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旧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22-05-12 19:45:02 | 浏览次数:

zoޛ)j首材料的分析研究,了解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拆旧材料的处理方法,以及拆旧材料再应用中的艺术研究,阐述了拆旧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原理,归纳了传统拆旧材料的划分、组合及艺术再现研究。

关键词:拆旧材料;设计;运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109-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更注重节能减排。建筑废弃物问题已成为一个待需解决的问题[1]。各大城市及农村对于拆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处理方面有新举措,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在建筑或者景观设计的施工过程中,将拆旧的建筑材料使用粉碎机械处理后可用于建筑顶棚抹灰、砌筑内墙、建筑批荡等多个方面,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拆旧材料进行分类,如砖、瓦、石等分门别类使用做到物尽其用,创造拆旧材料在新的建筑物中的艺术再现。

2升级利用的处理方法

2.1 代替水泥使用

将拆旧材料利用现代压碎机器进行压碎成膜,变成粉末状,粉末状材料可以作为水泥等材料进行再利用。通过对拆旧材料的再处理和生产,拆旧材料可以制成轻质砖、空心砖、水泥砖、矿棉板、空心板等,这些新材料制作的砖材,可以根据不同的拆旧材料配比生产出不同造型和硬度的砖块,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投入。

2.2拆旧材料在设计应用中要解决的问题

拆旧材料的组合不追求标新立意、追求时尚、追求怪异吸引眼球的作法,而是在设计中运用了很多的传统建筑材料、传统施工工艺、传统设计理念。这些拆旧的砖、瓦、石具有特异的符号设计作用,同时,建筑不仅利用的是这些拆旧材料,而且还利用了以拆旧材料为载体的传统设计中的建构方法“点→线→面”的立体构成,用叠砌、肌理、渐变等方法。同时根据使用原则得出具体的使用方法,分为:艺术拼贴法、功能置换法、量化组合法、再现情境法、改良设计法和新旧共生法[2]。

2.3拆旧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中的拆旧材料绝大部分有一定历史年限。它们来源于传统的徽派建筑,农村建筑,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承载着对传统建筑的回归与创新,而这样的价值是现代建筑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建筑的拆旧材料主要是通過在农村或者是拆旧的建筑进行回收,同时也包括农村的生活器具,例如拆旧的碎缸料、陶瓷制品、石磨、碎石料等。我们通过砖墙构件利用、砖石砌体利用、碎砖利用[3]。像青砖、红砖、空心砖、瓦、石材的传统建材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中都保持着它们最原始的使用方法和建筑结构。

2.3.1 拆旧材料砖的应用

(1)砖的肌理。砖的肌理通常一般不是指每一块砖本身的肌理,是指在用砖建筑的过程中由砖砌筑的方法,砌筑的形式而得出的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形成不同的横线、竖线、曲线,从而实现了各种的肌理效果。

(2)砖的色彩。砖墙的色彩主要是砖本身的颜色和砌墙砖本身留下的缝隙材料所产生的色彩,其砖的色彩构成主要看砖的品种,传统砖材的颜色分为青砖和红砖(图1)。其青砖在制作过程巾主要是用黏土然后在砖窑高温烧制,在烧制的最后阶段加入水,其颜色通过水与高温的化学反应变成青色,青砖的特点为耐严寒,耐腐蚀。其红砖是黏土与煤炭结合或者加入水泥和其他颜料烧制而成,红砖的特点是抗压能力强。

(3)砖的质感。砖的主要成分足泥土,不管是机械化生产还是传统手工生产,他都是泥土的成分产生的效果,通过对原材料的要求可以提高砖的硬度。通过烧制过程的化学和物理变化,砖的质感越发的细腻,具有传统质朴感,也可以通过后期的加工形成平整、凹凸、光滑的效果。

2.3.2拆旧材料瓦的应用

王澍建筑中旧瓦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分别从”山水园林”文人气质的继承。王澍设汁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使用了330万片回收呃旧青瓦,回收的这些瓦与现在机械化生产的瓦有着完全不同的效果。一是这些回收的青瓦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和雨水的洗礼、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二是把这些具有历史感的青瓦与现代的建筑相结合,给现代的建筑增加浓厚的历史底蕴。

对收集来的旧瓦的使用要集中在屋面、瓦批檐上,同时部分使用在瓦爿墙等其他部位。作品中瓦的组合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类似传统屋面瓦的相互搭接,另一种是相互重叠。前者的肌理形式由线状单元复制而成,但复制时的方向性并没有前述“从下往上”原则的制约,只需在水平方向平铺,建造时可同时展开;而后者则通过点状单元直接结合成肌理界面,即“点→面”。

(1)相互搭接。瓦在建筑中的使用主要是解决屋面防水的问题,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考工记》就有“葺屋三分,瓦屋四分”的记载。瓦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第五立面的形象,瓦与瓦之间也用水泥砂浆连接,以增加构造稳定性和整体性。在瓦批檐处,瓦甚至三片堆叠为一组进行搭接.从北方到南方,瓦有着丰富的种类和组合方式,由于南方多雨,瓦的使用更是非常普遍,相互搭接以增强屋面的防水性。

