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2022-11-15 09:40:16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 20 年工作安排,3 月 29 日至 4 月 2 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 任费晗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县人大代表,深入等教育教学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实 地查看、查阅资料、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有了比较 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教育工作现状

 刻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县政府十分重视教 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 法》《教师法》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夯实教育基础,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全县共有各 级各类学校 85 所,其中教师进修校 1 所,普通高中 5 所,中职学校 3 所,单设初 中 15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8 所,纯小学 38 所,公办幼儿园 3 所,较大规模民办 学校 2 所,拥有民办学前教育办学点 72 个。省径示范高中 1 所,省径示范幼儿园 2 所,市级示范高中 3 所,示范初中 1 所,示范小学 3 所。在校学生 80000 余人, 其中高阶段 11000 余人,初中 25000 余人,小学 42019 余人,在园幼儿 12019 余 人,在职教师 4800 人,其中中学教师 1105 人,小学教师 3497 人,幼儿教师 198 人,形成了以义务教育为主体,以高中教育为侧重,以学前教育为铺垫,以成人教 育为补充的普、职协调,公办、民办互补的大教育格局,全县教育事业步入良性发 展轨道。

 (一)狠抓机遇争投入,教育硬件建设成绩斐然

 (二)教改课改力度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县于 2019 年在全县推行高效课堂建设,坚持“行政主推,校长主管,教师 主导,学生主体,特色主线”的推进机制。目前共打造课改基地校 30 所,课改班 级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尤其是杨家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和学生 自主管理搞得有声有色,四年多来,通过对课改试验班级的跟踪考核和随机抽样调 查,课改班级的教学成绩均有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课改对优化学校管理,提升教 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 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引起了外界对我县教育 的关注和肯定。2019 年底和 2019 年初,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先后在我县召开全市 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和推进会,全市教育同行深入到课改学校和班级,零距离了解 和感受,作出了充分的肯定。2019 年 11 月,我县“区域构建 234 高效课堂研究” 课题获 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教所将其列入 20 年度全省现场 推广的四个项目之一,定于今年 10 月 24 日在我县举行全省推广活动。随着教改课 改的深入,全县完善了中小学招生政策,采取签订责任书,控制大班额,规范招生

  秩序,优化高中招生政策,考核优生留存率等多项措施吸引优生,稳住中等生,提 升巩固率。组织召开“强管理,重过程,提质量”大讨论征求教学质量提升意见, 暑期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提升培训班,对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差的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教师进行提升培训,不定期检查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 长、教导主任的听课笔记。通过教改课改和相关措施的施行,2019 年高考我县本 科上线 811 人,成为我县高考历史上第三次超过 800 人的好成绩。20 年全市摸拟 高考,我县名列全市第二。

 (三)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学生资助金优惠政策全面到位

 为确保食品安全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县教育主管 部门与各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鼓励 学校实行食堂供餐自主经营模式,为各校解 决了人员和经费,配备工勤人员 119 名,落实了每人每年 10000 元的工资补助,县 财政落实了营养餐计划办公经费,运行保障经费共 235 万元。20 年全县春季学生 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学校(含教学点)共 105 所,其中食堂供餐学校 49 所,“蛋奶加 餐”校点 56 个,享受学生 34260 人。

 为管理落实好有关补助资金,确保补助金真正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采取了学 生、班级、学校“三级评审”制度,同时征求学生所在社区或村上意见,最终交由 学生资助中心终审备案。近年来一是免除了学前教育阶段孤残儿童和特困家庭儿童 的保教费。二是中职生的国家助学金受助覆盖率达 22%,额度为每人每年 1500 元,同时为中职生全部免除学费。三是普高方面的国家助学金,受助覆盖率已达 28%,每生每年的受助额度为 1500 元。四是义务教育阶段住校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达 到住校生的 60%以上,住校困难生每年享受的补助金标准初中生达 1200 元,小学 生达 1000 元。为有效杜绝截留、挪用、违规分解资助金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每 年都将资助金的发放作为学校财务内部审计的重点,确保了各种优惠政策的全面落 实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重城市教育,轻农村教育倾向。表现在一方面 农村教育“萎缩”,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教育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城 市教育急剧“膨胀”,现有教育资源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三是农村学校师资结构 不合理,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加之教学设备差,教学质量远低于城市学校。

