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2-03-02 00:01:53 | 浏览次数: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不断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已经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和认识,当前我们还没有专门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所以在社会与品德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在初中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品德与社会课程;传统文化;意义与思考

近些年来,我们社会面对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这一话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和关注,同时也激起了作者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作为我们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当前我们的课程体系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被大家广泛关注和認识。

一、当前我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

首先,重思想政治教育,轻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虽然目前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课程与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相比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却经常把品德与社会课程变成一节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过于强调“规则”意识的培养。其次,重知识传授,轻良好行为培养。传统的课程教学学生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教师往往以知识理论知识为主,让学生不断的死记硬背,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来应付考试,造成学生虽然分数很高但道德与法治意识淡薄,造成知识与道德与法治意识之间的严重不平衡。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1.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

传统的德育教学大部分依赖于固定的场地和特定的氛围。例如,说服教育法,这种方法就需要师生之间进行直接的对话与沟通,而榜样示范法则需要学生看到榜样人物的真人、真事,这些方法都离不开特定的人物和场景。所以,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往往受到时间、空间、地点、人物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呈现出德育教学的效果。

2.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德育工作还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造成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传统德育教学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就显得十分乏力,效果甚微。因而,我们要将德育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高效与稳定发展。

三、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1.案例分析法。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去讨论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在讲授《规矩与方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向学生简述社会生活中的规则,介绍规则的表现形式。例如,有的形诸笔墨、见于文字,有的传为口碑、约定俗成。让学生明白这些规则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让生活变得安全协调、井然有序。然后,分别让学生去调查和了解生活中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则。如“探视时间”—维护医院正常的秩序,保证病人有良好的治疗环境。“走人行道过马路”—保证正常的交通秩序,保障行人的安全等。学生们通过调查发现,不遵守规则就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接着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谈一谈:“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它们发挥了什么作用?”这时学生就会积极的发言,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我们公共秩序规则,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出措施和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就可以学有所思,思有所获。

2.体验实践法。

体验与实践是最好的教师,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之有用,学生通过教师教学实践可以亲身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通过亲身的体验有利于消化书本知识,进而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讲《集体成长》这部分内容时,就会涉及到传统美德涉及到了公正、礼貌、谦让、勤劳、敬业、平等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课堂设计:如班级有60个学生,我告诉大家自己有30颗糖果,现在想分给大家,然后就会发给每两人一颗糖,这时每一桌都可以分得一个糖,但是一个糖却不能分成两半,这时我开始观察会发生什么,我看到了同学生的互相谦让,都会选择让对方去吃糖果,于是我对谦让的学生进行了表扬。这时我又要告诉大家,自己还有40颗糖果,这时依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个糖果,且还多出来10颗,我问大家都出来糖怎么办?这时学生就会说:“可以分给老师,有的学生说拿回家自己去吃,还有的同学说把这个当做下以后的奖品”。总之,学生们普遍认为不能评分,而是要以程公平、公正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为此我表扬了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巧妙的完成教学内容,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四、结语

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要想提高全民素质我们就必须从学生抓起,让学生在思想与社会课程中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席海英.初中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解说稿[J].新课程(上),2016(11):88.

[2]毕文君.初中品德与社会课后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以五年级上册为例[J].新课程(上),2016(04):32.

[3]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初中《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

[4]李艳辉.初中《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

推荐访问: 中华 传统文化 融入 学中 初中