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摘下妈妈的眼球播种光明

2022-04-04 10:11:40 | 浏览次数:

妈妈的特殊心愿

2005年9月17日7时,深圳眼科医院的眼科医学博士姚晓明一夜未眠,他刚与两个弟弟一起看着妈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悲痛中的姚晓明没有马上料理妈妈的后事,而是给一个同事打电话,委托他来摘取妈妈的眼球。

姚晓明知道:摘取死者眼球,必须在6至12个小时内完成,越早摘取,尸体中的病菌对眼球的侵害就越小。他也理解母亲要自己完成她的遗嘱有两个意思:一是要自己亲自摘取她的眼角膜或眼球:二是由自己把取下的眼角膜移植到病人眼里。姚晓明的妈妈为什么会立下这样少见的遗嘱?这要从姚晓明在深圳筹建眼库说起。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常为缺少眼角膜资源感到苦恼的姚晓明,开始做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劝说危重病人捐献眼角膜给眼病患者。劝捐初期,响应者寥寥天几。姚晓明以身作则地在随身卡片上写道:一旦我出现意外,自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1999年6月13日,来自湖南的大学女教师向春梅第一个捐出其眼角膜,引起很大反响,这启发了姚晓明建一个眼库的想法。经请示红十字会,医院和卫生局后,眼库建设项目于2000年元旦启动,但最大困难仍是眼角膜资源稀缺。2000年6月的一天,姚晓明突然接到一个老人的电话,说老伴即将去世,请他去摘取眼角膜。事后姚晓明方知:捐献者生前是妈妈的朋友,她是接受了妈妈的建议才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姚晓明的妈妈丁剑芬生前在一家企业的医务室工作,干了一辈子医生,离休后又被返聘。她得知儿子筹建眼库后。不仅常帮儿子做劝捐员,还为儿子收集了很多关于捐眼角膜方面的报道。2004年4月,丁剑芬在胰腺肿瘤扩散动手术的前夜,在遗嘱中写下:死后将眼角膜捐献给盲人,供他们重见光明。还特意嘱托:到时让晓明来做这事。丁剑芬的遗嘱引起一些亲友的反对,有亲戚甚至责怪姚晓明说:你就别瞎折腾了,人家也不缺你妈这两个眼角膜。

病魔无情,经过手术和多次化疗后,2005年8月26日,丁剑芬感觉将不久于人世,即与深圳红十字会签下捐献眼角膜协议书,还问了姚晓明一个非常专业的医学问题:人死后为什么摘取整个眼球比单取眼角膜要利于移植呢?姚晓明回答:若取眼角膜的环境不符合无菌手术要求,眼角膜就容易污染,移植到病人眼里后,会引起眼内病变;和眼球一起取下,有利于转到眼库后做进一步处理。妈妈接着问儿子:一个人的眼球最多能救治几个病人?姚晓明说:可能十个左右。于是,丁剑芬做出最后决定:死后让儿子取走她的两个眼球,而不是只取两片小小的眼角膜。

一个残酷的抉择

虽然姚晓明支持母亲捐献眼角膜,但要亲自摘取妈妈的眼球,他还是犹豫了。中国有句古话:医生不治亲人病。更何况是摘取自己妈妈的眼睛!姚晓明决定委托他的同事元凤波来完成妈妈遗愿的第一步——摘取妈妈的眼球;他完成第二步——把妈妈的眼角膜移植给眼病患者。

2005年9月15日下午,丁剑芬老人突然昏迷了,姚晓明一边把妈妈送到急救室抢救,一边拨通了元凤波的电话,同时还告诉护士:马上通知需要眼角膜移植的那6个病人,尽快做好眼角膜移植的术前准备。

妈妈就要离开人世,儿子首先想到的不是料理妈妈的后事,而是要在医学规定的时间内取出妈妈的眼球。按照传统的道德观念,姚晓明肯定是不孝的。可姚晓明按照妈妈的要求,实现妈妈的遗愿,能说是不孝吗?

