灾害需要救济的灾民不适用本办法,直接由当地人民政府制定救济方案,组织开展救灾工作。

65.临时救助的原则是什么? 临时救助实行救济措施配套原则。临时救助要与再就业、生产自救、社会互助和扶贫帮困行动相结合。区、县(市)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形式,促使其自助自立,以改善生活状况。

临时救助实行救济渠道统一原则。临时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由企业、慈善机构等开展的救助,均应通过社区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统一调查认定后组织实施。临时救助对象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相关规定分类管理,依据救助对象就业情况和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救助待遇手续。

临时救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坚持做到救助对象、条件、标准三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66.新生劳动力的管理服务内容是什么? (1)历届、应届大中专及初、高中毕业生,凭毕(结)业证书、户口簿、身份证、两张1寸免冠照片及学生档案,到街道社会保障科办理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失业证》。(2)新生劳动力应参加区就业训练中心组织的就业前培训。(3)新生劳动力需填写《求职登记表》,由街道社会保障科及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给予职业指导并推荐就业。

67.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围是什么? 已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

68.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容是什么? (1)新增退休人员应在退休次月的20日至月末前,持“基本养老金发放专用存折“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社会保障科办理登记,如果户籍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要办理转移。

(2)退休人员每季度要与自管组组长见面一次。居住地发生变更的要告知社区工作人员,由其到街道社会保障科办理转移手续。

(3)无行为能力或行动不便并且无赡养人或赡养人不在本市的,由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社会保障工作人员认定后送养老金上门。居住外埠的由本人申请后可邮寄养老金。报销基本医疗费要提供符合要求的凭证,每季度报销一次。

(4)退休人员亡故后家属在7日内携带户口簿、死亡证明、养老金发放存折等证件到街道办理丧葬费和供养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费手续,由社区发放。

69.社区文化的基本概念? 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向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以及为提高社区成员素养、满足社区成员精神需求、活跃社区成员业余生活的社会化、公益性活动。

70.何谓社区教育? 所谓社区教育是指基层社区组织或个人依靠社区力量,依托社区资源,对社区全体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推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的过程。

71.社区环境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社区环境,指环绕某一社区所辖的地域周围的境况。包括某一社区所辖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自然环境包括绿化环境、社区环境保护和清洁卫生环境。

72.社区卫生的内涵? 是在区域内开展的以居民个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提高社区内人群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具有预防保健、防疫、医疗、康复、卫生教育、计划生育等功能的优质、安全、方便、快捷、费用低廉、全方位、连续性的卫生服务。

73.社区有哪些公共福利建设项目? 社区园林建设,美化社区环境;
社区生活福利设施建设,社区的住房、交通、餐饮、幼儿园、福利院;
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社区内的文化馆站、图书馆;
社区教育;
特殊群体的帮助制度。

74.社区工作者有哪些岗位特征? 地位的合法性、工作的服务性、岗位的职业性、内容的广泛性、行为的衔接性。

75.社区工作者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社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

76.社区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要求;
坚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坚持贯彻民主求是的作风;
坚持用艰苦创业的精神建设社区;
坚持用科学人生价值观引导人生。

77.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一般道德修养?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
贯彻集体主义的道德基本原则;
坚持以五爱为内容的道德基本要求;
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78.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工作要做到尽职尽责;
对人要做到诚实守信;
办事要做到公平合理;
服务要做到热心助人;
利益面前要做到乐于奉献;
团队面前要做到精诚合作。

79.社区工作者具备的心理素质有哪些内容? 在气质方面的要求:感受性相对适中;
耐受性要高,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敏捷性要适中,因人而异,因事而宜;
情绪的兴奋性要好,要精神饱满地工作;
可塑性要强,要有较强的工作适应生。在性格方面的要求:态度上应具有谅解、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意志上应具有独立、适应、事业心、责任心和恒心的性格特征;
情绪上应具有要经常处于欢乐愉快的主导心境,精力充沛,乐观向上,要注意修养自己的敏锐的观察能力,训练记忆能力,以及稳定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心理自我调试方面:要有科学的认识方法;
良好的意志品质;
稳定的工作情绪;
真诚待人的品质;
较强的工作自控力和自觉性。

80.社区工作者需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社区工作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法和技巧两个方面。在专业知识方面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生物学、法学、个案工作方法、群体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等。

81.杜区社保干事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认真执行上级社保工作的有关规定;
热爱社区工作,服务意识强,有奉献精神;
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在本街道居住;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文字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微机。

82.招聘社区社保干事的主要程序? 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社区成立社保干事招聘委员会,成员由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社区委员会负责人和社区居民代表9-11人组成,其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委员会干部不得超过招聘委员会成员总数的各三分之一。社区社保干事采取票决制方式,由招聘委员会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员到会,过半数以上的赞成票通过方可聘用。聘期三年,享受社区委员会干部待遇。日常归社区委员会管理,业务受街道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指导。

83.政府对社区工作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范围有哪些? 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范围包括专职从事社区工作、享受政府补贴的社区委员会成员、社区党务工作者及社保干事。