 2、高中教育滞后。一是投入不足。少有国家项目支持,单位自身发展,高中 学校普遍存在校舍陈旧、设施设备老化问题。二是经费缺乏,运转困难。既限制学 校收费,又要学校自行承担 30%的教师绩效工资,高中学校普遍存在负债运行现 象。高中教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

 3、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一是认识偏见导致职教招生难。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 要性、现实性认识不够,普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思想,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 读,职教招生难。二是教学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学习理论

  多,实际操作少,教学效果差。三是现有职中都远离城区,交通不便 ,学生上学 难,家长管理难。

 三、工作建议

 刻育承载着全县人民的追求与梦想。县政府要以更为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 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 容,要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整合农 村教育资源。合并公办的小学、 初中校,逐步撤并村级教学点,减少工勤管理人 员,充实教学力量,空出的校舍用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合理调配农村学校师 资,逐步解决教非所专的问题;规范教师借调程序和手续,减少农村教师“流失” 问题。三是加快发展城市教育,顺应城镇化潮流,满足社会对城市教育的需求。

 2、加强高中教育,培养更多人才。高中是人才的熔炉,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 示期,要重视和加强高中教育,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校舍建设改造,更新配齐教学 设备,夯实教学基础。逐步降低教师绩效工资学校自筹比例,让学校把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而不是“找钱上”。切实兑现高考奖励政策,让老师教 有所获,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加强职业教育,适应现实需求。职业中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 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加快职 业教育发展。整合现有职教资源,将济渡职工、巨龙职工撤并在县城(实验中学旧 址)设立县职教中心,推进职业教育。县财政要加大对职教的投入,购置配齐必备 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职教中心要依托工业园区建立实训基地,做到学实结 合,提高职教水平,方便学生就业。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要强化师德教育、教育广大教师 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二是开展丰富多样的业务技能培训和知识竞赛,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授课,把年轻教师送入专业学校深造,努 力提高教学、导学水平;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个老教师带一个新教师,实行一 带一,快速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成果奖励机制,对小 学、初中毕业班设置具体的目标任务,纳入全县目标考核范畴。完成目标任务给予 一定的奖励,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学校和教师实行重奖,资金来源在教育附加费 中列支,由教育主管部门具体考评,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育再上一 个新台阶。

 教育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基础刻育是国之根本,基础刻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刻育的现状,从 而更好地进行改善。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 GDP 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 均 GDP 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19 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1049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3255 元,两者的收入比为 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 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 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 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 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 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 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 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 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刻育。基础刻育是地方事业, 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刻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刻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刻育现状展开的。基础刻育,就是人们 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刻育,作为造就人才和 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基础刻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 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刻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刻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刻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刻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刻育问 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刻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刻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 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刻育现状分析

  自 1986 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刻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 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 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刻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刻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 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 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 段在校生合计约 1.93 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70%算,农村在校生约 1.3 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 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 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 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 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 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 高也只达到 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 2019 年 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 78%左 右,县财政负担约 9%,省地负担约 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 2%。而在国外,中央 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刻育投入的 比重高达 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 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刻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 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 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 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 得不到保障。2019 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 4542.3 万平方米的 D 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 1750 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 受损的校舍约 200 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 5.6%和 3.7%。虽然 2019 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 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 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 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刻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 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 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 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 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 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 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 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 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 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

 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刻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 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 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 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 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 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 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 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 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 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 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 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 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 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 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 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 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 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 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 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 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刻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 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 2019 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 1500 多 ,学龄儿童接近 200 多 ,全村只有 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 9 名,9 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 名专科学 历,2 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 4 人,初级职称 5 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刻育存在 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 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 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刻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 “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 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 近 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 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 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 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 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 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 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 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 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 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 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 不够。

 3、 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 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 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 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 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 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刻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刻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 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 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 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刻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 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 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 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刻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 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刻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 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刻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径财政承担 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 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 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

 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 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 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 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 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 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 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 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 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 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 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 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 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 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 1995 年就硬性规定, 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 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19 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

  助政策,从 2019 年起,郑州市将在 5 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 1 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 2019 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 全体教职工的 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 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 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 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 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 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 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 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 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 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刻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 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 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 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 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 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 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 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 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 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

 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

  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 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 为可能。2019 年 11 月 10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 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 2019 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 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

 到 2019 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 2019 年,全国将普 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 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 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 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 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刻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 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 09 级学生中开设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 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刻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 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刻育来看,我认为,中 国农村的基础刻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 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 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 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刻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 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 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刻育始终得不到提 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 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 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 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推荐访问: 县教育工作报告 教育工作 调研报告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