接到姚晓明的电话,元凤波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上电梯时,他头皮还有点发麻,有种紧张、伤感的感觉,觉得这是一份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看到病房里的姚晓明及其弟弟、亲友皆一脸悲痛,元凤波甚至认为自己不该来。姚晓明抑制着悲痛安慰元凤波:你不要紧张,担心、准备开始手术吧。元凤波对丁剑芬的遗体三鞠躬后,颤抖着手连手套都戴不上。姚晓明对他说:镇静,就像对待其他人一样。

姚晓明相信元凤波的能力。他俩常一同出去工作,元凤波技术熟练,通常只用两三分钟就能取下一双眼球,取两片眼角膜最多五六分钟。其他人不忍看这悲壮的场面出去了,姚晓明坚持留在病房里帮助元凤波,这使得元凤波更是紧张得头脑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从哪里下第一刀。见此情景,姚晓明即转身对着窗外默默流泪,让元凤波独自摘取妈妈的眼球,可过了几分钟,也没听到元凤波说话。姚晓明奇怪地转身一看:元凤波连一只眼球还没取下,他又对元凤波安慰道:你冷静一点!又是几分钟过去了,元凤波稳定了情绪,迅速取出了丁剑芬老人的两只眼球,姚晓明再看时,元凤波的口罩已全被泪水和汗水湿透了。

姚晓明流着泪为妈妈整理好遗容后,深情地俯下身去,轻轻亲吻了一下妈妈的额头,说:妈妈,你放心走吧,我和小元已完成了你的心愿。一旁的元凤波感动得潸然泪下。

对姚晓明来说,摘取眼球只是完成了妈妈遗愿的第一步,第二步还要把妈妈的眼角膜成功地移植给眼病患者,让他们尽早见到光明。

妈妈是盏不灭的灯

一直沉浸在妈妈去世悲痛中的姚晓明,要用妈妈的眼角膜为病人做移植手术,这不仅是对他医术的挑战,更是对他的精神和心理的挑战。

第一个接受丁剑芬眼角膜移植的,是江西27岁的患者曹均蓉,她12岁时患眼病几乎失明。等了15年的曹均蓉听说终于有眼角膜了,兴奋得一夜未眠,翌日早早等着姚晓明来给她做手术。当姚晓明把曹均蓉病变的眼角膜取下,把妈妈的植入后,通过显微镜看着妈妈的眼角膜,好像在与妈妈四目相对。有了妈妈的注视和平静的心态,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

曹均蓉格外珍惜她的“新眼睛”,觉得自己眼睛里有了丁妈妈的眼角膜,就与丁妈妈在身体上有了亲缘关系,而与姚晓明成了兄妹。她不但拥有了光明,还拥有了新生。患者温小香从没见过丁剑芬,也不知道她的样子,可自从做了手术后,她觉得跟姚博士亲近了很多。

面对妈妈眼角膜的受益者,姚晓明也有同样的感受:有时检查完患者的眼睛,也不愿离开显微镜,老想多看看那双有着母亲眼角膜的眼睛,总觉得母亲还活着,正在用这眼睛看着自己。

此后三天,姚晓明又相继把妈妈的眼角膜分割移植给了5个患者,余下部分还可以救助一到两个眼病患者。在接受了丁剑芬眼角膜的患者中,最小的是个5岁的女孩,她甚至还不知道来自丁奶奶的那片眼角膜对她今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可是光明却让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快乐。

2005年9月21曰,姚晓明三兄弟在亲友的帮助下,把妈妈的骨灰安葬在深圳郊区的一棵“光明树”下。这里安息着深圳市所有的眼角膜捐献者,他们用无限的光明延续着有限的生命,丁剑芬是第70位。

(摘自《中国妇女》)

推荐访问: 光明 播种 摘下 眼球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