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研学实践活动的评价思考

2022-05-16 16:35:06 | 浏览次数:

体会就是努力程度的一种表现;有点意外的是有91.2%学生有话想说,更感动的是在老师没有给出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不少学生把活动告诉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同学,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去西湖博物馆参观老物件展,这就是发展程度的行为体现。

四、 评价的意义:一个案例的真实记录

随着活动进展和过程评价的跟进,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呈现了内心深处情感的细致变化。褚思齐同学带来的钟表修理箱有八十多个年头,简直是一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无字书,她的心路历程见证评价渐进的活动意义。

一开始听说“新中国老物件”活动,就觉得很有意思,和父母找了很多老物件,比如粮票、人民币等。后来外公听说这个活动,就拿出了他的钟表修理箱。以前我并不知道家里有这个“宝贝”,凭这个机会才了解到祖辈的奋斗史。第一次在校内展出时,大家的反应有些出乎意料——所有人脸上的惊奇、佩服和赞美。还有老师和同学们浓厚的兴趣,让我开始感觉到这份老物件真正蕴含的价值。我开始思索老物件背后的意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学科突然凝聚在一个很微观的物品上,家里一个小小的修理箱就能把一系列历史进程串联起来,这真的是一段非常奇妙的体验。它拉近了我与历史的距离,也确实培养了我的家国情怀。我发现自己每次跟别人讲述老物件时内容都在变化,因为每一次讲都会有新的体悟。后来浙江卫视等新闻媒体采访、再到省长来访,我惊讶于老物件带来的强烈反响,也愈加认识到老物件的珍贵价值,愈加有了保护它、传承它的意识。当《人民日报》的镜头也对准了这个老物件,我感到了无比光荣和自豪。我记得那天我把采访之事告诉外公时,他的评价是“光宗耀祖”。老物件带给我的不是什么荣誉,而是一种成长,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我的家,热爱我的国。我第一次如此清楚地认识到,建国七十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砥砺前行的七十年,是千千万万家庭艰苦奋斗、奔向小康的七十年。必须承认,是老物件,是这次活动教会了我一切!

从活动的实际过程来看,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实践活动评价突破单一单向的甄别选拔的结果性评价,创设一种符合学科特色、本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描述性过程评价。基于主题研学,关注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与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所体现的发展关键能力同时,突出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认同。基于活动“实践性”,多维度评价学生,坚持评价即育人,坚持评价持续全过程,注重学生个体纵向发展,有效参与学生成长的轨迹,以评—教—学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7页。

[2]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2年12月27日。

[3]活动引起社会媒体的关注,浙江公共新闻频道、《都市快报》《钱江晚报》《青年时报》、新华网、凤凰网、搜狐、浙江24小时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4月9日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参观活动并予以高度肯定。

[4]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从何处入手?》,《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12期。

[5]张大清主编:《素质教育观念精粹》(第四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6页。

推荐访问: 实践活动 思考 评价 高中历史 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