(2)相互重叠。瓦的相互重叠在传统建筑中不常见,主要用于形成房屋的屋脊、围墙压顶或者装饰带、景观铺地等,在浙东地区的瓦爿墙中也会出现这种组合方式。在作品的瓦爿墙中,无论是传统的小青瓦还是现代的红色波形瓦,瓦都是以重叠的方式出现,体现着瓦爿墙堆叠的结构逻辑,一些建筑物的屋顶中,他会把瓦重叠、竖立然后与混凝土粘结。

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其外墙极为独特,在外观形态上有直墙和斜墙两种,在直墙方面主要是采用江浙一带的瓦爿墙。斜墙是采用现代的清水混泥土墙,百年的砖,千年的土,这些具有历史印迹的旧砖、瓦,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保留了历史,还具有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作用(图2)。表达了建筑师对建筑学的基本信念,以及建筑与世界和存在者的基本关系[5]。

2.3.3 拆旧材料石材的应用

旧石材多用于建筑的基座和围墙部位,使用回收来的石板具有“偶然性”。这里所说的“偶然性”是指视觉上的、感觉上的偶然,是与上述有着严格、理性建构逻辑和有着标准尺寸材料组合相对的。其材料界面的整体肌理不存在单元“复制”的可能具有不可预测性。

石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其形成基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无论天然开采的块状石材还是人工切割和打磨的石材,在其形态表现和材质的质感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其石材不同加工方式,不同的石材的平整度形成了特有的立体化和阴影层次的肌理效果,给人以时代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3 拆旧材料应用中的艺术研究

3.1 拆旧材料的质感与色彩

建筑材料的选择已经成为设计师表达的重要方面之一,甚至上升到“材料语言”的高度来定位建筑材料的重要作用。依托建筑材料技术的快速进步,建筑设计理念和空间品质的实现能力大幅提升,建筑材料和外立面设计已经成为建筑没汁表达的承要方面。外墙材料的设计影响着建筑的立面,也影响着外墙系统和建筑的表面色彩,建筑空间的表达与建筑形象的实现对材质有较高的要求。

由于拆旧材料的表面属性具丰富的色彩和肌理特征,在建筑中材料的质感和色彩更为直接的被利用。拆旧材料的质感和色彩追求回归建筑的本身和溯源,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到建筑给人们带了的知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实现了真实而又诗一般的建造。

3.2 拆旧材料的空间与构成

建筑构成秩序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更是一种偏抽象化的思维存存“。建筑空间的感受不仅是由空间实际的大小、形状以及空间的穿插形成,更多的是由不同空间界面进行围合,就是墙面、顶面以及材料表面的视觉效果,材料表现的视觉效果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有触觉及其感官形式。在两个建筑空间和形体很相似的情况下所选取的拆旧砖、瓦、石等不同的材料,也一定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

空间需要与时间相对接,需要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建筑本身的空间表达是建筑本身的实体,主要是建筑的图像化外观,建筑的图像化是内在的形式划分。空间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空间的塑造,空间主要分为特定功能空間、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是把各个特定的功能空间联系起来的形成多样化的合理流线空间,建筑的功能也得到了利用,空间也变得更为丰富多样。建筑的多层次、室内空间的组合在使用传统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现代建筑物所包含的各种使用功能,一切实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数量的人的使用功能。

3.3 拆旧材料的传承与创新

研究传统材料的目的不是复古,是在探索实践中国建筑的现代之路。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在这种条件下能否真的继承传统。这个问题被忽略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偶然,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许多文化连续性,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一直以来虽然有外来文化的植入,但它们都可以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中。

设计以拆旧材料为基本型进行打散、重构,重新组合成具有现代风格造型的新形象,随着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继而传承和创新。建筑设计中对于文化的表达和对地域文脉的体现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形和意。对形的理解可以体现为建筑形体、空间格局等直观的内容形式,从大的体积轮廓、形象面貌,到局部的部件、符号、色质、材料都提供了最直观的文化现象;将建筑空间形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精神意义挖掘出来是学习建筑更高层面的内容,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山水园林特点,生活哲学的理解,人文历史的线索,通过建筑、建造技术实现“意”的表达。

6结语

建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建筑师对传统建筑材料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做了巨大的努力,返乡路上的乡村迷思及其人文表达[7]。从各自的地域性、文化性以及还有经济性出发,回归传统的手工艺建筑,不是完全使用现代新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避免当代建筑与本土传统建筑冲突,以重新连接现在和过去,连接日常生活的记忆,这是建筑实践的出发点。抛开造型手法,单就用材来看,就有别于当代主流的建筑设计,特别是对旧材料的大规模使用。而那些具有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的旧材料的运用是使得作品给人以“既新又旧”印象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柯颖锋.绿色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J].新技术新工艺. 2018(8).

[2]胡沈健,李 洋,室内设计中旧材料再利用价值研究[J].设计.2014(1).

[3]唐浩,胡期光,张 宇.从拆解到营建 —— 提升旧砖价值的建筑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2016(6).

[4]李稼袆,王澍建筑中旧瓦运用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5(9).

[5]王澍,我们从中认出—— 宁波美术馆设计[J].时代建筑,2006(5).

[6]李大鹏,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构成秩序[J].建材装饰.2016(6).

[7]宋源,方星凯.乡村迷思与人文表达:王澍建筑设计语言赏析[J].建筑与文化.2019(2).

收稿日期:2019-10-28

作者简介:沈阳(198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室内设计。

通讯作者:谢辉(1983-).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室内设计。

推荐访问: 建筑设计 材料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