84.政府对社区工作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年限是多少? 政府对社区工作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最低补助年限为15年,基本医疗保险最低补助年限为男满30年、女满25年。

85.政府给予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的条件是什么? (1)从事社区工作为首次就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

(2)从事社区工作之前,在原单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含视同缴费年)但不满法定最低参保年限且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从事社区工作之后未缴纳基本保险费用并已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

(3)从事社区工作之前,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不满法定最低参保年限的。

86.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则是什么? 社区工作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其保险费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

政府负责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费用,由市、区(县、市)两级财政列支。保险费由社区工作者本人缴纳,凭保险公司出具的保险单据由区、县(市)民政局会同本地财政部门负责核销。

87.社区工作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有哪些?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社区工作者按规定年限缴足保险费用,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具备退休条件,由所在区、县(市)民政部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审批,从批准次月起享受退休待遇。

88.社区工作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有哪些?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社区工作者符合退休条件,缴纳医疗保费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按照规定享受退休人员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一次性按上年社平工资的10%补齐到最低缴费所需医疗保险费后,次月开始享受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

89.社区工作者参加保险的缴费比例是如何计算的? (1)基本养老保险按社会平均工资的20%缴纳。其中,由政府按社会平均工资12%予以补助,纳入社会统筹调剂金;
个人按社会平均工资8%缴纳,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2)基本医疗保险按社会平均工资的10%缴纳。其中,由政府按社会平均工资的8%比例补助,个人按社会平均工资的2%比例缴纳。

(3)社区工作者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必须参加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保险,大额补助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96元。其中,政府承担48元,个人承担48元。

90.什么情况下政府不再给予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助? (1)从事社区工作为首次就业并始终从事社区工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缴足最低缴费年限的;

(2)在原单位已参加城镇企业或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缴足到最低缴费年限的;

(3)已在原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且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

(4)因落选、罢免、解聘等原因离开社区工作岗位的;

(5)其他不符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

91.哪个部门负责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日常管理? 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协调工作,由区、县(市)民政部门负责。

92.社区巡视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代表政府对社区工作进行定期巡视,对社区工作有知情权、质询权和监督权,对社区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对有关部门在社区的执法工作进行监督,随时向上级机关反映和联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落实情况;
对有关部门答复和处理意见有疑义的直接向市政府反映。

93.社区义务监督员有哪些权力与义务? 代表社区成员对所在社区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和质询;
定期向社区工作巡视员通报本社区情况;
经常收集社区成员意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社区工作存在的问题。

94.社区巡视监督建立了几项基本制度? 管理制度、巡视制度、反馈制度、考核制度、协调制度。

95.社区巡视监督制度检查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法行政的原则、专群结合的原则、有效有序的原则。

diamond n. 钻石;
菱形 96.社区巡视监督采取哪些主要形式? 应采取明查暗访、设立公开电话、群众意见箱、征询意见卡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97.社区巡视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以及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等方面。

98.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如何受理和落实社区巡视监督制度?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区县市政府派出机关应当设立公开监督电话,随时受理社区工作巡视员、监督员的咨询与投诉。对社区工作巡视员、监督员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在72小时内予以答复或解决。

99.社区社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政务公开。党和政府涉及居民的重大政策、法规和规定;
协助政府完成的重要性正任务;
生育审批、孕情普查情况;
救灾救济救助款物发放情况。(2)事务公开。本社区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居民公约;
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重大决策;
社区服务的具体项目;
其他与社区成员利益有关的重大问题。(3)财务公开。社区办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社区建设公益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卫生费收支情况;
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赞助社区的款物收支情况;
有关部门按照“费随事转“拨付给社区的费用收支情况。

100.示范社区的主要考核指标有哪些? 社区成员满意率达90%以上,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居民总数的3%;
居民遵章守纪率90%以上;
设立公开求助电话,有20个以上更民服务项目;
实现低保应保尽保,下岗失业、退休人员接收率100%;
下岗职工安置率100%;
民事纠纷调节率100%;
固定宣传阵地5处以上,图书阅览室藏书不低于2000册;
社区内有400平米以上的户外活动场地,有2-3支文体骨干队伍;
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以上,活动用房每百户15平方米;
有独立的“一站四室“;
水、电、供暖等基础设施完备;
电话、电视、录像、照相等设施齐全,实现微机化管理。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连载:前言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进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战略高度,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掌握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连载:一   一、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毛泽东同志初步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等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同志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质量讲效益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江泽民同志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日益加快,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经济增长并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未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世界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要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等方针原则,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正确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新突破,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
必须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到二十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开始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特征: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体制创新任务艰巨,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二是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三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城镇化加快发展,同时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增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四是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大量依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五是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尚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在内的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任务繁重。六是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七是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八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九是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网络信息的影响日益广泛,同时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十是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类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二〇〇三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千美元。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千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
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制定科学的奋斗目标和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断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蓬勃生机的根本保证。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文化、社会共同发展,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以前瞻的眼光创新发展模式、健全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推荐访问: 基础知识 工作者 考试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